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创高校党建新局面

2019-02-06陆明峰

市场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与时俱进互联网思维

摘 要:互联网在新技术推动下广泛扩散,对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思维的要义是“以人为本”,精神内核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用互联网思维开创高校党建新局面是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开放思维为高校党建汇聚力量,平等思维为高校党建凝聚人心,协作思维优化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分享思维营造高校党建和谐氛围,“四位一体”全面打造高校党建工作新矩阵。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高校党建;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2-0169-02

互联网不仅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时代,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用互联网思维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对于高校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管理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社会与时俱进的思想结晶。互联网思维的要义是“以人为本”,精神内核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是以互联网为物质基础的系统性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用互联网思维开创高校党建新局面,是当下高等学校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具体举措。

一、 开放思维为高校党建汇聚力量

开放思维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多视角、全方位地看问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吸纳一切先进力量,走开放发展的道路。开放思维是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方式转变的过程。历史经验表明,唯有开放,才能大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开放的发展方式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开放思维,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借鉴,在遵循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办出中国特色。坚持走开放发展的道路,不断强化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力量源泉。

用开放思维为高校党建汇聚力量,一方面,高校党建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保持高校的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性和先进性。一方面,高校是人才、知识、文化的集聚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知识优势和文化优势,通过对大学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升高校党建的人才力量、知识力量和文化力量。高校肩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将高校中优秀的人才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是高校党建人才提升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强对青年教师、年轻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引领,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弘扬主旋律,引导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党的信仰内化于心。

知识和文化的生产和传承是高校的价值所在,是高校与其他社会主体对话与交流的媒介。知识就是生产力,文化则是社会的黏合剂。注重和吸收先进文化的力量,是保持高校党建先进性的重要手段。先进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福利,也是互联网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交流的内容,交往的载体。只有加强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吸收与利用,才能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当然,这一过程要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保持党的纯洁性,处理好党的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以促进高校发展和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目标。

二、 平等思维为高校党建凝聚人心

平等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对人的态度,不同社会主体之间不分强弱、大小,一律平等的精神追求和交往原则。众所周知,平等一直是人类社会努力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然而,平等不是追求凡事的“绝对平等”,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不区别对待的平等享有社会权利与义务。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党员、非党员及其他社会主体互动与交往的过程,这不仅体现为一种组织行为,还体现为个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流动打破了传统渠道的限制,“把关人”缺位,增强了水平存在的社会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人们的交往打破了权力、身份、财富、地位的限制,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已成为常态。这一变局对高校党建来说需要抓住机遇,运用平等思维凝聚人心,促进党的事业发展。

互联网生存改变了人类交往的关系结构,扁平化的交往状态和信息流动路径需要重点关注单个主体的传播力。高校党建工作在强调组织建设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党员自身素养的提升,增强个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战斗力。个人主体地位的确认和重视,是一个人被尊重、个体价值实现的重要表现,也是实现平等理想的实践。加强对高校党员骨干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的培训,提升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开展党建工作的水平,增强党员个体在党建工作中的贡献力和参与程度是凝聚人心、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关键。同时,改进党组织与党员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交往方式,提升党组织的威信与社会认可度。党组织是党员精神上的家园,是对党的信仰归宿,是党员自我期许的最高境界。

党组织和党员沟通的终极目标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做好党的工作,实现党的使命。这一目标的实現有赖于精神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进而实现目标的整合和人心的凝聚。在与党外人员及社会主体的交往中,平等思维是一种姿态、一种胆识、一种气度。充分尊重其他主体的权利,平等地对待不同主体,相互支持和理解,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共同发展。

三、 协作思维优化高校党建工作机制

“凡欲成功者,必善于借力,善于协作。”协作是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在线实时互动与协作是数字化生存的常态。个人、组织依赖于专业细分的协作,建构新的“价值链”“生态链”,形成专业化基础上的精准协作机制,为深化交流合作、互利共赢搭建了新平台。高校党建工作需要打破部门、区域的限制,在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配置资源、互通有无、互相促进,以协作思维开创党建工作新机制。

协作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我们要以此为平台,在党员培训、人才培养、干部挂职交流等方面形成紧密协作机制,实现与其他高校、地方政府以及科研院所的人才交流与经验借鉴。当然,跨行业、跨领域的协作要破除行政思维的干扰,根据发展需要以自愿的方式实现有机协作。大学至少有四个主要功能,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高校党建在保障党对高校绝对领导的前提下,在发展思维、工作思路上要发挥与大学功能的互补效应。以党建促科研,以党建促育人,以党建促发展,打造党委协调统筹大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发展格局。

树立“共赢”的协作理念,协作的目的是促发展,协作的基础是共赢。只有各方利益都有保障,才能实现高效的合作,才能形成稳固的协调发展机制。互联网赋予协作思维新的内涵,也使高效协作成为可能。只有根据发展需要,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做实事,才能在协作共赢中推进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四、 分享思维营造高校党建和谐氛围

(一)分享思维是互联网精神的精髓

技术虽然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始推动力,却不是关键,关键是应用及其对人的生存状态、思维方式的改变。分享思维需要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过程,共享发展成果,保障人人参与发展,营造人人分享发展红利的良好氛围。

(二)分享的实质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高校党建工作既要牢固树立对党的事业的崇高信仰,也要解决好分享的实际问题。

当前,高校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碰撞激烈,是意识形态和舆论宣传的主战场。高校党委不仅要增强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还要以人为本,以分享促发展,营造和谐自信的大学发展氛围。

分享是发展的基础,发展的模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合作中共赢。高校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高地。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融入高等教育的实践中去,在创新、融合中担负起政治责任和教育使命。高校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有机地获取发展资源,不仅是自我成长的路径,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破课堂、校园的藩篱,在实践中学习,向社会要经验,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在党建实践中,分享工作经验,共享发展成果,既是为人民服务,又能塑造党和政府亲民、爱民的形象,改善干群关系,拉近党和人民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强月新,陈星.线性思维、互联網思维与生态思维:新时期我国媒体发展思维的嬗变路径[J].新闻大学,2019(2).

[2]赵华珺.以互联网思维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J].人民论坛,2018(24).

[3]冯刚.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

[4]李芒,李子运.论高校教师十大互联网思维方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8).

作者简介:

陆明峰,男,江苏南京人,南京财经大学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与时俱进互联网思维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