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2017-05-13王纲怀李新城
王纲怀++李新城
汉语人称代词及其发展变化,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根据王力的《汉语史稿》和杨伯峻、何乐士的《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可知,上古汉语文献语言中曾经出现过6个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予)、朕、卬、台,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我”和“吾”。根据朱庆之对两汉26部文献的研究,两汉时代,“卬”“台”不再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战国后期文献中消失了的“朕”虽然重新出现,但成为帝王的专属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予/余”三个词仍然大量使用。
漢代铜镜铭文作为出土文献资料,忠实地保留了当时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我们主要依据《汉镜铭文图集》(中西书局,2016年4月出版)对两汉铜镜铭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情况研究发现,用为第一人称代词的有“吾”“予”“余”。
吾
吾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共51例,除1例出现在西汉中期外,其余50例均出现在东汉晚期。本文选取4例:
予
予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均出现在西汉中期。本文选取4例:
余
余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均出现在东汉晚期和三国时期。本文选取4例: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汉代铜镜铭文作为一种出土文献,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上,既有与大时代相一致的地方,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一、两汉铜镜铭文中,第一人称代词有“吾”“予”“余”,但是没有出现当时普遍使用的“我”。
二、不同的第一人称代词出现时间较为集中,西汉中期有“予”“吾”,东汉后期有“吾”“余”。
三、通常我们认为“余”和“予”是可以互换使用的,前引朱庆之调查了26部两汉文献,在其大部分典籍中,“予”和“余”虽出现频率会有差别,然基本都会同时出现。例如“予”和“余”在《史记》中出现的次数分别是59次和109次,在《前汉纪》中出现的次数分别是6次和2次。汉代镜铭中“予”和“余”不仅未同时出现,而且出现时间相距甚远。这也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