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器械常用消毒灭菌方法效果比较

2019-02-09杨菊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丙组戊二醛口腔科

杨菊华

(合肥市口腔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口腔科的器械具有种类繁多、使用频繁的特点,其中口腔中菌群种类、数量较多,口腔疾病的发生也与细菌增殖关系密切,因此采用高质量的消毒方法灭菌,保证口腔器械的无菌性,对于预防院内感染,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目前,口腔科最常用的消毒方式为高压蒸汽灭菌,但部分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不具备完善的医疗条件,而往往采用戊二醛浸泡或碘伏擦拭的方式消毒[2]。为进一步明确不同口腔科器械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2018年3月-5月期间我院口腔科开包使用后的120件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三种消毒方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5月期间我院口腔科开包使用后的120件器械作为研究对象,所用器械均为根管探查、开髓等操作后收集,包括:镊子、探针和根管锉,每种器材40件,有传染病史或高危传染病患者应用一次性器械,需予以排除,纳入研究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甲组、乙组、丙组,所有器材清洗后做干燥处理,对照组不做其他处理,甲组器材应用浓度为0.5%碘伏充分擦拭器械表面,以达到消毒目的;乙组应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丙组则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消毒。

1.2 方法

所有器材清洗后做干燥处理,需采用高压水枪或专用刷子充分清洗血迹、糊剂,进行包括预处理-冲洗-酶洗-漂洗-干燥步骤后,对照组立即予以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甲组器械采用0.5%碘伏棉球反复擦拭器械表面约6次,擦拭后置于无菌储物盘,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乙组采用戊二醛消毒液浸泡,2%戊二醛常温下作用10h后,使应用前用无菌水冲洗干净采样;丙组采用纸塑包将器械打包,置于高压蒸汽灭菌设备中,温度134℃,灭菌时间8min,冷却后,取出灭菌包打开包装采样。

1.3 评价标准

观察记录显微镜于放大1000倍下的细菌菌落数;其中发现器械表面存在菌落,则认为该器械消毒灭菌不合格,否则为合格。

2 结 果

经过统计四组口腔器械采用不同灭菌方式灭菌后,取样观察菌落数情况可知,乙组及丙组菌落数均为0,两组各30件器械均全部合格,合格率达到了100%;其中清洗后干燥的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达到了(614.58±54.67)CFU,无一件器械达到灭菌效果,合格率为0;采用碘伏擦拭消毒的甲组,平均菌落数为(424.65±41.27)CFU,有7件器械达到了合格标准,合格率为23.33%。

3 讨 论

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同时,医疗卫生标准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医疗器械消毒管理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因为合格的消毒杀菌器械的应用是从源头预防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口腔科的器械种类繁多,且精密度较高,多数器械均需重复使用,清洗过程较为复杂,对消毒灭菌的要求较高[3]。目前,口腔科常用的消毒灭菌法为高压蒸汽灭菌法、戊二醛浸泡消毒等,部分医疗水平不发达地区也常采用碘伏擦拭的方法灭菌。为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器械消毒不合格因素导致的院内感染,本次研究分析了四种方式消毒灭菌口腔器械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应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的乙组及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的丙组,菌落数均为0,合格率达到了100%,而采用碘伏擦拭消毒的甲组,合格率仅为23.33%,远远低于临床要求[4]。说明高压蒸汽灭菌法、戊二醛浸泡消毒法均为较好的消毒灭菌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戊二醛浸泡消毒方式虽然效果尚满意,但戊二醛具有一定的毒性,医护人员长期接触可能引起支气管炎及肺水肿,对身体健康造成了隐患[5]。因此,与戊二醛浸泡消毒相比较,高压蒸汽灭菌可做到完全灭菌同时,对身体无害,且减少了劳动量,属于较为理想的消毒灭菌方法。对于基层不具备高压蒸汽灭菌条件医院,也可选择戊二醛浸泡消毒方式,但消毒医护人员需做好相应防护措施。

综上所述,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属于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最好、最安全的方法。但消毒灭菌前的清洗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器械清洗的要求更高,血渍、残留糊剂等如未清洗干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将加大清理难度,因此为确保消毒灭菌及临床应用效果,无论采取任何一种灭菌方式均需保证器械清洗彻底。

猜你喜欢

丙组戊二醛口腔科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我院口腔科急诊病例的调查研究
口腔科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状况及干预效果分析
戊二醛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经典恒温加速法预测0.5%戊二醛溶液的稳定性
戊二醛的临床灭菌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