APP下载

电影《银河补习班》的叙事时间和叙事人称

2019-03-17韩一睿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马飞第三人称第一人称

韩一睿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甘肃 兰州730030)

电影《银河补习班》是2019年7月上映的一部关于亲情的教育题材电影,深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影片讲述了桥梁设计师马皓文因为一次桥梁坍塌事故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度过了7年的囚徒生涯。在这7年中,他的儿子马飞从学龄前儿童成长为初中生。由于父爱的缺失、社会的排斥,加上母亲忙于生计,马飞成了成绩垫底、不遵守纪律的叛逆少年。正当学校准备开除马飞时,父亲马皓文出狱归来,与学校教务处的阎主任打赌,承诺在一个学期之内让马飞的成绩上升到全年级前十名。由此,一场教育博弈拉开序幕。经过马皓文的个性化教育,马飞果然成绩提升,得以继续在博喻学校读书,而且在高中毕业时,成为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然而,马飞并没有答应阎主任的请求去冲击高考状元,而是报考了自己热爱的飞行员并被录取。之后,马飞成为一名航天员,在一次执行航天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危险,他回想起父亲教导他的点点滴滴,终于成功处理了飞船的故障,如期返回地球。

影片在147分钟的时间内展示了将近三十年的历史事件,并且能够成功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与其在叙事方面独特的安排有密切的关系。该片的叙事和叙事人称的安排独具匠心,影片将这些叙事手法运用到电影中,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叙事时间:时间倒错手法的灵活运用

罗钢认为,一部叙事作品一定会涉及两种时间,即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1]132。电影的故事时间是由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根据日常生活的逻辑重新建立起来的。《银河补习班》的故事时间从1990年开始,到2019年结束,持续了将近三十年。故事时间的顺序按照主人公马飞的成长经历来安排,从幼年时期失去父爱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中间穿插了父亲入狱,母亲改嫁,马飞在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叛逆,父亲出狱后对马飞的独特教育,马飞的成功,父亲冤案的昭雪等事件,再现了一系列在这个时间跨度内中国发生的大事件。比如1990年的亚运会火炬传递仪式、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8年中国南方的抗洪救灾,等等。所谓叙事时间,“是指故事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文本状态”[1]132。对电影来说,就是电影放映的时间长度,共计147分钟。该片的叙事由一个一个镜头片段组成,每个片段之间并没有直接连续性,但是全片具有整体的内在逻辑联系,通过观众的推理想象从而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由于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叙事时间就成了这部影片重要的叙事策略。

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将这两种时间的不一致称为“时间倒错”[2]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三十多年中发生的故事讲述清楚,这对电影艺术是一个挑战。影片只能通过叙事的时间倒错,选择一些典型的场面进行展示,同时,也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观众去补充想象,从而连贯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如影片中关于阎主任和儿子之间的故事,就是通过断断续续的时间倒错镜头和影片结尾时阎主任坐在由儿子推着的轮椅上观看飞船返回节目的画面,向观众讲述了阎主任收养儿子并把他培养成全市第一个高考状元、儿子受挫轻生导致精神失常、阎主任醒悟、儿子康复等过程,这个连贯的过程是通过观众的分析和想象完成的。但是,这些片段的呈现并没有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安排,而是通过不断地打乱时间顺序,交错穿插完成的。比如阎主任儿子发疯的事件是发生在很早以前的事件,影片对这件事情的交代却在后面,之前只是反复出现一个徘徊在学校门口的疯子形象,引起观众的悬念。再比如,关于马飞的班主任小高老师和马飞的父亲马皓文是如何生活在一起的,影片几乎没有明确交代,只是出现了几个简单的镜头,而且,这些镜头是非常不经意地穿插在其他镜头当中的。但是,观众通过分析,判断出由于在马飞父亲不断和学校进行关于教育方面的争执中表现出来的过人胆识和智慧,让年轻的班主任对这个蒙受冤屈的桥梁设计师产生了敬佩、折服之情,从而让她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和判断这个当下的城市罪人的真实面貌。于是,她不顾世俗的眼光,毅然选择和这个一无所有的劳改释放犯生活在一起,甚至连婚礼都没有。这足以预示后来马飞的成功和父亲名誉的彻底恢复是必然的。影片对这个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故事线索的明确展示其实只有4次。第一次是小高老师对马飞家访的时候,小高老师和马皓文交谈的过程中对他的教育理念有所认同,从而产生好感,临别的时候主动提出要为马飞改善伙食,这是第一次暗示两人的关系即将开始。第二次是阎主任提醒小高老师,说学校里有关于她的风言风语,让她在男女关系方面注意一下,小高老师听到这话后几乎被气哭。这个场面给观众一个错觉,感觉这件事情可能会到此为止。第三次是当马飞的飞船出发之后,父亲在夜晚起床打着手电筒对着夜空来回晃动的时候,小高老师就在他的身边,而且不再年轻。这时候,观众确信他们已经结婚多年。第四次是飞船返回地面后,小高老师手捧鲜花,和父亲一起出现在迎接现场,说明他们一直不离不弃,相濡以沫。这几个镜头的出现并不是连贯的,而是交错在其他镜头之中,在时间的安排上也采取了时间倒错处理。比如,关于婚礼的事情,应该是很早就发生过的事件,但是对这件事情的交代却是马飞出发之前和父亲的一次见面中提到的,他建议父亲和小高阿姨是不是需要补办一个婚礼。直到这时候,观众才明白他们并没有举行过正式的结婚仪式。

