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TPS、B7H4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2019-01-30李艳玲庄競冯伟宇王娜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癌细胞分化直肠癌

李艳玲,庄競,冯伟宇,王娜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结直肠癌的发生,主要考虑与长期的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病理性异常增生有关[1]。临床上随访观察发现,结直肠癌导致的患者病死率的上升较为显著,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不足45%[2]。在探讨结直肠癌发生的基础性机制中,可以发现蛋白或者肿瘤相关因子的改变,能够影响到结直肠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凋亡抑制或者病理性核异型性。其中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的表达能够反应多种肿瘤细胞的异常增生过程,在癌细胞核DNA持续性复制的过程中,部分凋亡的癌细胞可以显著促进TPS的分泌[3];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是共刺激家族相关因子,其能够提高癌细胞上游癌基因的转录活性,提高癌细胞的粘附和浸润能力,并能够加剧癌对于基底膜组织的突破和转移的能力[4]。部分研究者探讨了TPS、B7H4在其他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认为TPS、B7H4的表达上升与胃癌或者肝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5,6],但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探讨不足。为了深入揭示TPS、B7H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从而为临床上结直肠癌的诊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方面的参考,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探讨了血清中TPS、B7H4蛋白的表达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肿瘤组)、同期健康体检对象100例(对照组)。肿瘤组,年龄33~72岁,平均 57.5±10.6岁,男 55例、女 45例,TNM分期:Ⅰ期21例、Ⅱ期40例、Ⅲ期30例、Ⅳ期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52例;高分化30例、中分化38例、低分化32例;发生远处转移23例。对照组,年龄 35~75岁,平均 55.5±13.2岁,男 50例、女 50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⑴结肠癌、直肠癌患者的诊断以肠镜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⑵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志愿者;⑶纳入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在75岁以内;⑷本研究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⑴已经接受了手术治疗;⑵转移性结直肠癌;⑶既往具有放化疗病史;⑷甲状腺功能疾病;⑸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结缔组织疾病。

1.2 指标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入院后24h内或者治疗后6~8h内的肘部静脉血4ml,1500r/min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在每个聚苯乙烯板中加入上述液体0.1ml,4℃过夜孵育,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3次,每次3min,在每个聚苯乙烯板孔中加入TPS、B7H4蛋白抗体(1:800购自南京伯斯金生物公司),37℃孵育30min,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3次,每次3min,每孔中加入TMB溶液底物0.1ml,37℃20min, 加入2M硫酸0.05ml终止反应,采用DG5033A酶标仪(南京华东电子科技公司)进行OD值检测。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TPS、B7H4水平比较肿瘤组患者的TPS、B7H4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TPS、B7H4水平比较()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TPS、B7H4水平比较()

组别肿瘤组对照组t值P值n TPS(U/L) B7H4(μg/L)100 100 149.7±32.8 70.2±19.5 20.834 0.000 57.8±17.0 30.1±9.0 14.401 0.000

2.2 不同病理学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TPS、B7H4水平比较 在不同TNM分期、不同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PS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不同病理学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TPS水平比较()

表2 不同病理学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TPS水平比较()

因素 n 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淋巴结转移TPS(U/L) t值 P 值-6.9340.000 61 39 130.6±31.7 173.5±27.6 1.3890.168是 否52 48 152.2±30.0 143.6±31.9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远处转移-7.3440.000 68 32 134.7±30.8 182.6±29.6 1.4980.137是 否23 77 156.8±24.7 146.2±31.1

在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B7H4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不同病理学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B7H4水平比较()

表3 不同病理学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B7H4水平比较()

因素 n 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淋巴结转移B7H4(μg/L) t值 P 值-5.5430.000 61 39 50.6±16.3 68.4±14.6 5.1790.000是 否52 48 65.2±16.3 48.5±15.9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远处转移-1.2430.217 68 32 56.2±15.5 60.4±16.3 5.5480.000是 否23 77 73.2±14.9 51.8±16.6

3 讨论

炎症性因子的刺激、遗传性基因的突变或者自身核DNA基因的错配修复能力的下降,均能够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临床上结直肠癌的发生能够导致患者恶病质、高肿瘤负荷临床症状的出现,导致肿瘤患者短期内病死率的提升[7]。现阶段主要通过癌胚抗原或者CA125等指标评估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虽然相关血清学指标能够在结直肠癌的发病诊断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单独依靠癌胚抗原或者CA125诊断的局限性较为明显[8,9]。而本次研究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PS、B7H4的表达分析探讨,一方面可以为揭示结直肠癌的病情进展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同时还能够为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学诊断提供新的研究性指标。

肿瘤信号通路蛋白或者相关分子的改变,是促进结直肠癌恶性肿瘤进展的重要因素。TPS主要表达与消化道上皮、呼吸道上皮或者生殖道上皮组织,其结构上包含了435个氨基酸结构,能够通过结合癌细胞内的NF-KB信号通路,进而促进癌细胞的持续性自我扩增。相关研究还认为,TPS的表达能够提高肿瘤干细胞的特性,提高肿瘤干细胞对于增殖的维持作用[10];B7H4是共刺激相关分子,其能够通过改变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提高黏膜上皮细胞对于临近正常组织的累及和浸润能力,从而提高了早期肿瘤的发生速度,促进了肿瘤患者中晚期的病情进展[11]。部分研究者探讨了TPS或者B7H4在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认为二者的高表达与直肠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12],但缺乏对于TPS、B7H4的表达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PS、B7H4蛋白的表达浓度均明显上升,高于同期健康体检组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了TPS、B7H4蛋白的高表达均能够影响到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分析其基础方面的原因,则主要考虑由于TPS、B7H4的表达上升,能够影响到癌细胞内多种肿瘤信号通路如AKT的激活,提高了肿瘤细胞的持续性异常分化和凋亡抑制,进而促进了相关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部分研究者[5]在探讨相关蛋白的表达过程中也发现,TPS在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浓度可平均上升30%以上,同时在合并有明显的恶病质的患者中,TPS蛋白的表达浓度可持续上升。在探讨TPS、B7H4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过程中发现,在临床分期较晚或者结直肠癌细胞分化程度较差的患者中,TPS蛋白的表达浓度可进一步的上升,其表达浓度明显高于临床病理特征较低组,统计学差异显著,提示了TPS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分析其基础方面的原因,不同的文献收集汇总后主要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13-15]:⑴TPS的表达上升能够提高结直肠癌上皮细胞的浸润深度,促进了癌细胞对于临近正常肠道组织的浸润,从而促进了临床分期的进展;⑵TPS蛋白的表达能够导致结直肠上皮黏膜细胞的分化调控障碍,进而导致低分化的发生。在探讨B7H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病情关系过程中发现,发生了远处转移、临床分期较晚或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血清B7H4水平比较高,提示了B7H4的表达与患者的病情同样密切相关,这主要由于B7H4的表达能够导致癌细胞分化障碍的过程,影响到癌细胞对于盆腔淋巴结的粘附能力。临床上可以通过随访检测B7H4或者TPS的表达,进而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展程度。

综上所述,在结直肠癌患者中,TPS、B7H4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升,同时TPS、B7H4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本次研究未能探讨TPS、B7H4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预后的关系,存在一定的不足。

猜你喜欢

癌细胞分化直肠癌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癌细胞最怕LOVE
假如吃下癌细胞
美丽疗法打败癌细胞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癌细胞最怕Love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