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教育残疾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支持服务研究
——以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甘肃学院为例

2019-11-15霞,董洁,杨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中心残疾残疾人

丁 霞,董 洁,杨 洁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a.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b.人文社科学院;c.开放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基于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形式可以较大限度地避开由于身体和生理缺陷给残疾人带来的制约,适合残疾人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能够为残疾人提供比较灵活、便利的接受高等教育及终身学习的机会[1]。作为我国第一所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开放教育方式为残疾人提供高等学历教育的院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学院成立于2004年,2012年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凭借其覆盖全国的办学网络,截至2016年,已在全国建立了50个地方学院和教学中心(依托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的称为“地方学院”,依托地市及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的称为“教学中心”),累计招收本、专科学生16177人。国家开放大学开展的残疾人远程高等学历教育,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为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重要办学力量,是当地发展残疾人事业、提升残疾人素质的重要载体。自成立以来,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始终致力于探索构建残疾人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尚未有针对甘肃残疾学习者的研究。本研究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原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学院)某教学中心在籍残疾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学习者特征和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残疾人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供一定依据与参考。

一、远程教育残疾学习者特征研究

学习者特征对远程教育支持服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探究远程学习者的特征,可以使远程教学活动更加适应远程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从而保障远程教育可持续科学发展[2]。关于远程学习者特征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些成熟的理论模型,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特征研究的理论模型[3]

创立者 模型 维度 维度数量陈丽、张伟远和郝丹(2005)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模型生理维度、经验维度、心理维度3王迎、安玉洁和黄怀荣(2006)远程学习者特征模型:DSMS模型 人口学特征、支持性特征、动力特征、策略特征4

这些理论模型从不同的维度对远程学习者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后续开展残疾学习者特征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为残疾人远程教育的教育对象,残疾学习者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其既具有成人学习者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殊特征[4]74-77。近年来,平凡等[5]46-49,黄丹等[6],许正刚等[4]74-77相继对残疾学习者的特征开展了研究,具体研究情况见表2。

表2 远程教育残疾学习者特征的相关研究

不难看出,上述研究维度主要借鉴了王迎等学者提出的DSMS模型。其中人口学基本特征包括生理特点、社会特点、经验和地理特点;支持性特征包括学习条件、求助方式、学习时间、家校距离和求助对象;动力特征包括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策略特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二、残疾人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研究

1978年英国开放大学大卫·西沃特教授在《远程学习系统对学生的持续关注》一文里正式提出“学习支持服务”概念,他认为“学习支持服务就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这种教学组织来调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为远程教育教学活动服务”[7]。最早将国外学习支持服务的观点引进国内的是我国远程教育专家丁兴富,他认为“学习支助服务是远程教学院校及其代表教师等为远程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与设施的支助服务的总和,目的在于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质量和效果”[8]。此外,学习支持服务的类型和构成要素始终是研究人员关注的内容;并提出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个方面。

前期研究证明,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远程学习能否真正开展,关键取决于是否能提供适当的和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支持服务也是残疾人远程教育顺利开展的核心要素,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他们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何向残疾学习者提供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个方面的支持服务展开,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应用进行了研讨和阐述,如宋志生[9],王瑄[10],徐超等[11],廖惠敏[12],张苛等[13]。崔建军等还介绍了英国开放大学为残疾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的具体做法[14]。

此外,诸 葛 华 等[15],张 陆[16]54-57,杨 国 斌等[17],张秀丽[18],许正刚等[19],赖小乐等[20]还针对残疾学习者远程教育支持服务需求和满意度等方面分别开展了实证调查,具体研究情况见表3。

三、研究方法与样本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成立于2010年2月,2018年11月更名为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特殊教育学院。2011年4月学校与省残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甘肃省残疾人远程开放教育实施方案》,提出在全省推广残疾人远程开放教育,并在部分市级电大分校设立了教学中心;根据每年实际招生人数,残联、省电大、学生个人按4:3:3的比例分担学费;现开设法学、社会工作、广告学等3个本科专业,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社会工作、法学等3个专科专业;自成立以来至今,共招收残疾学生423人,毕业374人,毕业率达到98.7%。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特殊教育学院2018年共有7个教学中心招收残疾学生,本研究选取的教学中心招生人数最多,共有18人,占比55%。调查对象均就职于当地一家残疾人培训就业基地(下面简称“基地”),主要从事国内某大型快递集团的话务客服工作,负责查询解答并帮助客户处理快递业务问题。