正是通过对叙事时间的巧妙处理,灵活运用时间倒错手法,影片将一个跨度三十多年的故事十分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虽然影片的呈现显得片段化、碎片化,但是经过观众的自然还原之后,故事仍然按照本来的面目留在观众的脑海之中。作为一部深受当下观众喜爱的电影,其叙事时间的处理方式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错而不乱的审美效果。

二、叙事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的巧妙转换

在叙事文学作品中,最常用的叙事人称是第一与第三人称,在电影艺术中,也同样存在叙事人称处理的问题,影片《银河补习班》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错使用的叙事方式。徐岱认为,采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的最大好处,在于“真实感强,尤其是当叙事内容中夹杂有某些具体可考的历史事件与明确的时空背景时。”[3]275这种时候,就像塞米利安所说:“小说有一种仿佛是某人真实的生活经历的如实写照而不是一篇虚构故事的幻觉。”[4]影片开始的场面是载人飞船航天任务的出征仪式,电视节目主持人正在直播采访两位航天员。这是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观众能够直观地看到场面,指令长的妻子女儿来到了现场,而马飞的家属坐席是空的。当主持人问到马飞有什么话要对家人说的时候,影片马上转入了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角度,镜头回到了三十年前,以一个幼小孩子的视角来讲述当年的亚运会火炬传递仪式,并且幼小的“我”亲眼目睹了东沛大桥的轰然坍塌,甚至天真地问爸爸:“这个魔术太牛了,你能再变一次吗?”每一次对往事的回忆,都是第一人称,以不同年龄段的马飞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徐岱指出,“第一人称的叙事特别适合于作心理忏悔,因为人称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白性,这为叙事主体的直接登场提供了方便。”[3]276当邻居们发现马飞父子偷偷住在已经改为单位库房的家时,闯进来指责父亲,而这正是马飞面对学习困难准备要打退堂鼓的时候。满脸伤痕的父亲走到众人面前,一把推倒了一个货架,大吼一声:“来啊!”邻居吓得纷纷逃走了,他接着说了一句话:“永远不认输!”马飞回忆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父亲发这么大的火,最后一句话,不知道父亲是说给自己的还是说给“我”的。每一次的出征现场,都是采用第三人称,马飞面对主持人的提问,隔空向父亲喊话:“你曾经说过,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每天的拉弓还有什么意义。我今天终于可以发射梦想了,谢谢你!”在第三人称叙事里,叙事者看不见摸不着,“如同一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幽灵,这种非人格性使得叙事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周游于被叙述对象之间,拥有比第一人称更大的叙事空间。”[3]283影片就是这样不断在回忆过去故事的第一人称和现实故事的第三人称之间不断转换,将过去与现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作品。

把影片连贯起来整体分析叙事人称,我们会发现,叙事的起点并不在发射现场,而是在更近的时间,或者说就在观众观看影片的这个时间,飞船发射也是一个已经过去的事件。主人公马飞在进行第一次回忆的时候,将1990年的亚运会说成是三十多年以前的事情,这里面似乎出现了一个时间计算错误,因为目前距离1990年还不到三十年。而且,请我们再留心一下飞船发射的时间,是2019年12月,这个时间现在还没有到。如此说来,作者是在一个将来的时间点上叙述过去的事情,整部电影从而带有科幻影片的意味了。影片中关于飞船发射的一系列技术层面的问题以及在太空中发生的事件就具有了虚构成分,与之前发生的貌似真实的历史事件拉开了距离,从而将观众的意识从对历史事件的执着追寻中拉回现实,认识到这仅仅是一部电影艺术作品,并不是历史记录影片,不必去考证影片中的人和事情的真实性。

“据幕后服装造型师透露,这部戏总共用服装九千多套,仅亚运会一个场景就需要一千套以上的服装,每一套的款式和细节都不尽相同,为此剧组参考了大量史料、数易其稿,在现场还原学校、医院、民俗、舞蹈等二十多个群众方阵同时调度,堪称再造一座城。”[5]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追求的原则是完全尊重历史真实。但是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不断转换以及把将来时间作为起点的叙事方式,又颠覆了对故事真实性的追问。这种处理方法达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令观众回味无穷。

三、结语

《银河补习班》是一部备受欢迎的电影,该片的成功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量,从内容方面看,电影取材于当下人们关注的教育问题,触及到了一个当下教育中的难题——补习班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而从形式方面看,电影成功地处理了叙事时间和叙事人称,使得这部影片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成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教育题材影片之一。

正是基于该影片的热播现象,本文通过研究该片的形式问题,将叙事理论运用到电影研究中,以期拓宽叙事理论的研究范围,将其应用到日常审美之中。

猜你喜欢

马飞第三人称第一人称
Migration of weakly bonded oxygen atoms in a-IGZO thin films and the positive shift of threshold voltage in TFTs
“三层七法”:提高初中生三级蛙跳能力的实践研究
爸爸陪我成长
谈谈英语教学中 第三人称单数及其后面动词的用法
我从来没听过你的呼喊
用第三人称和自己说话能减压
It’s Your Turn, Roger! (I)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聚焦现在完成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