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介入栓塞联合腰穿脑脊液释放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
2019-03-14游海锋
游海锋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联合腰穿脑脊液释放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夹闭组(50例)与介入组(50例)。夹闭组患者实施单纯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介入组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联合腰穿脑脊液释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颅内感染率及术后动脉瘤复发率。结果 介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夹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夹闭组,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的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联合腰穿脑脊液释放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腰穿脑脊液释放;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1(a)-0085-03
颅内动脉瘤主要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导致的动脉壁瘤状突出现象,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管壁先天性缺陷及腔内压力升高引起的囊性膨出现象[1-2]。多数动脉瘤破裂患者存在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异常、颈强直、昏迷及意识障碍等症状[3]。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有效的手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颅内动脉瘤破裂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特点,血管内介入栓塞联合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4]。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联合腰穿脑脊液释放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头颅CT检查等诊断后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5-6];②患者年龄<80岁;③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及中断治疗的患者;②合并多种全身性血液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夹闭组(50例)与介入组(50例)。夹闭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8~79岁,平均(55.63±3.47)岁;疾病类型:1级动脉瘤患者15例,2级动脉瘤患者20例,3级动脉瘤患者6例,4级动脉瘤患者6例,5级动脉瘤患者3例。介入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8~78岁,平均(55.59±3.56)岁;疾病类型:1级动脉瘤患者13例,2级动脉瘤患者22例,3级动脉瘤患者5例,4级动脉瘤患者5例,5级动脉瘤患者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夹闭组患者实施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术后同样行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治疗。根据术前各项检查及动脉瘤的具体部位选择相应的开颅治疗入路,采用翼点入路,在发际线内于患者耳前1 cm部位作一弧形切口,翻开皮肤及帽状腱膜后,铣刀铣下骨瓣,打开侧裂、基底池、终板池,释放脑脊液,將瘤颈解剖充分分离暴露完成后,根据瘤颈的宽度、长度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选择动脉瘤夹及夹闭角度对动脉瘤进行夹闭,将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干净后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冲洗术腔,减少痉挛现象的出现,手术完成后将颅腔关闭,术后第2天行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
介入组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联合腰穿脑脊液释放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在全麻下实施,全麻成功后,置入6F鞘管,将6F导引导管送至颈内动脉枢椎水平(血管迂曲严重则用长鞘+Navien),微导管塑形,通过微导丝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瘤腔内,根据动脉瘤大小及形态,选择2D、3D或超柔软型弹簧圈进行填塞,有时需要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支架辅助技术等进行动脉瘤栓塞治疗。血管内栓塞手术治疗严格按照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相关规范开展治疗,术前、术中及术后均给予尼莫地平片以预防脑血管痉挛,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后第2天开始行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在行腰椎穿刺前检查均无禁忌证,穿刺成功后缓慢释放血性脑脊液,释放脑脊液量根据患者情况决定及留取相应的标本后,结束腰穿治疗,术后平卧6 h,给予相应的抗血管痉挛治疗,根据患者术前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决定行腰椎穿刺频次及是否腰大池置管引流。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颅内感染率及术后动脉瘤复发率。采用神经功能障碍量表评价神经功能障碍[7-8],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的比较
介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夹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夹闭组,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颅内感染率、动脉瘤复发率的比较
介入组患者的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治疗优势较为明显,术中血管3D成像能清晰地了解动脉瘤颈、瘤体及载瘤动脉、穿支动脉的关系[9-10],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栓塞治疗手段及栓塞材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1]。但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之后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并发症是困扰介入治疗的主要问题,动脉破裂后将会导致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的现象。针对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加用腰穿脑脊液释放的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能有效消除蛛网膜下腔的积血[12-13],防止血管痉挛现象的出现,改善临床手术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能根据病情持续有效的引流出脑脊液,减少并发症现象及复发现象的发生[14-16]。
动脉瘤夹闭需打开侧裂池、基底池或终板池释放脑脊液,术后蛛网膜可能出现粘连,对周边脑组织有一定的干扰,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而动脉瘤介入对颅内结构几乎无干扰,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短[17-19]。本研究结果显示,介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夹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夹闭组,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的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管内介入栓塞联合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联合腰穿释放脑脊液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显著,无手术切口,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能够促进患者预后,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周正山,高伟,谭宪军,等.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与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96-97.
[2]程先军.脑外伤术后脑脊液漏伴颅内感染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5):83-86.
[3]何勋,刘西坤,孟秀娜,等.脑出血微创引流术后腰穿放脑脊液有效监测颅内压并降低颅内压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9):94-95.
[4]刘晓琴,陈强,孙斌,等.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脊液漏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6):593-595.
[5]Tang SW,Chen J,Wang ZM,et al.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and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a meta-analysis of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J].J Interven Radiol,2015,24:200-205.
[6]邱伟智,黄金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同脑脊液引流方式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 20(21):64-67.
[7]张庭保,欧阳和平,孙登江,等.脑脊液持续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G-杆菌感染[J].临床外科杂志,2016, 24(6):440-441.
[8]Lin C,Zhe X,Yu-Dong MA,et al.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intracrani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treated by microsurgery or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J].Chin J Contemp Neurol Neurosurg,2017,17(12):898-904.
[9]萬永泉,郭根明.腰穿硬脊膜下腔置管引流结合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3):109.
[10]刘西坤,潘青松,刘建锋,等.脑出血微创引流术后采取腰穿放脑脊液治疗重度脑出血32例[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6):81-82.
[11]高歌,余舰,张扬,等.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个体化介入栓塞治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15(9):928-931.
[12]季杰.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8):76-79.
[13]王凯,蒋广义,丁大领,等.比阿培南联合腰穿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7):36-38.
[14]周辉,王俊宽,魏新亭.颅后窝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7):73-74.
[15]王卫,周爱霞.腰椎引流装置在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57-59.
[16]袁宜荣,李伯和,贺建雄,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11):71-73.
[17]胡望林,临床护理路径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8,18(1):148-150.
[18]魏海亮,李翠君,刘吉祥,等.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近远期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8):84-87.
[19]吴毅,刘成辉,陈旭,等.血管内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8(7):213-216.
(收稿日期:2018-08-08 本文编辑:任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