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悲剧”的动、形活用

2019-03-16李雅倩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义素副词形容词

芜 崧,李雅倩

(长江大学 文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从现有的大量语料得知:“悲剧”既可活用为动词,也可活用为形容词,以下分别观察:

一、活用为动词的“悲剧”

语法知识告诉我们,只有表示动作或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才可以后附助词“了”,如“读了、写了;红了;胖了”,名词不能后附“了”,如不说“桌子了、树木了、儿子了、孩子了”。但我们发现,近几年来,媒体上出现了大量的“悲剧了”的新潮流行语,如:

(1)一个吻引发命案!男子接受陌生女子献吻悲剧了(《广州日报》2017-01-18)

(2)英国一哥们忘带钥匙决定从烟囱爬进去,于是悲剧了(搜狐2016-10-19)

(3)快递哥牙膏改车牌,将5改为8,结果悲剧了(搜狐网2017-11-20)

(4)又悲剧了:打新忘了交钱,这9只基金产品被拉黑(《中国基金报》2017-05-04)

(5) 女孩刚入职就收到“男领导”好友申请,结果悲剧了(《钱江晚报》2017-11-10)

(6)男子带1万多元现金坐高铁,上车就睡着然后悲剧了(《重庆时报》2017-11-14)

(7) 重磅!21冠欧洲巨星悲剧了,飞踹自家球迷惨遭开除(今日爆点2017-11-05)

(8)彪悍大姐作死,用生肉挑逗老虎,瞬间就悲剧了!(北青网2017-11-14)

(9)楼市一旦崩盘,买了以下12种房子的人真的彻底悲剧了。(郑房在线2017-11-21)

(10)杯具用不好当心“悲剧”了(《江苏卫生保健》 2016-12)

上述“悲剧了”都表达的是动词性的语义——“悲剧发生了”或“发生(引发) 悲剧了”,“悲剧”所指都是突发的、人们不希望发生的、悲惨的、不幸的、不如意的、十分意外的事情,都带有程度不同的悲剧色彩。如在(1)中指人被刀捅死;(2) 指身体被卡住4小时(所幸被救);(3) 指被处以5000元罚款,扣12分,并处拘留;(4) 指基金被拉黑;(5) 指被诈骗80万;(6) 指贵重物品被盗;(7) 指被开除;(8) 指被老虎扑倒(所幸未受伤,一场虚惊);(9) 指商品房价高、质劣,噪音和电辐射污染等;(10)指塑料杯具存在安全隐患。有些情况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有点“小题大做”,如(8)按传统的说法是“险些酿成悲剧”,带有夸张的色彩,所以,作者有时将“悲剧”打上引号,如(10);即便是标题不打,正文也打,如:

(11) 出师不利,170号段悲剧了?(《中国消费者报》2014-06-25)

正文说:就在虚拟运营商的170号段开始大规模放号之际,首批用户中却曝出了网站验证短信接收不到、运营商标识在手机上不显示、银行客服系统不识别等服务“悲剧”。

此处的“悲剧”相当于“问题”。由于“了”是表新情况出现的助词,所以“悲剧了”一般都是叙述已经发生的意外事件,但也有表“未然”态的“悲剧”,如(10),又如:

(12) 明沟未加盖板,一不小心掉进去就悲剧了!(《阳江日报》 2017-11-09)

后分句是个表虚拟假设的紧缩复句,义谓“如果一不小心掉进去就发生悲剧了”。

从语法功能来说,“悲剧了”能够充当谓语,如(7) (11);亦可作宾语,如(10);也可充当被状语(由“又”“就”“瞬间”“真的”“彻底”等副词或形容词充当)修饰的谓语中心语,如(4) (8) (9);还可充当连动短语的后项,表示由前项的原因导致的结果,如(1)。多构成因果或承接复句中的后分句,如(2) (3) (5) (6) 中由连词“于是”“结果”“然后”引出的分句;甚至还能在句群中单独成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如:

(13)悲剧了!女子驾考合格车内尬舞被直播,影响安全成绩取消(《成都商报》2017-08-07)

(14) 悲剧了!交6万多的出国游,签证没办成行程泡汤(《重庆晨报》2017-03-08)

(15)悲剧了!雷蛇三屏游戏本CES展会现场被偷(《中国日报》2017-01-10)

“悲剧了”无论是用于句群中的始发句,还是复句的前分句,如(4),都与后续句或后分句构成解说关系,后者解说“悲剧”的状况或程度。

“悲剧了”中的“悲剧”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是个艺术领域的专业词,具有书面语(科技语体)色彩,含贬义。“悲剧”的比喻义——“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已经稳定,但“悲剧了”中的“悲剧”活用为动词,其语义为“悲剧(突发的、人们不希望发生的、悲惨的、不幸的、不如意的、十分意外的事情)发生”,并且还是临时的。

这种流行语与汉语的一种语法传统有关,即古汉语中的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如:

甲: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传·鞍之战》)

乙: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潍水。(《吕氏春秋·察今》

甲中的“肘”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动词义:用胳臂肘触动;乙中的“表”的名词义是标志,在这里表达的是动词义:用标杆做标志。这种传统用法传承至今,对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必然产生影响。如鲁迅小说《药》中的“老栓,就是运气了你”和柳青小说《创业史》中的“咱们朱家门里穷倒是真的,可也志气了一辈子”,句中的“运气”和“志气”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同理,“悲剧”后附助词“了”也活用为动词。

“悲剧了”还受到传统的“NP了”格式的影响,如:

夏天了,还穿这么多衣服?/工人了,要有组织纪律性!/小伙子了,还哭鼻子?/夫妻了,还分那么清干什么?

