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廓矫形器治疗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护理

2019-02-11王晓华董晨彬

上海护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矫形器矫形耳廓

乐 群,王晓华,陈 劼,董晨彬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 201102)

先天性耳廓畸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头面部畸形,分为结构畸形和形态畸形[1]。国外报道,除小耳畸形外,耳廓畸形的发生率是11.5/10 000[2]。国内学者吴胜林等[3]对珠三角部分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时耳廓畸形的发生率高达43.46%。尽管此类畸形没有生命危险,但由于耳廓外观缺陷,易对患儿和其家长心理造成负性影响,如出现忧虑、孤僻、自闭等,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需引起重视。手术或无创矫形器治疗可矫正耳廓形态畸形,能防止或减轻患儿家属的消极心理,恢复患儿自信,提高其生活质量。新生婴儿在生后72 h内体内含有较高水平的母体雌激素,之后循环系统内的雌激素水平逐日下降,至生后6周左右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鉴于雌激素能上调透明质酸的水平,而透明质酸能增加软骨的可塑性和延展性[4],这就为畸形耳廓软骨的无创塑形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时间窗。2017年7—12月,我院将耳廓矫形器这种无创、简单的成形技术应用于矫正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12月于我院整形外科门诊接受矫形器治疗的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28例,共34耳。其中,环缩耳16耳、垂耳8耳、招风耳4耳、杯状耳1耳、隐耳4耳、Stahl’s耳1耳。28例患儿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接受治疗时出生时间12~105 d,中位平均年龄37.62 d;双侧耳廓畸形6例,单侧耳廓畸形22例,右耳畸形20耳,左耳畸形14耳。

1.2 治疗方法 采用小儿耳廓矫形器(靓耳,江苏德威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患儿进行耳廓矫形。矫形器包括了可黏贴底座、外盖、耳轮牵开器、耳甲腔矫形器(扫描文末二维码了解矫形器相关图片)。使用时,操作者先将患耳周围底座范围内的毛发剃去,用酒精棉球轻拭耳周的碎发及皮肤表面的油脂,待酒精挥发后,选择大小适宜的矫形器底座黏贴在患耳周围并压平。根据患耳具体的畸形状态,将牵开器置于适宜位置牵拉耳轮并略下压固定,根据耳甲腔是否存在畸形而选择性使用耳甲腔矫形器,随后安置外盖。由于婴幼儿头部活动及喂奶等状态下较容易使底座松动,可用医用胶布在底座边缘加固粘贴 (扫描文末二维码了解相关图片)。综合考虑患儿首次治疗年龄及治疗反馈等因素后,针对性确定治疗维持时间。初诊6周内的患儿,治疗2周后,若患耳畸形已纠正满意,则继续佩戴7~10 d后停止治疗;若纠正不满意可继续佩戴2周再行观察,之后仍不满意者原则上亦停止治疗。初诊时已过6周的患儿,治疗4周后,若患耳畸形纠正满意则继续佩戴7~10天后停止治疗;若纠正不满意可继续佩戴2周再行观察,之后仍不满意者原则上亦停止治疗。患儿首次就诊并安装矫形器后,医护团队派专人负责指导家长安装细则和居家护理方法。

1.3 效果评价及转归 34耳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扫描文末二维码了解患耳矫正前后对比图片),平均治疗维持时间33.88 d(18~59 d)。在治疗后1个月所有患儿均接受了非治疗小组医师及家长的评价。医师评价:满意31耳(91.2%,31/34耳),一般 3耳(8.8%,3/34耳),无效0耳。家长评价:满意29耳(85.3%,29/34耳),一般5耳(14.7%,5/34耳),无效0耳。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耳中,有1例患耳背侧受压皮肤破损,经停止矫形解除受压3 d后皮肤愈合,5 d后继续矫形,再次佩戴前在破损愈合皮肤处粘贴水胶体敷料薄膜,之后未发生皮肤再次破损,顺利完成治疗;余患耳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并发症。

2 护理

2.1 患儿家长心理状况评估及护理 先天性耳廓畸形婴儿因耳部轮廓缺陷、外观形态异常,易使家长产生一定的精神和心理负担。大多数患者家长表现出自卑、不愿与人交流,一方面迫切希望能为患儿尽快手术或治疗;另一方面又由于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不了解而产生焦虑,担心治疗增加患儿痛苦。同时,患儿年龄过小,对陌生的治疗环境、矫正器不适应,易哭闹不配合。因此,护士需与患儿及家属多接触,关心、爱护、尊重患儿,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并通过邀请治疗成功患儿的家长介绍经验和体会,增强患儿家属的治疗信心。

2.2 矫形器使用前的护理配合 术前,配合医师对患耳进行拍照并留存资料,以利于前后对照。做好局部区域皮肤准备,向患儿家长说明皮肤准备的意义和方法,解除其顾虑,取得合作。检查患耳周围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损、皮疹、感染等;以矫形器底座粘贴范围为准,剔去患耳周围部分头发;以酒精棉球轻轻擦拭拟粘合底座的皮肤表面,去除油脂。

