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教育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2019-03-13彭佳
彭佳
[摘 要] 在新课标新课改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师的使命在发生变化,差点教育理论为教师提供了方向,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异、共享差别,教师的教学教法发生了悄无声息的改变.
[关键词] 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异;共享差别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个人永远没有长得一模一样的左右脸一样,我们的孩子们有的出生在城市,有的出生在农村;有的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有的出生在父母没有多少文化的家庭;有的家庭愿为教育倾其所有,有的家庭觉得教育投资的性价比太低;有的父母有着宽阔的眼界,有的父母则见识略短……由于各方各面的影响使得我们的高中生个体之间存着细如牛毛的差异. 传道授业的教师的使命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正悄然发生变化,黄宝国先生的差点教育理论为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指明了方向,教师的使命在于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异、共享差别.
尊重差异:不区别看待学生,强调每个人的存在价值.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I am what i am”,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意义,在社会空间里都是不可替代的,在新时代的教师眼中应该看到差异而不是以偏概全的差生,要让自己的教育理念顺时应变,我们要做到的是挖掘出学生的个性潜质而不是做出流水线上一堆没有灵魂的产品,健全的人格和端正的价值观才是我们应该在教育中的坚持.
研究差点:“差点”一词来自高尔夫运动的规则,放在教育中可以笼统地说成因材施教,如何“因材”取决于深入了解学生自身的“差点”,强调现代的竞争模式应该是自己跟自己比较,关注学生自己的纵向发展,为他们提供准确的方向,教导他们学会自主反思、自主学习、自主安排、自主规划,学会在学习中如何获取满足感、优越感,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地自我超越.
缩小差异:通过研究差点找寻出每个孩子适合的教育模式,让教育高效化,让学生在教师有智慧的语言行为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从而实现自我的提升. 不用单一的评价体系去评价学生,要让孩子绽放出不一样的烟火,由教师创设出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发挥扬长避短,最终走向自我超越.
共享差别:以子之长补己之短,优势互补,和谐共赢.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美丽色彩.
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差点”教育呢?
尊重学生间的“差点”
能看出来哪个办法是140分的学生用的,哪个办法是80分的学生用的吗?在此题上显示出80分的学生进行了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说明了在函数单调性这部分的知识上他的能力水平是很高的. 所以作為老师我们一定要客观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以更宽泛和细腻的视角去观察、陪伴学生的成长,并慢慢地浸润和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正视自己的劣势,通过一点点的积累和总结,实现自我的成长.
差点教育理念的实施,要以扬长为途径
(1)教学目标要实现弹性化,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上课的教科书正逐渐完善,实现教学难度的螺旋上升,那么在学生完成的习题上也应当分层完成并辅以螺旋上升,有的基础题要求全班解决,有的综合性强且又灵活的题要求层次高的学生完成,且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与;不以全做对作为完成教学目标的评定标准,而是以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作为评定依据. 这样的评定依据无异于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并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在知识上有所收获.
(2)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有效地为各层次学生服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扩大化、多样化. 利用几何画板让我们的抽象讲解变得生动具体起来,减少学生需要抽象思维才能搞懂知识点的负担,尽最大可能减少掉队学生.
(3)高效的作业评讲,如何定义高效?让各个层次的同学都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搞懂基础题和中档题,并有充足的时间讨论高档题并解决,谓之高效;在本班的作业评讲时间,运营着一套独特的程序:以6人作为一个小组,组内有1名主持人、1名主讲人、一对合作对象. 在10分钟的作业评讲时间里,主持人主持提出问题由基础向中档到高档提升,主讲人负责解决问题,如果其他同学有不同做法可在主讲人讲解完毕后提出自己的做法再与大家一起分析确定最好的解法,解决完所有人的问题,我们眼中的差异产生了,搞懂的同学可以自主改错,而组内的合作伙伴开始一对一地重复讲解,讲解者因充分理解题目而能清晰表达解决方法,有了一次复习巩固的机会;听讲者有了多次听评讲而努力理解搞懂题目的机会,半个高效的作业评讲出现了. 另外的半个高效在哪里呢?在老师这里. 通过收集各个组内的题目的评讲方法,需要提炼升华的题型和方法,迅速通过老师的集中讲授、分类整理抵达各个同学的脑中. 尽管存在差异,但我们尊重差异并且努力减少差异.
差点教育理念的实施,要以纵评为手段
自己的昨天与自己的今天比较,自己上个板块的学习和自己这个板块的学习比较;教师的重要任务则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习中重要的不是打败了谁,而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数学学科自带的威严下,我们的学生对它有太多的敬畏. 有多少学生无法欣赏老师口中数学的美,有多少学生紧锁眉头挑灯夜战题海,有多少学生对数学怀着深深的恐惧. 这是不尊重个体差异,只关注分数、名次、本身的评价方式带来的负面能量. 差点教育,要学会看待每一次测试背后的意义,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次考试中的成长,也许是解题速度加快,也许是粗心变少,也许是上次不会的一个题型这次会了. 在一次月考结束后,笔者与一个分数不理想的学生聊天,笔者问他“知道你的数学优势是什么吗?”他说“没有优势,从小就差”,笔者告诉他“跟上次比较你的一个基础题型没有再错了”“你在班级里是数学卷子过失性失分较少的同学,说明你很细心”,笔者看见该孩子的眼睛亮了,于是又问他“你发现你要复习巩固几次才会像那个基础题型一样不再丢分”,孩子和笔者说“懂了”. 差点教育需要细心地观察孩子们,了解他们的爱好,看到他们在不同领域的不同表现,给他们创造建立自信的机会,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从而在并不平坦的成长道路上愉快地前行,并在对自己的肯定中获得健康的价值观.
用爱去经营我们的教育. 差点教育需要教师把每个学生看成需要精心呵护的珍贵花朵,用理解、接纳、等待、欣赏的心态去看待学生,要用带着蜗牛去散步的耐心静待花开;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没有教育效果,而且可能会对学生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我们教师要坚信在知识面前,孩子之间没有智与愚之分,只有经历或没经历之差别;他们的价值观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成熟或不成熟之差别;他们的品行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经过引导或未经引导之差别.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的职能早已不只是教书,还是一个心灵按摩师、灵魂的导师,不时地引导学生要学会自己和自己比较,通过细小的进步去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动力,建立正确、积极、阳光的价值观,这是笔者认为的差点教育的核心价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让笔者相信在人生中没有差距只有差异,我们要尊重差异,接纳差异,正视差异,克服差异,减少差异,让我们在快节奏的时代中,慢养祖国的花朵,为学生的全面及个体的健康发展提供适宜的土壤和自主的成长空间,等待每个孩子在将来绚丽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