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护理干预在降低心电监护误报警率中的效果观察
2019-04-20韩燕
韩 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随着医疗水平及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心电监护仪做为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的仪器,是不可或缺的。当患者出现任何病情变化时,其能够及时提醒护理人员做出相应处理,大大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心电监护仪在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误报警的情况,不仅没有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护士不在信任监护仪器导致敏感性降低[1]。因此,为了使得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减少,加强利用心电监护仪的有效性,现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行心电监护的住院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实施护理干预,将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行心电监护的住院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抓阄的方式将所有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38例。甲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34-86岁,平均(59.87±11.76)岁;其中各类心肺手术后21例,肿瘤晚期17例。乙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36-88岁,平均(60.12±10.99)岁;其中各类心肺手术后20例,肿瘤晚期18例。两组患者在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使用先点监护仪进行病情的监测。
1.2 护理方法
(1)提供给甲组患者传统常规的心电监护,监测内容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每项监测内容报警值都设置成默认,当出现报警声后,监护仪会将报警原因进行记录。
(2)将甲组患者监护仪的误报警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后,完成并制定相对应的完善和改进措施,即护理干预,并应用于乙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具体措施包括:①加强培训:注重并加强对护理人员心电监护仪相关内容的培训,正确熟练使用监护仪,并进行定期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出现错误。②定期检查:对心电监护仪进行日、周、使用前检查,保证监护仪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正常使用状态。③报警数值设置合理:根据甲组监护仪误报警的原因分析情况,将乙组患者监护仪的报警值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重新设置。将监护仪的波形、波幅及波速进行合理设置,以便护士进行观察。对报警的声音以及屏幕的亮度予以设置,以不打扰屋内患者休息为宜。护理小组组长应对组员设置的报警值进行检查和指控。④关闭不影响患者生命的警报:对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关闭其呼吸警报,关闭不影响患者生命的警报,包括体温和脉搏等[2]。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无危险性警报进行时时调整。⑤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应对家属采取适当的宣教,使其对监护仪的重要性、功能、监测项目、危险数值有所了解,尽量配合护士的工作。告知其不要随意触碰监护仪以及修改监护仪数值,也不要带超过一人以上的家属进入病室,造成不必要的误报警。⑥加强交接及巡视:在每次临床交接班时,责任护士都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报警参考值。加强对患者的巡视,避免监护仪周围出现可干扰监护仪监测数值的物品,出现非常规数值时应进行重新测量,以防遗漏患者病情变化[3]。⑦总结讨论:护士长时常进行护理质控,每周组织护士对误报警原因进行探讨,及时改正护理错误,使监护仪的误报警率大大降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3 研究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在监护期间的正确报警次数及误报警次数进行记录统计。报警具有实际临床意义,能够正确的体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或者是提醒医务人员有技术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的报警是正确报警。无任何临床意义,干扰护士作出判断的报警为误报警。
1.4 应用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得的所有数据结果,应用SPSS17.0进行分析。使用x2检验代表计数资料,用(%)表示,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甲组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为36.74%,乙组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为19.53%,乙组误报警率与甲组相比显著偏低,具有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电监护误报警情况对比
3 结 论
能够引起心电监护仪发生误报警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电图:患者上肢频繁运动或者患者肌肉突发震颤均可引起患者出现不规则心率引发误报警;患者由于皮肤过干、过油、过湿均可导致导联与患者皮肤接触不实,造成误报警;患者若安装了起搏器,而护士在连接监护仪后未将监护调整成起搏模式,也会造成误报警[4]。②血压:在测量血压时,患者肢体与水平处相比过高或过低、未处于静止状态、袖带过宽或过窄、袖带位置不准确均会导致血压值测量不准确,导致误报警。③血氧饱和度:手指温度过低或有污物、血氧探头与手指接触不当、血压与血氧饱和度测量均在同侧肢体均可导致误报警。④其他原因:护士在进行一些能够引起患者心率急剧发生变化的护理操作,例如吸痰、插胃管等,可引起误报警。心电监护出现误报警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精神方面的困扰,更会降低护理人员对仪器报警的敏感性,护士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导致耽误患者的治疗,严重者危及生命,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此次研究结果表明:乙组误报警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为降低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是切实可行的,起到了积极改进的作用。在提供给患者良好的休息环境的同时,也避免了护理人员做更多无意义的工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监护仪器的信任,以便及时、准确的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挽救患者生命,有必要被临床进行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