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探头内镜超声在胃窦小隆起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19-02-15李匡一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胃窦符合率胃镜

李匡一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528000

胃窦小隆起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是指直径<2cm的病变,其在内镜下表现为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以往,临床上多采用普通内镜检查,但普通内镜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比如仅能自表面观察肿物外观,难以准确对病灶位置及性质进行明确,极易影响诊断准确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技术因其操作简单、频率高、可在内镜直视下操作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3]。该技术具有超声与胃镜检查的双重功能,一方面能对病变表面进行直接观察,另一方面,还能对病变在消化道管壁内的情况进行清晰显示,可有效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4-6]。但是,当前临床上仍缺乏微探头超声内镜在胃窦小隆起病变诊断中应用效果的研究。本文为深入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窦小隆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窦小隆起病变患者50例。本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45.1±4.2)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器质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不愿参与本研究者。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设备:所用仪器包括日本Olympus UM-2000超声内镜仪、Olympus UM-2R型微超声探头、MH-247微探头驱动器、活检钳等,微超声探头频率为12MHz。

1.2.2 检查方法:叮嘱所有研究对象在实施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前禁水禁食6h以上。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左侧卧位。先采用电子胃镜检查,对胃窦隆起病变部位进行明确。随后将适量脱气水注入,经活检孔道,将内镜超声微探头插入到胃窦部位,对胃窦内隆起病变范围、大小、形态、生长方向、与周围脏器关系等进行探查,多倍图像放大处理全部病灶。超声图像由2名经验丰富医师共同阅片,作出初步诊断。完成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后,在内镜下,病变部位以活检钳进行常规病理活检。按照内镜超声诊断结果,对患者具体病变起源和层次进行判断,选择恰当手术治疗方法。其中,针对病变起源为黏膜肌层、黏膜层的患者,对其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针对病变起源为固有肌层、黏膜下层的患者,对其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针对不适合内镜治疗的患者,对其实施外科手术。并获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结果,以此为金标准,评估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及内镜活检的诊断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结果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显示,本组50例患者中,14例为胃间质瘤,10例为胃脂肪瘤,10例为胃癌,7例为胃异位胰腺,5例为胃腺瘤,3例为胃平滑肌瘤,1例为胃囊肿。

2.2 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 以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金标准,A组诊断符合率为84.0%(42/50),明显高于B组的42.0%(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符合率对比〔n(%)〕

3 讨论

胃窦隆起病变主要是指受多种因素影响,胃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出现的肿瘤,以及胃壁外脏器或占位压迫造成的隆起[7]。常规内镜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显示病变向腔内突起的现象。但常规内镜检查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检查时表面黏膜无异常,难以对病变具体起源进行判断,且难以明确病变生长方式、层次及良恶性[8-9]。这就需要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提升胃窦小隆起病变诊断符合率,有效鉴别疾病性质,从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微探头内镜超声在胃窦隆起病变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在胃镜辅助下,准确进入胃内任何部位,且能对病灶部位及性质进行探查[10]。一般来说,超声频率与所显示的深度呈负相关[11]。因此,超声探头为12MHz时,其最大能显示3cm左右深度,对于病灶同一截面远处的淋巴结转移或脏器转移病灶通常无法诊断,但对于浅表的微小病灶确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微探头内镜超声能经由活检孔道置入,具有超声与胃镜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能对胃窦隆起病变进行近距离观察,另一方面,还能准确判断胃窦隆起病变的来源、大小、层次、性质等,效果理想[12]。

本文结果显示,A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胃窦小隆起病变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能获得较内镜活检更理想的效果。在具体诊断过程中,笔者发现,内镜活检诊断胃间质瘤时,显示3例存在梭状细胞,与免疫组化检查联合应用,考虑为胃间质瘤。另外9例患者显示为活动性慢性轻度非萎缩性胃炎伴淋巴组织增生。在诊断胃脂肪瘤时,2例经活检证实,另外8例显示为活动性慢性轻度非萎缩性胃炎。胃平滑肌瘤检查3例均为活动性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伴发轻度肠上皮化生。此外,胃异位胰腺7例中只有3例活检与术后病理相符,其余4例病理为慢性活动非萎缩炎症。胃腺瘤符合率为100.0%,胃癌诊断符合率为80.0%。但胃囊肿活检呈胃黏膜慢性炎,活检与术后病理不符合。考虑与囊肿一般为黏膜下隆起,较难取到病理等因素有关。由此可知,活检钳活检可用于诊断胃炎、胃癌等黏膜层病灶,但难以准确诊断其他黏膜下隆起病灶。因此,内镜下活检钳活检,并不能作为胃窦隆起病变诊断的依据。

考虑到超声内镜包括小探头超声是很难或者不能分辨小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其超声表现基本接近,往往需要通过病理分辨,故临床诊断时联合诊断。本观察中,微探头内镜超声诊断胃间质瘤(或平滑肌瘤)准确率为88.2%,显示胃黏膜肌层低回声隆起病变2例,胃固有肌层低回声隆起病变10例,术后考虑12例胃间质瘤。另外检查胃固有肌层低回声隆起病变3例,术后联合病理检查,考虑为胃平滑肌瘤。微探头内镜超声诊断胃脂肪瘤、胃异位胰腺、胃腺瘤、胃囊肿的符合率均较高,均为100.0%。但是,微探头内镜超声诊断早期胃癌的符合率较低,仅为40.0%,检查显示6例患者为炎性增生。现阶段,早期胃癌准确率仍较低,始终是消化学界不断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13]。

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技术在胃窦小隆起病变患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定位准确性,且定性价值高[14]。在具体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可先经由内镜超声检查,对患者病变起源及层次进行明确,以便按照检查结果,评估早期肿瘤的内镜可切除性,为手术切除或内镜下治疗提供客观依据,防止延误治疗时机,或引发过度治疗[15]。考虑到本文中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符合率较低。笔者认为,在具体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当超声胃镜检查的病灶特征不典型时,可联合应用超声胃镜下针吸活检术、CT、随访复查等方法,做出进一步诊断。本文局限之处在于所选病例数较少,且未进行随访复查,可能导致诊断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今后仍需加大研究力度,进行大样本、多中心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技术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胃窦小隆起病变诊断中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胃窦符合率胃镜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X线分析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窦变形临床体会
基于灵敏度和特异度任意赋权的广义标准化诊断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