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及思考

2019-03-05

语文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烛之武退秦师秦伯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这样一篇文章,重点应该教什么?笔者以为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引领学生自主建构言语经验,提升思维品质,向烛之武学习论辩的语言智慧,应该是本课的核心目标。

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引入情境

《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谓之“三立”,儒家称为“三不朽”,这里的“立功”,特指武将征战、攻城略地之功业,今天我们要走近的这位人物,“不战而屈人之兵”,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建立了不朽功业,这个人就是——烛之武。

二、品读语言,感悟魅力

1.古人云:“文以气为主”,“因声求气”,反复的吟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精髓。(师范读、自由读、重点段落读)

2.这节课,我们就拜烛之武为师,重点学习烛之武的论辩智慧。

学习活动一:烛之武是如何一步步说服秦伯退兵的?

(1)提供三份史料:春秋时期形势图、秦晋之好史实、退秦后秦晋交恶史实。

(2)小组合作,深入思考。

设计意图:烛之武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语言得体、不卑不亢、以退为进;二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是分析透彻、逻辑清晰、以理服人。其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历史、地理、语言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识,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此环节设计为小组合作完成。

师:谁来谈一谈你们小组的看法?

生1:烛之武并没有一开始就分析利弊,而是首先承认“既知亡矣”。没有半句为郑国乞求的话,而是摆明为秦着想的立场。

师:很好。消除秦伯的戒心,以退为进,让秦伯愿意听他说下去。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2:烛之武先分析了“越国”的困难,接着谈了亡郑实际上是增强了晋国的土地和势力,而邻国势力的增强就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

生3:烛之武还分析了存郑对秦有益无害,以利诱惑秦伯。

生4:烛之武还离间秦晋同盟关系。先是搬出历史上晋惠公的言而无信,又预言晋国此后的动向:灭郑之后,必将进而侵犯秦国。由于晋国当时已成为中原霸主,秦伯对此不能不存有戒心。

师:非常好!四个方面处处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来分析利弊,紧紧抓住秦伯最感兴趣的“利”字展开,切中要害,层层深入,最终使秦伯悦而退兵,这就是烛之武高超的论辩智慧。

设计意图:外交官的语言机智之处在于可以巧妙地化解危机,三言两语化被动为主动。要向烛之武学习语言智慧,首先要先分析烛之武的思维逻辑层次,通过朗读、品析、研讨走近人物。

三、编写对话,回溯现场

清人林云铭说:“(烛之武)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转斗无前,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圈套、陷阱)也。”

学习活动二:“犹短兵接战”是说两个人面对面激烈地战斗,但是第三节中只有烛之武一个人的言辞,没有秦伯的语言,你能不能发挥想象,根据烛之武的语言层次,来给秦伯设计几段简短的语言?(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指导朗读语气)

学生表演:

秦伯:(傲慢、鄙视、斜晲)小小郑国使者,深夜前来,所为何事?

烛之武:(小心谨慎、不卑不亢)大王,鄙人郑国使者烛之武,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秦伯:嗯……(略微思考、锐气稍减)既知要亡,又欲何为?

烛之武:(沉稳淡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秦伯:(眼睛一亮,心一惊)哦?有何高见?愿闻其详。

烛之武:(往前一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秦伯:(略微沉思)吾与晋素为联盟,有秦晋之好,依你所言,联盟之谊何在?

烛之武:(语速稍快)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哈哈哈……妙哉!妙哉!先生所言甚是,来人!赐座!吾要与子共商大事!

(全体鼓掌,笑)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编写秦伯的语言,并进入角色诵读,回溯历史现场,感受人物性格,走进人物内心,并因声求气,以此感受烛之武的论辩智慧。

四、扩展延伸、实践应用

学习活动三:烛之武机智高超的论辩语言对你有所启发吗?

2013年10月12日,在文莱斯里巴加湾东盟10+3(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日本联合菲律宾再次抛出南海问题。假如你们都是跟随李克强总理访问的外交官,请模仿烛之武的论辩艺术,组织一段外交辞令来开展这场南海外交。

设计意图:东盟、日本和菲律宾、中国三者的关系无论是从地理位置上还是历史渊源以及利害关系上都和本文中秦、晋、郑三国的处境非常相似。以真实发生的外交事例来驱动学生掌握语言技巧,突出“语用”色彩,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烛之武高超的论辩智慧。

猜你喜欢

烛之武退秦师秦伯郑国
做别人家的父母
《烛之武退秦师》的辞令艺术赏析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烛之武何以“退秦师”
烛之武何以“退秦师”
——品味语言的力量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人物符号的语言表达分析
浅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劝说艺术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浅谈《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辩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