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媒体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导向和机制

2019-03-15张少元韩静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突发事件

张少元?韩静

【摘 要】 本文指出高校突发事件具有其特殊规律性,高校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导向为信息导向和价值导向。并提出高校校园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是事前宣传预防,组织演练;事中告知事态,指导防灾;事后教育引导,抚慰总结。

【关键词】 突发事件;校园媒体;工作机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相应的,校园突发事件就是指在校园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的校园公共安全事件。一般来说,校园突发事件也可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特殊性

高校突发事件相对于社会层面的突发事件来说,具有其特殊的规律性:从发生的时间空间、当事群体的年龄和思想及其聚集、学习、生活方式等来说,都与常规的突发事件不同。从大学生群体来说,牵扯的矛盾或问题相对单一,没有社会上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当事群体的各自特殊性。总的来讲,只要处置得当,会迅速平息事态、化解问题。另外,高校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还有一支特别的保障力量,即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同时,相比于社会上发生的突发事件,校园突发事件又具有容易强化、扩大风险的特殊性,即人群密集、当事群体年龄近似、当事群体思想行为具有大致相似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校园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会具有破坏性更强、在群体感染性之下出现的负面反应更为严重等特点。“大学生在生理、心理上正处于容易冲动、容易互动、容易盲动的时期。”[2]他们更易于激动和走极端。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有针对性地预防、应对、化解。措施不当,则破坏性更严重,措施得当,则会顺利解决。这也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和掌握高校突发事件的特殊规律,结合本地校园文化的特点,学校相关特殊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前准备、提前预案,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才能够趋利避害,成功化解矛盾和问题。此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也是校园媒体展开工作的依据和基础。

二、高校校园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导向

尽管拥有很多共同形式,高校校园媒体与大众传媒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市场经济的年代,商业化传媒如都市报、电视台、各类经济台等的商业属性被无限放大,甚至处于比上层建筑属性更为鲜明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商业化传媒主要着力贯彻“娱乐”和“满足不同受众需求”的价值导向,而“娱乐”导向是最为突出的方向。与之相比,高校校园媒体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理念,与之大相径庭。从本质上讲,高校校园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必须以思想性、政治性为工作的大局方向,其根本任务在于完成对大学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保持高校政治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这使得高校校园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导向具有政治性,服务于高校稳定大局是其根本特点。

高校在校园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沟通渠道来处理事情,信息沟通是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尽量使突发事件消弭于萌芽状态,即有效地预防和充分地准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实现社会危害的最小化,即快速地处置、妥善地恢复。”[3]这其中,无论是预防、还是减少危害、妥善恢复,都需要信息沟通来告知、指导、组织,还需要信息沟通承担一定的说服、解释、引导、抚慰功能。因此,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时,校园媒体有两种工作方向:一是信息导向,二是价值导向。信息导向要求校园媒体承担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过程中所有的信息传递任务,要求是:准确、及时、迅速、有效。价值导向要求校园媒体的信息传递服从一定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学校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的指导思想、任务、原则来进行。因此,校园媒体在突发事件下的指导思想是: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综合多种媒体手段,事前积极防范教育,事中及时正确告知、解读、指导、组织,尽可能将伤害减至最小,事后有效引导、抚慰,确保学校防范应对突发事件顺利完成。

三、高校校园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

本着一定的指导思想,校园媒体究竟该如何组织起积极有效的突发事件信息沟通?需要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学生在不同突发事件中的心理需求、行为特点。二是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可以对校园媒体工作机制有清楚的认识。

首先,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看。高校大学生年龄大约在18~24岁之间,他们远离家乡亲人,生活在集体中,虽然每日学习生活按部就班,而且与老师、同学每天有很多沟通,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是独自的。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学生需要首先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其次是如何确保自己顺利的学习生活,最后是需要各方面信息来指导自己对事件本身进行认识和评价。学生虽群居在集体宿舍中,但辅导员并不可能总是到场与他们交流,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学生第一时间的应对主要还是靠自己和身边同学。从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来看,学生在事前、事中、事后的相关需求为:事前——防范教育;事中——告知事态、解读指导;事后——引导抚慰。每一个环节都极其重要,不容马虎。

学校应对突发事件并展开学生工作的工作部门和单位一般有校党政领导、学工部、宣传部、院系老师和辅导员等。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校党政领导启动预案并作出相关部署,对安全防护、组织疏散、生活安排、宣传教育、心理抚慰等各方面工作提出要求,学工部、宣传部、院系老師和辅导员等组织实施。

因此,高校校园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是:

1、事前宣传预防,组织演练

校园媒体依照学校党政领导提出的要求,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知识、应对措施进行宣传,同时配合相关部门组织防灾演习。宣传预防方面,可以使用校广播站、校网站、校电视台、黑板报、小册子、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预防知识、应对措施进行广泛宣传。在整个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安排学生搜集、整理、制作相应的宣传资料和媒介形式,并组织学生播放、分发、演示。组织演练方面,校园媒体处于辅助相关部门人员顺利开展演练活动的位置。其主要任务是按照要求发布通知公告,提醒告知演练注意事项;摆放、展示相关标志牌,等等。

2、事中告知事态,指导防灾

在校党政领导部门制定紧急应对措施后,利用校园网、校广播台、微信平台、短信等形式,及时向师生通报事实基本情况与主要进展,以充足透明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消除师生的恐慌心理。其次,要制作短小精悍、准确有用的防灾避险指导信息,用各种形式反复向师生传播。开设短信、微信人工咨询号,随时接收师生发来的咨询、求助、意见、建议,并迅速反馈到突发事件应对指导机构,形成新的指导性信息后再次广泛传播。

3、事后教育引导,抚慰总结

突发事件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会对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尤其是可能导致负面的情绪体验。因此,本着从学生利益的角度出发,必须考虑突发事件对他们带来的负面心理作用。校园媒体应该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制作提供相应的信息,利用微信、短信等媒介形式向学生广为传播。对于心理症状严重的学生,应该设立专人服务微信号,时刻与学生保持联系,关注其情绪、观念、行为,及时介入并予以引导。此外,学校应利用校园网、黑板报等信息空间较大的媒介形式,制作专门的防灾避险、心理抚慰知识图文信息,向师生传播。

四、结语

在信息化和多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形式被创制出来,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具有日新月异的特点,并且各种不同种类的新媒体形式不断在融合。高校媒体工作者要想在工作中赢得主动权,必须紧跟潮流,研究和总结大学生对不同新媒体形式的使用特点,使用需求,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在高校突发事件处置和信息沟通工作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3.

[2] 王楠,吴峰,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信息沟通机制研究[j].理论导刊,2008.10.

[3] 孙斌,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第113页,2008.113.

【作者简介】

张少元(1973—),陕西咸阳人,西安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现场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构建县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