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的“华丽转身”
2017-04-08郑仁荣
郑仁荣
摘要: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最常见、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深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语言。教师评价语言运用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就会伤害学生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关键词:尊重差异、言之有情、平等交流、言之有理、促进发展、言之有物
中图分类号:G623.2
《語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学评价仍然十分单一,还是以考试来评价教学效果。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最常见、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深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语言。教师评价语言运用得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就会伤害学生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更要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充满激励性、创新性、感染性,正确处理、把握好评价的度,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实现“华丽转身”,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评价原则由“单一笼统”向“尊重差异”转换,要言之有情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下,我们的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赏识教育、激励评价的重要性。但是,久而久之,问题出来了,我们听到的教师评价语言越来越单一笼统,毫无针对性,毫无激励性。在课堂上,“你真棒!”“回答很好!”“好极了!”……等评价语言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样的教师评价语言不够具体、得体,就像是“例行公事”,“蜻蜓点水”式的赞美,学生已经“无动于衷”,这就不能把学生学习的潜能挖掘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师评价语言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廉价”的表扬无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中学语文老师必须要让课堂的教师评价语言“活”起来,要充满创新性和感染性,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要言之有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用爱心和用真情来表扬他,从而把学习转化为内在的激励,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和发展潜力。因此,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评价绝对不能单一笼统,绝对统一。教师评价语言必须要做到正确认识和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建立“因材施评”的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帮助学生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给我们做了最佳的示范。子路和冉有两个学生问了同一个问题:“听到什么就该行动吗?”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对冉有说:“闻斯行之。”面对这截然不同的两个评价,公西华充满了疑惑,孔子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原来,冉有为人懦弱,孔子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孔子要让他谦退。孔子的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不同的回答中,体现出了一个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关爱,言之有情,这样就能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现在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中,对于内向文静的学生,我们可以极力表扬和赞美;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我们也可以婉转地“挫挫他的锐气”;对于胆小紧张的学生,我们可以循循善诱,激励引导;对于不经思考就将答案脱口而出的学生,我们可以冷静处理,理性对待……教师的评价语言就应该丰富多彩,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以学生为本,言之有情,以爱育人,只有这样的尊重差异的评价语言,学生才会越来越有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个性化的赏识中取得长远的进步。
二、评价形式由“权威命令”向“平等交流”转换,要言之有理
在一次区级公开课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我别出心裁的把一篇小说的结尾删去,让同学们成为创作者来续写一个结尾,要合理运用环境描写。当时,接近下课,班上有一个学生展示的小说结尾天马行空,脱离了文本,脱离了生活实际,因为时间十分仓促。我从教学角度上直接否定了他的结尾,把这个结尾当作了反面教材,告诉同学们环境描写要综合分析,不可脱离文本。但是,这个同学当时有非常强烈的说话的欲望,嘴里嘟嘟着。作为老师,我因为怕时间不够,又是公开课,我没有给他展示自己和解释的机会。现在想来,这是我的遗憾。显而易见,我当时进行评价时并没有关注学生当时的心理体验,只关注到了自己上课效果是否达成,直接否定了学生,这种“权威命令”式的教学评价无疑也伤害了学生。师生间没有有效的交流,学生对评价结果“欲说还休”时,教师又未能与之平等协商,学生对于评价结果明显不认可。
这就是我们传统的教师评价,我们总喜欢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顺理成章地居于评价的主导地位,支配学生的发展。教师往往高高在上,对学生发布命令,觉得自己的话就是理,不能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待、平等交流,缺乏对学生发展需要的理解和满足,言之无理,让人难以心服口服,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教师评价的排斥心理,不利于教师评价的改进和学生的发展。我们要言之有理,满足学生说话的欲望,我想,如果那节公开课我学会跟学生平等交流,如此进行评价:“这位同学的小说结尾很有创意,充满了想象力,老师觉得他一定有很多自己的创作的感受要跟大家分享,但是,今天我们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可以下节课再一起来倾听你的想法吗?”这样的教师评价无疑体现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一种民主参与、共同协商、平等交往、相互理解、相互让步的互动过程,学生听到老师如此“言之有理”,自然就不会感到压抑,也愿意接受这样的评价结果。这样的教学评价能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疏导、自我激励,教师也真正实现了从权威的评判者到平等的鼓励者的角色转变。
三、评价功能从检测评价向促进发展转变,要言之有物
《登岳阳楼》是一篇诗歌鉴赏的经典教学篇目,我上完课后,让学生当堂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立即鉴赏杜甫的另外一首诗——《旅夜书怀》。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巡堂检查。班上一学生答题出错,思考后正想改正。从旁经过的我看到这正是我想要的典型错例分析,就要把本子拿走。学生轻声地说:“老师,我知道哪里做得不够好,正要改呢。”我说:“评讲后再改吧。”
于是,我把该生的解答过程投影出来,作为错例进行评讲。后来我发现这位学生这堂课就心不在焉了。在课后反思中,我认真探讨了教师的评价功能到底是什么?显然,我为了更好地完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本来学生可以自我反思和提高,体验自己学习成功的乐趣,而这样的机会却被我不恰当的评价抹杀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同样也只是关注相关结果的检测、评价的功能,使得学生被动地处于被检测评价的地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但得不到很好的激发,而且更容易对评价形成一种冷漠、逃避的态度,从而也会出现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因此,片面强调评价的检测评价功能,不但不利于学生发展,反而会摧残这种发展,这与新课程理念是相背离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不应仅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包括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发展。因此,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师评价也不应只是检测评价功能,而更应该是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差异性和发展的可能性,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教师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做到以学生的促进发展为目的,评价言之有物,讲话内容一定要具体而充实,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现在,我想如果我重新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一定会重视这个学生的个人发展,我会让这个学生把自己思考后的答案重新梳理写上,然后投影评价时,我会这么说:“大家看看这个同学原先的答案虽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样的问题,我相信也是很多同学会犯的,大家也要引以为戒。但是他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后修改的答案非常全面到位。可见,我们这堂课的教学重点,他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同时,学习贵在思考,重在进步,大家要学习这位同学善于思考,勇于改进的优点。”这样言之有物的教学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发现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师评价,对于这个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肯定和鼓励,接下来的语文课堂相信他一定会充满活力和信心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師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学生的欢乐,体悟到学生的真情,欣赏到学生的个性。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实现“华丽转身”吧, 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倡师生平等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争做到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营造一个优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今后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评价语言上不断思考探索,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师评价语言。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
[2]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研究》
(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数学版)》200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