邢福义先生指出:“凡是能进入‘NP了’句式的名词,都具有推移性语义特征。即名词所表示的概念是由相对的概念推移而来的。”[1]如夏天是由春天推移而来的。

“悲剧了”与“NP了”相比,二者具有相同点,即都具有“[+移动]”的语义特征,但情况又不甚一样。“NP了”在数轴上有明显的节点(NP),由一个节点移动到另一个节点,都可以说“NP(节点)了”,如火车从郑州移动到武汉,可以说“武汉了(该下车了)”。在隐喻的作用下,时间的变化也可以理解为移动,如从秋天发展到冬天,可以说“冬天了(该穿棉袄了!)”;“元月二十号了(该买车票了)”,这是一种明确或具体的移动。但“悲剧了”是模糊或抽象的移动,不知道前一个“点”是什么,两“点”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如果一定要说“悲剧了”之前有一个“点”的话,那就是“正常状态”,但“悲剧”与“正常状态”是没有明确的分界的,不像“郑州—武汉”“秋天—冬天”。而且,“NP了”的移动具有“[+顺序性]、[+必然性]”的特征(按顺序,秋季过了必然是冬季),而“悲剧了”没有,倒是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意外性]”的特征,它常受短时副词“瞬间(就)”的修饰就是明证,如 (8)。

值得注意的是,其一,“NP了”也有表模糊或抽象移动的,如从群众(平民)发展到党员(干部),可以说“党员(干部)了(该以身作则了)”,但“群众(平民)”和“党员(干部)”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这种“移动”,我们姑且称为“隐喻式移动”。

其二,既然“NP了”表示从某一旧节点推移到了NP这个新节点,那么都可以换成“已经是(到) NP了”的说法,如武汉(夏天/党员或干部) 了—→已经到(是) 武汉(夏天) 了/已经是党员(干部)了。而“悲剧了”不能说成“已经是(到)悲剧了”(因为“悲剧”不是必然要“到达”的一个点),单独成句的(13) (14) (15) 不能这样说,其他没有独立成句的例句更不能这样说。之所以不能这么说,是因为“悲剧了”表达的是“悲剧发生了”的意思,如果受“又”“就”等副词修饰或充当谓语时就表达“发生了悲剧”的意思,如 (4) (7) (8) (11)。同一新闻, (1)用的是流行语“悲剧了”,而《湖北日报》和新华网转发时则用的是传统的说法:“男子街头遇陌生女献吻,欣然接受后却发生悲剧”;“……欣然接受后悲剧发生了”,这足以证明“悲剧了”表达的是“发生了悲剧”或“悲剧发生了”的意思。而“夏天(干部)了”之类不能理解为“夏天(干部)发生了”或“发生夏天(干部) 了”。当“悲剧”受形容词“彻底”修饰时表达的是上当受骗的意思,如 (9)。

其三,“NP了”常用作始发句或前分句,表达的是“原因”,后续句或后分句表达的则是“结果”,如“党员(干部) 了(因),该以身作则了(果)”。这种因果句表达的句义是“已经到了某个节点或阶段,可是某人还处于此前的旧节点的状态(或:某人该换一种新节点的状态了)”,如“夏天了,你还穿这么多衣服(春季的状态)?(或:你该穿单衣服了)”。而“悲剧了”无论出现在始发句还是后续句,总是表“结果”或被解说对象的,“悲剧”常受“结果”或“于是”的修饰就是明证,如(2) (3) (5);“NP了”多用于祈使句和疑问句,“悲剧了”多用于感叹句和陈述句。

其四,“悲剧了”既能单独充当单句,也能充当复句的分句;而“NP了”只能充当复句的分句;“NP了”是一种口语句式,因而常常受语气或强调副词“都”的修饰,如“都大姑娘了,还哭鼻子?”“都武汉了,还不下车?”“都干部了,还这么吊儿郎当?”“都冬天了,该穿棉袄了”。而“悲剧了”是书面语句式,不能受“都”的修饰,如几乎不说“都悲剧了,还(该)……”。

需要说明的是,单独成句的“NP了”和“悲剧了”都是隐含动作的动词性非主谓句。

二、活用为形容词的“悲剧”

现如今,“悲剧”并没有满足于活用为动词,还受各种程度副词的修饰,活用为形容词,如:

