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CysC、H-FABP、D-D在ACS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01-30李雷花孙俊红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亚组心肌细胞试剂盒

李雷花,孙俊红

(濮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濮阳 457000)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发生,可以导致患者病死率的上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CS的发病率可达234~656/10万人左右[1]。长期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CS的病情进展率可达25%以上,脑血管及心血管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也达15%以上[2]。

胱抑素 C(cystatin C,CysC)、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的上调,能够促进局部心肌细胞的线粒体代谢异常、增加心肌细胞能量利用障碍,促进患者心血管结局的恶化[3,4];D-二聚体(D-dimer,D-D)能够促进局部血管微血栓的形成,导致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的发生[5]。为了进一步揭示不同的因子在诊断ACS过程中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我院确诊的ACS患者167例,探讨了相关指标的异常表达,并观察了其单独及联合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确诊的ACS患者167例(ACS组)、健康自愿者80例(对照组),收集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0月。

ACS组,男 98例、女 69例,年龄 53~79岁,平均 65.4±8.8 岁,体质量指数(BMI)23.0±2.2kg/m2,合并高血压86例、糖尿病47例、高血脂72例;吸烟74例、饮酒82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43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STEMI)44例。对照组,男 98例、女 69例,年龄 53~79岁,平均65.4±8.8 岁,BMI23.0±2.2kg/m2。ACS 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⑴ACS患者的诊断标准参考200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制定的诊断标准;⑵患者年龄19~79岁;⑶经冠脉造影(CAG)患者;⑷患者胸痛发作6h内入院接受相关检查。

1.2.2 排除标准 ⑴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炎;⑵肝肾功能障碍;⑶感染性疾病;⑷肿瘤、脑血管意外;⑸甲亢、代谢性疾病;⑹免疫功能障碍。

1.3 指标检测方法 采集空腹静脉血约5ml并分作两份,一份自然抗凝后以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CysC、H-FABP水平,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有限公司,具体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另一份置于枸橼酸钠抗凝管内,加入DD检测试剂盒后,利用胶体金法检测D-D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具体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过程由3位具有中级职称的检验科人员进行检测,结果取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 16.0,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通过绘制ROC曲线求取最佳诊断临界值下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ROC曲线下面积AUC值;P值<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CysC、H-FABP、D-D水平比较 ACS组的CysC、H-FABP、D-D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CysC、H-FABP、D-D水平比较()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CysC、H-FABP、D-D水平比较()

组别 n ACS组对照组t值P值167 80 CysC(mg/L) H-FABP(ng/ml) D-D(mg/L)0.94±0.16 0.73±0.11 10.596<0.001 29.8±15.2 2.6±0.9 15.975<0.001 0.58±0.27 0.26±0.13 10.05<0.001

2.2 不同ACS亚组患者的CysC、H-FABP、D-D水平比较 不同ACS亚组患者的CysC、H-FABP、DD水平进行组间比较,UA组、NSTEMI组、STEMI组的CysC、H-FA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TEMI组的 D-D的水平显著的高于 UA组、NSTEMI组(P<0.05);见表 2。

表2 不同ACS亚组患者的CysC、H-FABP、D-D水平比较()

表2 不同ACS亚组患者的CysC、H-FABP、D-D水平比较()

ACS亚组 n UA组NSTEMI STEMI F值P值80 43 44 CysC(mg/L) H-FABP(ng/ml) D-D(mg/L)0.92±0.13 0.95±0.16 0.95±0.15 1.109 0.718 28.7±11.0 30.2±13.5 30.6±14.8 1.863 0.528 0.49±0.18 0.52±0.23 0.74±0.21 21.963<0.001

2.3 联合检测CysC、H-FABP、D-D水平对于诊断ACS患者的临床价值 CysC、H-FABP、D-D水平联合检测诊断ACS患者的灵敏度为97.20%、特异度为89.58%、漏诊率为2.80%、误诊率为10.42%、AUC值为0.944;见表 3。

表3 联合检测CysC、H-FABP、D-D水平对于诊断ACS患者的临床价值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微血栓的形成或者长期的高血压及高血脂等,均可以促进ACS的发生。临床上ACS的病情进展较为急骤,短期内的病死率较高。而动脉血管造影等检查属于有创检查,虽然可以作为ACS的诊断金标准,但费用高、难以在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广泛开展。血清学指标的检测较为方便,同时可以动态随访观察,能够在发病早期即可活动较为可靠的参考指标结果。

CysC结构上包含了多个巯基结构,其对于丝氨酸或者含巯基氨基酸代谢的影响,能够促进脯氨酸及羟脯氨酸的合成,导致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异常,影响葡萄糖分解利用和ATP的能量合成。CysC在促进患者心肌细胞氧化自由基过度激活的同时,对于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能够促进下游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干扰到心肌细胞肌动蛋白的等长收缩[6,7]。H-FABP对于心肌细胞间质成分的促分解作用,能够激活下游IL-6或者IL-10等上调,增加单核细胞或者巨噬细胞对于心肌细胞的浸润,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同时H-FABP可局部缺血过程中血管内皮的损伤及痉挛作用,促进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并影响心肌细胞的程序性凋亡[8,9]。D-D作为反应患者溶血及凝血功能亢进的指标,在心肌细胞发生过程中由于血管内皮损伤激活的自身高凝状态,诱导了下游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分解增多,D-D释放明显上升[5,10]。部分研究探讨了D-D或者CysC在促进心肌梗塞或者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高表达的相关指标是促进ACS患者不良心血管结局的重要因素[11,12],但缺乏对于H-FABP的表达分析,并缺乏对于联合三种指标联合诊断的价值探讨。

本次研究发现,在ACS患者血清中存在明显的相关指标的高表达,其中CysC、H-FABP、D-D的上升均较为明显,提示了CysC、H-FABP、D-D均可能参与到了ACS的病情进展过程中,不同指标的异常表达可能通过下列几个方面的途径,促进ACS的血管病变和心肌细胞损伤:⑴CysC的高表达能够导致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心肌细胞膜的破坏及细胞凋亡的发生;⑵H-FABP对于患者心肌细胞脂肪间质成分的氧化分解作用,能够促进过氧化损伤过程中谷胱甘肽芳基转移酶的合成,促进高氧化相关因子的释放,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平衡的紊乱;⑶D-D能够促进微血栓的形成,加剧心肌组织的血流灌注障碍,促进患者心肌细胞的代谢异常。张晋东等[13,14]研究者探讨了不同临床结局的ACS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谱的变化,发现DD的上升幅度可达25%以上,同时CysC在病死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阳性率可上升15%以上,而患者的治疗预后越差或者病情进展越为迅速,相关指标的上升特别是D-D的上升越为明显。但在不同的ACS患者中,并未发现CysC、H-FABP的表达差异,这提示CysC、H-FABP可能在促进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病变或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不足,而D-D在心绞痛、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或者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中差异较为明显,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组患者血清中D-D的表达阳性率更高,主要考虑可能与其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血栓形成、凝血因子消耗性低水平有关[15]。诊断学价值分析发现,单独的不同指标在诊断ACS的过程中均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而联合CysC、H-FABP及D-D等三种指标进行联合诊断,其诊断的灵敏度或者特异度等指标可进一步上升。

综上所述,ACS 患者血清 CysC、H-FABP、D-D水平较健康人群变化显著,三者联合应用对于早期诊断ACS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亚组心肌细胞试剂盒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6种非洲猪瘟荧光PCR试剂盒对比试验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试剂盒法制备细胞块的效果及其技术要点
4种试剂盒提取病理组织切片中裂头蚴DNA效果的比较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