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2019-03-15杨世超
【摘 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指导,通过分析道德的含义及人类生存发展与道德的关系、社会与道德的关系,阐述了“人为什么要有道德”这一问题。认为,人的生存发展需要道德,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道德。人们遵循道德标准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道德;个人;社会;意义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这个问题是人们进入道德生活以后需要追寻的问题,人们在儿童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因而在儿童时期是不会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和对世界认识程度的加深,人们会逐渐感受到现实生活世界的意义,开始追问道德问题,这个问题由于涉及的主语是社会和个人,因而它有不同的内涵。
一、“道德”一词的内涵
道德问题是引人深思的问题,是伦理学家需要谈论的首要问题,是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现象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道德的主体是人,调节的范围主要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诸种关系。道德发生的主体是人和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人为什么会有道德这个问题根据主语不同,可以具体的划分为个人为什么会有道德、社会为什么会有道德两个不同的问题。从词源意义上讲,道德有三方面的含义,即道德规范、道德信念、克己利他的道德要求。
首先道德是指一种道德规范,是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而设定的行为准则,用于指导人们实际行为的规范,是自身利益的自觉,人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会遵循既定的道德规范。人正是通过在社会中的道德体验逐渐认识到道德的价值和意义,并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个人所遵守的道德观往往是符合社会中大多数人所遵守的道德的,便于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这种道德规范,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上各不相同,在古代社会宗教、法律、习俗等要求常常与道德的意义相重叠,没有清晰的界限把它们区分出来,因而他们共同的规范着人们的道德行为。而在现代社会,道德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与社会中的法律、宗教、习俗等其他要求区分开来,所以关于道德的这个含义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的。
其次,道德是指一种道德信念,基于传统和法律,经过长时间确立的传统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的行为,这些传统和法律激励人们要有道德,那些不道德的人往往会遭受传统的批判甚至法律的制裁,这些道德要求,形成或修正了人的道德认识,反过来又成为传统和法律的延续者。因此,可以说它是由社会所确立的行为规范先于和外在于每一个体,但能内化于个体,成为个体的信念和行动指南。道德规范与道德信念在同一时期的要求是相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最后,道德是指一种克己利他的自我要求,这是不同时期道德的共同取向,其实是人的共同需要。根据生活经验和一般理智来考察人性,我们不难发现,人都有许多共同的需要、欲望和目的等。比如,我们都希望我们的生活和谐、家庭和睦,我们追求自由、幸福,我们乐于享受爱和友情、亲情。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必须确立和遵守某些道德原则,说到底,我们学会合乎道德地生活,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改善周围人的生活质量。
二、人的生存发展需要道德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道德,即道德的可能性问题,在行为者有意识、有明确的目的情况下,行为者为什么会遵守道德规范,为什么会牺牲个人利益而为社会的共同利益服务,这是个人为什么会有道德需要追问的问题。
1、利己主义的道德要求
当个体的利益与其需要遵守的道德之间不存在冲突的时候,当选择遵守道德更有利于自己时,个体会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做打算,去遵守社会所制定的行为规范。例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把举止文明作为道德的行为,如果在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个体在行为中表现的文明礼貌,就会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人们会更愿意与其进行交往,它就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所以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的道德行为往往不是处于道德的标准做出的选择,但是选择的结果却是合乎道德的。
2、人的理性选择了道德
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之间有着严重的冲突的时候,选择道德行为更有利于自己时,人们会克己利他,这也是“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需要追问的重要问题。当利他冲动强于利己冲动时,上述的道德行为成为可能。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爱和同情两种情感,有的人更喜欢自爱,有的人则更富有同情心。德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但是并不是每一次德育对每一个人教育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它有时会使得人们更加的自爱,有时会使人们更富有同情心,这就产生了具有不同的道德水准的人。因此,无论一个人的利他主义的同情情感占据着自己的思想,还是利己主义的自爱情感占据着自己的思想,在做选择的那一刻,当同情占据上风并压倒利己主义的自爱情感的时候,道德的行为就自然的产生了。
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道德
劳动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人们在实践劳动中为了更好的创造物质生活资料,形成了社会,社会中的人们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遵守着每一时代的道德准则,推动历史的进步。如果在一个社会中道德不存在,那么这个社会很难更好的运行下去。
1、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道德
道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逐渐建立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们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社会中不存在道德,人们为了社会不至于处于混乱的状态,人们为了更好的维持现存的社会秩序,可能过分的倚重法律的调节作用,这样整个社会生活就会处在法律的制约之下,会使得社会上的种种行为过分的僵化、不带有感情色彩,完全的笼罩在庄严的法律面纱之下,严重的会影响人们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可以说道德的存在本身就是人的生存方式和存在方式,拥有道德人們才能更好的生活,道德体现并实现人的价值,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价值的源泉,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2、维护人们的共同利益需要道德
如果社会中不存在道德规范,就意味着在社会中人们不会按照在社会中形成的既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这样就会加重宗教、习俗等方面的约束作用,使社会在不同的标准之下进行着自己的活动,虽然对人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基于一种信仰、约定俗成的文化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同样是靠不住的。最终如果这两种情况规范着人们的道德行为,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执法者可以用各种法律条文去规范着人们的道德行为,使社会秩序得到安定,那么执法者本身却没有道德的规范,所以,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而社会作为人类生存的形式,必然需要道德来维护人们之间的行为。所以,就共同的利益而言,社会是需要道德的,他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在道德规范的环境下创造生活。同时,人们处于对道德的尊重也需要道德,以此来处理利己与利他之间的矛盾,所以,社会需要有道德规范的存在。
无论从个体角度还是社会角度来说,人都离不开道德。人们的生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层面的物质需要,人们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更多的是追寻更高的理想,实现人生价值。一方面,人们在追求理想和创造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不能独自完成,必定会把他人牵涉其中。因而,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不可避免的牵涉许多的道德问题。正如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对于由诸多关系组成的社会来说,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然会涉及到利益关系,在社会中人们创造的道德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不断的进步。以此来协调社会关系,稳固社会运行。中国古代伦理学家孔子也曾说过“人者,仁也”,讲求仁爱的重要性,个人没有道德就会没有意义,社会没有道德就无处谈所谓的幸福。它体现并实现人的价值,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好的道德生活是一种“善生活”,即“幸福的生活”;爱因斯坦说:“只有按照道德行事,才能赋予生活以美和尊严”。另一方面,从道德的起源来看,人客观上是社会关系中的存在物,人需要依靠道德来维持社会关系的有序性,如此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力量。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道德关乎人类自身的幸福;同时,也正是在道德对社会关系的有序调节中,人们意识到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分,意识到正是道德赋予人们尊严。道德无论是对我们个人还是社会来说都起着协调的作用,它调节个人与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协调的过程中塑造了自我人格。道德鼓励在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既培养人们形成责任感和公共精神,同时也培养人们宽广的胸怀,提升人们的生活智慧、实践智慧,帮助人们实现“成人”的目标。通往幸福的生活,人们梦想实现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这就既需要良好的道德标准来维持社会秩序,同时也需要每个人克服惰性和狭隘,培养自己良好的品格,付出努力创造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完善,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平逐渐提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将会更加地幸福,生活将会更加地美满。
【注 释】
[1] 马克思.1844年經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5.57.
【参考文献】
[1] 万俊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上)(下)[J].现代哲学,2003.
[2] 刘时工.人为什么要有道德[J].道德与文明,2010.4.
[3] 万俊人.现代西方哲学史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 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杨世超,内蒙古赤峰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