(1) 50后是中国社会特别悲剧的群体!(价值中国2017-07-01)

(2)今天非常悲剧被人撞了,保险杠加大灯罩有刮擦(腾讯网2016-12-11)

(3)十分悲剧的车祸——恐怖死神汽车致命撞击路人(优酷播放2014-06-18)

(4) 鳄鱼偷吃渔民钓到的电鳗结果相当悲剧(被电死) (搜狐视频)

(5)太悲剧!英男子钓到大鱼亲一口:结果给吞了(今日爆点2017-10-17)

(6)明星大咖辛酸打工史:刷厕所送快递,最悲剧的是,在医院搬死尸(今日爆点2017-11-24)

(7) 家有糊涂女,停车挂1档。结果挺悲剧(车子·车友 2012-04-06)

“悲剧”还可以充当定语修饰名词,如书名《悲剧人性与悲剧人生》 (王江松),张敬轩演唱的歌曲《悲剧人物》。又如:

(8)怀才不遇型悲剧领导的形成机制与组织调控方略(《领导科学》2017-11)

(9)朱洁正是以她自己的悲剧经历诠释了影片《长大成人》,而她的绝唱也许会引起更多人的思索。(《北京青年报》1997-08-20)

那么,名词“悲剧”为什么会活用为形容词呢?

我们知道,名词是表示“事物”范畴的,形容词是表达“性状”范畴的,名词要表达性状(性质、状态)范畴,就必须活用为形容词,而名词的概念义是由性质义素和类属义素[2]构成的,如“知音”的概念义是对自己非常了解、赏识的人;知己朋友。当说话人想淡化类属义素“人”或“朋友”、突显性质义素“非常了解、赏识、知己”时,便将名词的“知音”活用为形容词,如“他跟我特知音”,其中的“知音”表达的就是性质义——“非常了解、赏识、知己”;又如“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个极端贪婪和吝啬的守财奴,当表达者要突显他极端贪婪和吝啬的性格时,便可将“葛朗台”活用为形容词——“那家伙太葛朗台了!”其中的“葛朗台”舍弃了“守财奴”的类属性义素,表达的是吝啬、贪婪的性质义素。

同理,“悲剧”的概念义是描写主人公悲惨的或灾祸性的结局的戏剧,如《雷雨》是一部悲剧。当说话人想淡化“悲剧”的类属义素——“戏剧”或“结局”,而想突显性质义素“悲惨的、不幸的、意外的”时,便将名词的“悲剧”活用为形容词,如上述(1)—(7),如(2) 中的“非常悲剧”的意思是“非常悲惨或不幸、大出意外”;(3)中的“十分悲剧的车祸”的意思是“十分悲惨、不幸、意外的车祸”。

名词活用为形容词不仅语义(义素)的偏移起了作用,比喻也起了作用。如“经典”的本义是经书典籍或者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人们常常把质量高、水平高、学术价值大、影响大的书比作经典,如“经典的著作”,义谓“如同经典那样的著作”,乃至把其他文艺作品都可以比作经典,诸如经典的电影(电视剧/戏剧)、经典的画作、经典的雕刻、经典的书法等。起初,“经典”只是活用为形容词,久而久之,“经典”的形容词语义便稳定下来,成了一个义项——“如同经典那样典范的、权威的、高水平的、价值大的”[3],如经典的作家。

同理,人们常常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意外的、悲惨的、不幸的事件(遭遇)比作舞台上演出的悲剧,如悲剧事件、悲剧人生、悲剧领导、悲剧人物、悲剧经历等。其中的“悲剧”起初只是临时地活用为形容词,久而久之,这种形容词性的意义便稳定下来,成为一个固定的义项了——比喻悲惨的、不幸的、意外的遭遇。这个形容词义因“悲剧”处在不同的语法位置而有细微差别:用在定语位置,义谓“悲惨的、不幸的、意外的”,如(8)(9);用在中心语位置、受状语(由程度副词充当)修饰时,义谓“悲惨、不幸、意外”,如(1)—(7);用在主语和宾语中心语位置,义谓“比喻悲惨、不幸、意外的遭遇(事件)”,如:

(10) 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民族的悲剧。(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前两者的语义舍弃了类属义素,后者既有性质义素也有类属义素。“悲剧”受程度副词修饰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潮时髦的用法。

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由来已久。如《礼记·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注曰:“文,犹美也,善也。”可见,“文”为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又如:

甲:二过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左传·成公三年》)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甲中的“才”受副词“不”修饰,是形容词的用法,义谓“有才气”“才高”;乙中的“名”与形容词“灵”对举,又与形容词“高”“深”呼应,当为名词活用为形容词,义谓“著名、闻名”。这种用法传承至今,对名词活用为形容词不无影响。

猜你喜欢

义素副词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从义素对比分析看“士”的对译词选择
义素分析法
浅析词义虚化与义素变化的关系
副词和副词词组
形容词
义素分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