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9-03-16谭少能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谭少能

摘要: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语文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情况也不相同,所以语文课程的教学也要切合每个人的特点。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多少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唤醒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灵感。现在的社会是自由与民主的社会,现在老师们的观念也在逐渐地发生变化,老师的角色也在悄然改变着。素质教育要求教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责无旁贷的肩负着这个责任。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128-01

在语文科目的教学过程中,直接教给学生现有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對于小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学会自主学习,能够完成自学,从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需要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独立的进行学习。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学生就不会那么依赖老师,最后甚至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都能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小学语文有别于初中、高中语文的一点就是,小学语文教材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名言警句、看图识字等项目都包含在小学语文之中。这种编排的方式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能力,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兴趣。但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老师忽视了这一点,这些老师还是坚持练习,觉得孩子做越多的习题效果就越好,这样就会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到非常的无聊。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丧失了信心,最后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1.2语文实践活动过少

语文课标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有着很强实践性的课程,老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加强了教学实践,他们增加了对学生识字和写字的考察,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在教语文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些环节,他们没有突出语文的实践活动”J。这是一种典型的刻板式教学,学生只是单纯的记住一些知识,但是学生不知道生字、生词的来源,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影响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1.3缺乏人文素养教学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非常重要的社交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体,所以需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教学。语文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忽视了语文在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优势。老师只是对语文的工具性进行宣传和倡导,只把语文的教学当成是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这一点,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更不会向学生传达语文的美。同样的,老师也不会培养学生的品德以及学生的社交能力。因为这样,没法更好发挥语文教学的实际作用,老师只是机械式的让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这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学生发展其人文精神的能力。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2.1转变教学思想

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老师教,学生学。或者是老师叫学生学,老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机械式的教学工作,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小学语文考试也就是考验学生的记忆能力,这种教学观念能使少数学生学好语文,大多数学生也就是扮演陪太子读书的角色,这种教学思想显然不符合全面发展的思想。另外,学生在思想上也只能局限在老师的思想范围之内,老师的这种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老师必须明白,老师走进教室是为了让学生乐意学习,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是老师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老师应该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要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例如,老师在讲到《静夜思》这篇古诗的时候,因为这篇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所以老师可以讲一个关于李白的小故事,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完故事之后,学生肯定要问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老师再把李白的名字说出来啊,然后告诉学生课本上就有李白的作品,学生肯定会非常有兴趣的去找书上的内容。老师再教给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方法。这样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反感,反而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2转变传统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就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是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于老师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目的是想研究怎么教学,怎么提高本科目的成绩,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学生爱不爱学、学习的程度如何、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小老师都不需知道。所以,课堂的气氛一般不是很活跃,学生由于害怕老师也不愿意提出不懂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束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旧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0。首先,老师与学生要多多交流和沟通,这样就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对老师亲近,学生才能相信老师,这个道理我们都能明白。老师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老师与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出学生好的情感,并促进个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老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学生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主。其次,老师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不会很差,兴趣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它能推动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使学生更喜欢学习。

例如,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转换一些思路。老师在讲小马过河这个故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体会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老师可以组织一个小活动。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学生真正的融人进去。同样的,老师也可以加入到学生中来,老师在其中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做游戏获得快乐,也能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在玩游戏的时候,老师和同学就是朋友,老师也要放下架子,学生才能真正的与老师沟通,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的学习,同时也能够提高老师的讲课效率,最主要的是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达到学生和老师一起进步的目的。

2.3增加教学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单单是讲解知识,很少让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还有可能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下的语文教学,很多老师已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良好的现象。学生多参加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点,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成绩自然而然的就会随之提高。老师可以多查阅资料,从而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实践活动。

例如,学生在练习认字的时候,老师可以让每个同学手拿一张纸,纸上写着要熟悉的生字。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之间互相认对方手里的生字,如果能够认出,学生便会获得一些奖励;相反如果认不出来的话,学生也会受到一些小小的惩罚。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教学实践活动。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认字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认字的速度。因为人天生就有相比的态度,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学生在认字的时候会更加认真,老师安排的这堂认字课也能够圆满的完成。所以,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会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3.结语

小学语文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学好小学语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学习语文光有老师教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主动的去学习,去了解语文知识的真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更主要的是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参与语文的课堂实践活动。做好以上几点,学生就能提高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得到普遍的提高。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