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CT在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9-02-26覃志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肠壁肠系膜缺血性

覃志红,杨 铁

(铜仁市人民医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出现肠壁缺血的原因是相应供血动脉供血量减少,使得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出现紊乱,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机体血流灌注减少且血液回流受到阻碍,具体表现为肠壁缺血性坏死、肠管正常运动出现障碍等[1],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诊断,采取有效治疗。目前临床中应用于该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为CT、超声等,不同的诊断方法确诊率存在差异。本研究特针对肠壁缺血性病变采取64排CT诊断展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分布在35岁~75岁,年龄中值为(55.3±19.2)岁,患者发病时间大都在3h~72h,平均时长为(13.7±6.2)h。所有患者都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且之后均经病理学确切诊断。

1.2 方法

对患者实施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其仪器为CE公司生产。让患者保持仰卧状态,以容积扫描的形式检查患者整个腹部,检查范围为耻骨联合处至膈肌水平面,整体扫描时长设置为4秒至8秒之间,扫描层厚设置为0.5mm,进行常规平扫之后实施增强检查,其中造影剂为碘海醇,其配置比例为20ml0.45%生理盐水±75ml造影剂,进行肘静脉注射,速率控制在3.5ml/s左右,当CT值达到阀值后进行动态三期扫描,其中管电压设置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120mA,螺距设置为1~1.5,范围选取在200mm~400mm。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处理。

1.3 观察指标[2]

对患者CT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进行记录,将其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为50例,其中肠系膜下动脉狭窄、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狭窄例数分别为25例、13例、10例。CT诊断结果: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有47例,其中肠系膜下动脉狭窄、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狭窄例数分别为24例、12例、9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4%,与病理诊断无显著差异,χ2=1.510,P=0.184。

典型征象:肠壁存在分层强化并且增厚,扩张肠壁后可以看见肠壁变薄,肠系膜小血管密集、增粗,肠系膜出现水肿等情况。

动静脉栓塞肠道缺血坏死肠壁积气及严重时的门静脉系统积气征象:患者动脉血管栓塞,管腔密度增高;静脉增粗,密度升高或者是减低,边缘模糊,有2例患者管腔充盈缺损;且肠系膜血管边缘毛糙,肠壁周边分布有囊状、线状、弧线状气体,存在积气;严重时门静脉内积气提示肠壁全层坏死或者是存在不可逆损伤。

3 讨论

肠壁缺血性病变在早期阶段大都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而该疾病没有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病情会不断发生恶化,很容易引发肠壁穿孔、坏死、坏疽等情况,患者会出现急性腹膜炎,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存在中毒性休克的现象,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肠壁缺血性病变早期诊断方法进行加强具有重要意义。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在患病早期出现的症状大都为腹泻、血便、腹部疼痛等,且腹部疼痛的部位大都在患者的左下腹位置以及肚脐周围,以上症状会持续2天~3天,患者病变为动脉缺血时发病会比较急,为静脉缺血时发病会比较缓慢,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进行诊断很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是漏诊的情况,会对患者的疾病治疗造成延误。而该疾病往往在得到确诊后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才能起到治愈的效果,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使疾病恶化,肠壁坏死,致死率比较高,需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而及时诊断十分有必要,是有效治疗的前提。

在临床中对肠壁缺血性病变诊断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用的是CT和超声诊断,但不同的诊断方法其诊断准确率不同。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CT检查方法不断得到优化,具有检查速度快、操作方便、无创伤性等优势,在应用过程得到一致的认可。研究表明,对肠壁缺血性患者实施64排CT检查,可以完全显示血管内栓子和肠壁内栓子,还可以同时显示患者肠壁缺血的具体位置、静脉侧支循环,对于病变位置黏膜溃疡、接触性出血、水肿等情况也可以显示,全面的显示结果,有利于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类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有利于为肠壁缺血性病变的治疗提供良好依据。在64排CT的帮助下,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极为重要诊断依据,对于帮助该部分患者尽快确诊以及治疗方案优化等均具备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诊断我院收治的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实施64排CT检查,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特异性、敏感性、准确率差异都不大,可以确切区分患者动脉狭窄类型,与病理学诊断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综合可知,64排CT用于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该方法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检查依从性也比较高,可以提高患者疾病诊断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有利于及时改善肠壁缺血性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预后效果,提升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肠壁肠系膜缺血性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