2.3 体位指导 耳廓畸形患儿的体位训练是矫形器使用前准备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单侧耳矫正患儿使用矫形器后应尽量取健侧卧位或仰卧位,双侧耳使用矫形器后多采用仰卧位,以减少耳廓矫形器的受压及因此可能出现的矫形器移动。反复向家属强调正确卧位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本组28例患儿及家属均接受了体位训练,能根据病情需要取正确卧位。

2.4 使用矫形器后的护理 护理人员配合医师为患儿正确安装耳廓矫形器后,专职护理人员及时示范日常护理方法,避免黏胶底座卷边,并指导家长掌握局部护理方法:在耳廓局部受压处喷涂赛肤润,并轻轻按摩。患儿睡眠时必须安装矫形器外盖,以减少压迫,并强调患儿体位要求。佩戴矫形器的前3日,家长需每日打开外盖及牵开器,查看受压皮肤情况。一旦有破损,应保留底座,停止牵开器矫形,待皮肤愈合后继续矫形;若皮肤有明显受压凹陷但未破损,可继续每日观察;若皮肤持续无异常,可每周打开外盖1次。矫形器佩戴期间的观察及护理主要由患儿家长在家完成,如有疑问,家属可通过视频、图文、电话等方式与治疗护理团队进行联系沟通,以便于医护人员了解矫形器安装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3 讨论

3.1 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治疗理念及治疗效果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就提出了先天性耳廓畸形的非手术治疗[5-6]。耳廓畸形的非手术治疗经历了胶带固定、可塑性合成物固定、夹板疗法等不同的改良阶段,形成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耳廓矫形系统[7]。耳廓矫形器包括了底座、外盖、耳轮牵开器及耳甲腔矫形器。众多报道均显示耳廓矫形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有学者报道耳廓矫形器治疗的新生儿耳廓畸形有效率高达96%[8]。此次研究病例的治疗有效率为91.2%。考虑其原因,可能是接受治疗的患儿中,年龄偏大的患儿人数较多所致。但目前,临床医学专家对于接受耳廓畸形矫形治疗的开始时间尚存在一定争议。有研究显示,接受耳廓矫形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甚至认为患儿出生后第1天就应开始矫正[2]。也有报道认为,部分先天性耳廓畸形有自愈的可能性,生后1周自愈率33%~84%不等[5,7,9]。故有部分学者主张耳廓畸形的非手术矫正应从患儿出生后1周后开始进行[6]。但也有学者认为,对于生后已经存在的耳廓畸形,我们无法确定其是否会自行改善,且耳廓矫形越早开始其佩戴矫形器的时间就越短,故主张出生后即应对存在耳廓畸形的患儿进行佩戴矫形器治疗[8]。本组病例中,患儿接受治疗的平均年龄已过新生儿期,无生后1周内即来就诊的患儿,这可能与我国此项治疗技术的普及度及知晓率不高等有关。且从临床工作体会来看,国内家长对新生儿耳廓形态畸形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并不认为需要积极医学干预。

3.2 耳廓矫形器佩戴的注意事项 护理过程中发现,矫形器佩戴期间,患儿耳廓皮肤破损较为多见。一旦出现皮肤破损,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停止矫形,待其自然愈合后再进行治疗。本组病例中,虽门诊护士早期配合参与皮肤护理和体位管理的宣教,指导患儿家长应用赛肤润预防局部皮肤的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但仍有1例患耳在治疗中出现了耳背部皮肤的破损,给予暂停耳廓矫形器治疗,局部清洁待干后,使用水胶体敷料覆盖以促进创面愈合。在皮肤愈合后再次安置矫形器前,先在原破损处粘贴了水胶体敷料以作保护,最终患儿顺利完成治疗。是否可以常规在使用耳廓矫形器的局部皮肤受压处粘贴水胶体敷料,且粘贴后是否会影响到耳廓塑形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国内外文献报道显示,佩戴耳廓矫形器除可发生皮肤破损外,尚有皮疹及底座易松动[10-11]等并发症或不足之处,多数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并不影响治疗效果。

4 小结

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矫形器非手术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已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可。但针对目前国内相关治疗的开展情况,我们仍需加强宣传,以免该类患儿错失良好的治疗时机;同时加强落实矫形器使用期间的门诊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通过医护团队的持续跟踪服务,提高耳廓矫形器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矫形器矫形耳廓
矫形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防崴脚,佩戴踝矫形器管用吗
搓耳
——护肾
矫形器技术及发展展望
矫形工艺对6N01-T5铝合金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不同温度矫形的7N01铝合金接头组织性能分析
浅谈耳廓缺损的法医学鉴定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
自制矫形器纠正乳头内陷的临床研究
可调型矫形器在肘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