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有效校本研修系统
2019-03-05王丽红
王丽红
如何构建有效校本研修系统
王丽红
(汪清县第四小学,吉林 汪清 133200)
教师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中小学校本研修系统为教师终身教育提供了实践范式。
中小学;校本研修;教师发展
从1999年起,教育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旨在促进全体教师不断充电。教师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何构建适应教师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使教师能从终身教育过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小学校本研修系统的研究,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之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实践范式。
一、“校本”的概念
“校本”主要有三层含义:(1)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学校的基本问题理应由学校自行解决,但学校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场所,可以借力于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业务指导部门,比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等。(2)基于并为了学校的发展。“校本研修”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研修,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研修的起点,也是校本研修的真正意义之所在;研修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进而形成本学校的经验,甚至是特色与招牌。(3)学校有充分自主权。以校为本的研修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研修权利的下放,学校才是研修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仅为校本研修提供咨询、建议及一定程度的援助或监督。
二、领导重视,带动研修
校本研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靠一两个能人异士就可以包办代替的。校领导要尽可能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同时选择灵活多样的研修主题,采用多种方法促进教师对话,以不同组织形式开展活动,从而使校本研修保持持续有效的发展。
1.校长作为教师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与指挥官,首先要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大环境的导向,明了小环境的需求,形成立足于学校现实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长久的,比制度对人推动更有效。形成充满凝聚力的研修团队文化,将内化为每个成员的内驱力,变“我得干”为“我要干”。其次,校长要做到胸中有丘壑,自始至终带头参加校本研究,身体力行,并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可以说,校长是校本研究能否持之以恒地进行的先决条件。
2.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第一轮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哪怕只是初具雏形亦可。使大部分教师易于、能于达成目标,激发教师的成就感,以达到激励作用。可以先培训几个教育科研骨干力量,成熟后再对其他成员进行二次培训,发挥骨干力量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如果选择一刀切,难免会有一部分人感觉吃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失去了情感基础,也就失去了创造力。
3.课题研究的计划要制定周全,组织实施要步步为营。计划是纲领,是一切行动的指挥棒,如果拟定的过于草率,可能会导致南辕北辙。组织实施的基本流程为:分工——按任务收集资料——进行实验或经验总结——定期检查与小结——经验交流与解决困难。每一个实施步骤都落实到位,可以避免走形式、走过场。
5.建立激励机制。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适度的方式,对积极参与并按期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教师要给予精神的和物质的奖励,对创造性地完成研修任务、做出卓越贡献的,要不吝重奖,以激发教师主动参训的积极性。
6.通过多种途径,与专家建立稳定的联系。进行校本研修的学校,基本都是初次尝试,摸着石头过河。为了避免走弯路,也为了事半功倍,学校(或成员个体)有必要与相关专家或是业内人士保持持久稳定的沟通。
三、人人建立自培发展目标
学习永无止境,教师需要终身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教师,很难再如学生时代般静心读书,潜心钻研,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学校首先要要求全体教师内化学校办学目标与办学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要求每位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学历、学识、学问,设计和制定出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并将成长轨迹制成个人成长记录袋,学校装订成册,存档备查,定期考核。这种做法使每位教师的发展融入学校的发展之中,让每位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才、学校的成功同步,休戚与共。在共同进步中体现个性,在个性成长中促进学校的发展。
四、研教联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结合学校及教师的实际,举办多种模式的研修活动,促使校本研修与日常教学共同提高。 1.构建“且行且反思”研修模式。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研修教师更应日日省、周周省、月月省,以免走更长的弯路。学校进一步结合校本培训研修的具体内容,引导教师在认真自学有关新课程培训资料的基础上,经常化、系统性的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探索,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这种反思,既可以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审察自己的教学历程,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又可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来反省和充实自己,提升教学调控能力。
2.多种活动方式并存。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接地气的研修方式。教师间的随机交流,一走一过,虽然机动灵活,但不易形成制度化与规模化。因而,宜从学校层面要求或牵头,除了每周一至二次的集体备课之外,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一些其他教学活动。(1)组内研讨课。即听即评,查漏补缺。同组内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最为接近,最有共同语言,也最易碰撞出卓有成效的金点子。结合本校的实际现状,因地制宜,很容易生发出行之有效的校本资源。(2)骨干示范课。精英带动,引领方向。教师的个体差异导致业务水平良莠不齐,如果一味地闭门造车,容易固步自封却又自我感觉良好。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能够给一般教师树立标杆,使其找到差距,厚积而薄发。(3)同课异构。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同台同课竞技,将各自的亮点晒一晒,大家就都拥有了多个“苹果”。(4)师徒结对。以老带新,教学相长。老教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教学体悟,沉稳老练;年轻教师怀揣教育的激情与新理念,激情四射。师徒结对,共同研究,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之间的协商与探讨。互动中,大家在交流与碰撞中抒发感悟与迷惑。
3.注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校本研修的初衷就是对学校实际状况与自主把控的最大尊重,每一所学校都势必会存在各自的短板,自然亦有各自的优势,校本研修就是展现各校优势的推手。学校可以扬长避短,选择适合本校实际师资、规模、地域、场地的研修主题与方向。教学职能科室牵头,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最大范围地动员相关教师参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重组,提倡且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研发过程中,不能脱离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了研修而进行的研修,是形而上的,失去了其产生的初心。而且,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服务教学,促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地发展。学校从资金援助、提供场所、时间相对宽松等方面给予扶持,既要注重硬环境的建设,也要重视软环境的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校本研修氛围。成果最大限度地归教师所有,在评优选先、评聘职称等方面予以兑现。
科学而又合理地参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非但不会冲击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从多个层面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助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教育情怀,能够主动地超越课堂的局限,变机械为灵动。从大处讲,这就是文化自信;从小处说,这就是学校自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校本研修不仅可以消除职业倦怠,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
2019—01—12
G625
A
1673-4564(2019)02-01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