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9-02-26林宝玉
林宝玉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必然要求和任务。数学学科和生活联系紧密,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正因如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能够为每一个事物带来一些新的内容,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其引导作用,并将知识探究主动权赋予学生,向外拓展学生的思维面,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潜移默化,让学生具备创新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有所忽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且由于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思维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现如今,创新教育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初中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先以身作则,深入研究课本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进一步把握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进行备课与组织好课堂环节,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在数学课堂中要营造出民主开放的氛围,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去思考,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师生、生生间展开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积极进行观察和发散思维,并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的小组发现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还有的小组同学认为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在学生努力之下归纳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二、巧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意识,面对学生在回答时出现错误,教师不要一味地否定,应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告诉学生不妨从其他角度出发去想一想,带动学生思维的发散,同时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为营造起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较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鼓励学生走人情境中加强体验与感知,积极向外发散思维,对知识建立起初步的认知。例如,数学运算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教学内容,在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等领域都与其息息相关。教师在引导学生思维时,就可利用互联网平台寻找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生活中的数据运算实例,将知识形象具体化,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寻找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在长期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对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会逐渐熟悉,并有意识地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与验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放飞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大胆放飞思想,运用数学知识去验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部分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利用三角形方面的知识,尝试对勾股定理进行验证,带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纷纷都开始进行假设、观察、演算、证明。其次,在课本的每一章最后都配有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可结合其内容设计好探究的主题,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又如:在学习了“勾股定理”这一章后,教师可趁热设计综合实践主题“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配给学生卷尺、细绳等必要的工具,要求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自主设计测量方案,完成记录报告,准确无误地得到旗杆测量高度的结果。学生为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开始相互间进行交流,还进行了实地考察、动手进行画图与标高,有意识地将刚学习的“勾股定理”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还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才能教学相长,使学生在愉悅地学习氛围下得到充分的磨炼,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在教育新环境下,教师要善于利用周边的环境和教学资源,创设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灵活地发散思维,也同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班级里一起围绕数学问题进行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后续阶段的轻松学习,培养良好的数学案养。
参考文献:
[1]王有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9(18).
[2]张国芸.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读书文摘(中),2017.
[3]杜有林.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华夏教师,2017(2):38.
编辑 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