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残疾人学习者特征方面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关于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方面的调查。问卷是在借鉴参考残疾人远程教育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关于学习者特征这一部分问题的编制是基于DSMS远程学习者特征模型。因为调查对象数量较少,为了保证问卷回收的可靠性,问卷采取实名填写的方式。

访谈主要结合问卷的内容,着重对问卷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回答进行验证。访谈采取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两种方式,对基地负责人进行了个别访谈,对部分学习者进行了集体访谈。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远程残疾学习者基本特征

1.基本情况

18名调查对象包括基地的创始人刘某和17名员工。刘某于2017年秋季入校,在读专业为汉语言文学本科。其余17名员工就读社会工作专科专业,其中10名为2018年春季学生,8名为2018年秋季学生。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残疾程度如表4所示。

表4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一)

项目 内容 百分比婚姻状况未婚77.78%已婚16.67%其他5.56%残疾程度肢体一级27.78%肢体二级33.33%肢体三级22.22%肢体四级16.67%

调查对象的就职时间、工资收入、家庭收入及学费承担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二)

关于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研究发现50%的调查对象可以比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非常熟练的占22.22%,一般的占22.22%,只有1人对计算机很不熟悉。访谈中了解到,这些在基地工作的学员,根据残疾程度,一部分负责语音话务工作,一部分负责在线答复工作。承担在线答复工作的学员能够比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

在调查中,55.56%的调查对象表示对电大的教学方式了解甚微,比较熟悉的占22.22%,一点都不熟悉的占16.67%。77.78%的调查对象选择来电大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灵活,学习形式方便,入学的限制条件少。通过访谈发现,这些学员之前对电大了解很少,选择来电大学习和确定所学的专业都是受基地负责人刘某的影响和鼓励。刘某积极宣传其在电大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收获,鼓励员工选择这种在职提高学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从而为今后更好地立足社会奠定基础。

2.支持性特征分析

调查对象的家中电脑配备、网络连接、上网形式及网上学习方式如表6所示。

表6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三)

可以看出,大部分调查对象家中都配有电脑,而且有无线网络覆盖。访谈中也了解到,考虑到员工的出行因素,基地还为员工在工作场所附近提供了费用较低的宿舍,大部分员工平时在宿舍居住。同时,由于受工作性质的影响,调查对象在基地都配有电脑及便捷的无线网络。因此,调查对象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工余时间都能顺利的进行网上学习。

研究发现,调查对象每周投入3~4小时的占44.44%,投入2~3小时和1~2小时的各占22.22%,1小时以下的占11.11%。访谈发现,基地工作时间为每天八小时,每周休息一天,调查对象平时还需要接受一些业务培训,所以学习时间投入较少。调查对象每周学习时间的投入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调查对象每周学习时间投入情况

3.动力特征

(1)学习动机

如图2所示,残疾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主要以内部动机为主导,即出于自身求学的需要,如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技能;同时也受到外部动机的影响,即基于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如获取学历证书、换更好的工作或提升等。

图2 调查对象学习动机情况

(2)学习效果

图3表明,调查对象通过学习,得到提升的方面比较广泛,包括自我学习能力、职业沟通与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图3 调查对象学习效果情况

4.策略特征

调查对象自学时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上网学习(61.11%),其次为阅读教材(38.89%)。登录国开学习网学习的频率为一周两三次的占66.67%,一月两三次的占16.67%,一学期两三次的占11.11%。上网学习的主要目的为:浏览学习资源(55.56%),完成网上作业(38.89%)和查看教学信息(5.56%)。

通过调查发现,影响残疾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两大因素为:自身的学习基础(77.78%)和学习材料的丰富性(72.22%)。在访谈中,调查对象普遍认为专业课学习比较困难,比如“社会学概论”课程,感觉理解比较困难,学习起来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另外,学生也谈到社会工作的学习资源类型不够丰富,实用性不强。

调查对象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求助的首要方式是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源(100%),其次向同学求助(61.11%),或向班主任、辅导教师求助(55.56%)。上网查找资源解决问题虽然是首选途径,但调查对象也反映,通常耗费时间比较多,而且无法判定信息是否准确,因此转为向同学或老师求助。

综上所述,本研究所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年龄主要集中于21~30岁之间,工作年限在一年以内,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学费中个人承担的部分主要由自己负责,绝大部分家中有电脑,而且可以连接无线网络,已具备网上学习的硬件环境;大部分学生选择使用电脑进行网上学习,近一半的学生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学习动机内外兼有,但主要以内部动机为主,选择电大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和学习形式灵活;超过一半的学生入学前对电大并不了解;自学主要采用网络学习为主,平均每周登录学习网2~3次,上网学习目的主要是浏览学习资源;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的基础和学习资料的丰富性;遇到困难主要通过自己上网查找资料解决。上述特征与前期有关残疾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调查结果大致相同。

(二)残疾学习者支持服务满意度现状

邹范林指出:“学习支持服务的主要内容有学习资源服务、学习过程服务、学习设施与技术服务以及管理过程服务等”[21]。本研究问卷第二部分关于支持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就是从上述四个方面编制的。这一部分共设计了10个问题,从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施和无障碍设施)、课程设置及资源(包括考核评价方式)、教学组织与管理(包括教学安排、支持服务、班级学习氛围)、教师能力与水平(包括班主任与辅导教师)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调查,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5级满意度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对应的满意度计为100%、80%、60%、40%和20%。调查对象对支持服务满意程度的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调查对象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情况一览表

内容 平均值 最高值 最低值 标准差班主任管理91.11%100% 40%14.10%班级学习氛围85.56%100% 40%17.90%辅导教师水平88.89%100% 60%14.10%

从表7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对教学硬件设施、课程设置、教学支持服务、班主任管理满意度较高(均值>90%),另外从标准差来看,教学硬件设施、课程设置、教学支持服务、班主任管理、辅导教师水平标准差数值较小(≤14.1%),这说明调查对象对这些方面的满意度相对集中,数据较为稳定。因此可以得出调查对象对“教学硬件设施、课程设置、教学支持服务、班主任管理、辅导教师水平”满意度较高。通过访谈了解到,调查对象对教学中心的计算机、网速等硬件设施评价较高。此外,他们对教学中心派专人来基地收缴学费、提供送教材上门、设置专门考场,班主任及时在微信群和QQ群发布各类教学信息和课程教学辅导课件(PPT),辅导教师开展网上学习辅导和组织期末集中答疑等支持服务和教学组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另一方面来看,调查对象对无障碍设施、课程学习资源、考核评价方式满意度相对较低(均值<85%),而无障碍设施、课程学习资源、班级学习氛围标准差数值较大(>17.4%),这说明调查对象对这些方面的满意度相对离散,数据相对较不稳定。研究对这几个方面做了进一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关于无障碍设施。教学中心虽然也考虑到学习者的身体因素并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如在考试期间将院内一间会议室布置为考场,考试期间安排工作人员在校门口接送,为学习者考试提供便利等,但总体来看,教学楼还缺少专门的残障基础设施,如坡道、楼宇电梯等无障碍设施。

第二,关于课程学习资源。作为一个开设时间较短的新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资源还不够丰富。通过对2018年春季社会工作专科专业课程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此专业共开设了13门专业课,其中8门课程提供了文本和视频两种资源,其余5门课程只提供了文本资源;文本资源的内容一般分为两大类:教学文件(教师介绍、教学大纲、考核说明等)和章节辅导;13门课程中,只有2门课程除了提供教学文件和章节辅导外,还提供“案例分析”辅导资源等其他学习资源;视频资源一般包括系统讲授和专题讲座两大类;系统讲授每个/节50分钟、专题讲座每个/节20或50分钟。调查对象在访谈中反映,视频资源时间过长,所以浏览比较少,希望多开发5~10分钟的微课资源。此外,由于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性相对较强,希望能多提供案例分析,便于理解和操作。

第三,关于班级学习氛围。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调查对象很少参与教学中心组织的其他活动,学生在班级群和课程论坛很少与教师、同学互动,互动的内容也多集中于课程注册、考试、收费等教学管理信息。

第四,关于考核评价方式。13门课程的考核评价均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占30%,终结性考核占70%。需在网上完成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有3门,其余需在线下以纸质形式完成作业及考试。调查对象反映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考核的内容也多集中于对知识概念的理解,缺乏实践应用的考查。

五、建议与对策

在前期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结合残疾学习者的特征以及对目前学习支持服务满意程度的调查,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无障碍物理环境建设

无障碍环境设计与建设是能否满足残疾学习者需求的前提条件。残疾人教育无障碍环境应包括物理环境和信息环境两个方面。目前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招收的学生中肢体残疾者超过一半(54%),绝大多数学生行动不方便,需要借助轮椅、拐杖等助行工具辅助行走。因此,要对校园环境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如建设残疾人专用车位、无障碍卫生间、坡道、电梯等。由于残疾人远程教育起步比较晚,很多地方学院经过建设或改造基本能够满足无障碍校园环境的需要,但下设的教学中心受到投入资金、基础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的现象。以本研究调查的教学中心为例,虽然中心提供了送教上门和设置考场等应对措施,但校园还缺少无障碍设施,让残疾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学校现实教育环境还存在较大困难。此外,前期研究也指出,无障碍物理环境建设要融入通用设计、普适设计等理念[22][23],既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需求,又要与普通学生的日常使用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能够应对和满足所有学习人群的多样化需求,这样就避免了“残疾人专用”设施无形间将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区别开来,部分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2.优化无障碍信息环境建设

信息环境也可是网络教育环境的一部分。为构建残疾人无障碍网络教育环境,应设计开发适合不同生理局限特点的页面、资源、交互的教育资源[24]。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建设了国内第一个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网站——阳光学习网,并建设了一批适合残疾学生的网络学习资源,如听障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中的视觉信息、视障学生通过听觉信息开展学习,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作为残疾人远程教育主体的肢体残障学生,他们对学习网站和资源的“无障碍性”要求不明显,而是更关注于资源的类型和质量。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远程学习方式逐渐向移动学习、智能化学习转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面向适应各类残疾学生多终端学习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特别是加大网络课程、慕课、微课、金课等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数据显示,社会工作是残疾学生报读人数最多的专业(本科占79%,专科占66%),但通过调查发现,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资源类型比较单一,资源质量也需进一步提高,尤其需要加强实践应用案例资源的开发。同时,要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和内容,注重考核的实际效果。

3.完善无障碍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在远程教育中,残疾学习者作为特殊人群,个性化特征较突出[5]46-49。这无疑对远程教育院校的学习支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前期研究显示,残疾学习者学术性支持服务在远程教育中能够得到重视,但专业化水平尚显不足。根据本研究结果,超过一半的学生入学前对电大并不了解,并且对如何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如何通过网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较陌生,这就迫切需要加大对残疾学生的入学教育和远程学习的策略引导,比如制作远程学习指导手册、建立学习常见问题库、开发专业和课程导学视频资源、开设微信公众号等。同时还要完善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目前绝大多数从事残疾人教育的教师缺乏特殊教育理论、特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在职进修、专题讲座、学术会议、建立教师团队等方式提高执教水平和能力。此外,在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的发展过程中,情感服务建设也是相当缺乏的[16]54-57。残疾学生的动机内外兼有,遇到学习困难或出现学习障碍时容易退缩,对自己失去信心。由于身体原因,他们很少参与学校安排的文化活动,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因此,加强残疾学生的日常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人文关怀,激励残疾学习者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例如定期推送励志故事和优秀事迹,举办心理咨询辅导,聘请校外辅导员、志愿者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自身条件,举办绘画、摄影、征文、案例设计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和荣誉感。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特殊教育学院2018年招收的残疾学生仅有31人,分布于7个教学中心,其中肢体残疾25人。虽然本研究样本数量相对较小,但对于该学院来讲相对典型,其数量占总数的55%、肢体残疾学生总数的72%。同时,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是在充分借鉴吸收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的,问卷信度分析显示可靠性Cronbachs Alpha=0.712,表明此问卷的测验信度较高。因此研究得到的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客观、可信。希望本研究的结论和建议对进一步完善残疾人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提供一定依据,从而更好地帮助残疾从而学习者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中心残疾残疾人
杜伦大学Lower Mountjoy教学中心
文科实践教学中心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与初探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