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向精准评价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模式探讨※

2019-01-29赵永昌吴潇烁杨小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轮训专业学位双向

赵永昌 吴潇烁 杨小琴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 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康复科,广东 广州 5 100000)

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临床技能和较高科研素养的高层次临床医师。当前临床各学科研究进展迅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只有掌握科学的临床和科研思维、过硬的临床技能并具备较强的终生学习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的临床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我国对医学本科生教学质量的评价由来已久,而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的起步相对较晚,且多参考本科教学评价标准改动而成,在许多方面并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尚有较大改进空间。

1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训现状

2015 年起,各医学院校对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面实行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研究生的培养不再单由导师负责,同时也需要多个科室、多位带教老师共同协作承担。对临床轮转科室和轮转时间有了硬性规定,有利于改变以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重科研、轻临床”的弊端。但是,想要切实达到良好的临床轮训效果,对临床带教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医院仍普遍存在着重医疗和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造成了带教师资的带教能力和带教意识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的临床培训质量[1-4]。目前研究生的临床轮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的带教模式还没有完全转变为导师、临床带教教师共同参与的规范化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5]。大多数临床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繁忙,如果医院的临床带教管理方面不科学、不合理,则无法对其临床带教形成正反馈。因此,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教学兴趣、能力和带教意识,无法保证高质量临床带教,且不利于长期持续地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2)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新形势下,带教老师普遍未做好角色转变,大部分带教老师对轮转研究生、本科实习医生、进修医生无明确分层指导,重视临床实际工作而忽视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和拓展。且带教老师与轮转研究生相处时间短,对学生了解不多,容易出现带教模式单一、带教形式僵化的问题,不利于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精准的、个体化的临床带教、指导,影响带教质量。

(3)轮转研究生出科考核及评价普遍粗枝大叶,考核目标不明确、考核内容没有针对性,临床考核无法对研究生的学习起到方向指导作用,不利于研究生针对薄弱环节有意识地自我学习和提高。同时研究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调查表大多内容简单、流于形式,不利于对带教老师带教效果进行正反馈,针对带教模式、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4)电子化、模板化医嘱系统和病历书写系统的广泛应用,不利于轮转研究生基本临床能力、临床思维的训练,需要带教老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对以上缺点进行弥补性的指导和训练。

2 教学双向精准评价临床带教模式探讨

尽快建立符合双轨制要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和制度成为重中之重,而制定一种科学、合理、易实施的针对教、学双方的双向精准评价临床带教模式是其关键构成部分。这一带教模式需具备以下特点。

2.1 科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训多在大型三甲医院,医院的专科分化越来越细,知识更新增快,各类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各专科间的的理论分化沟壑愈加宽深。这对临床轮转的带教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制定出符合目前发展需求且要有前瞻性、符合循证医学发展特点且能持续改进的临床带教规范和评价模式,合理安排轮科计划避免重复或无效轮训。这一模式要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为目的,保证对轮转研究生进行专科临床理论、实践、技能进行训练,培养其临床、科研思维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力。同时,要符合区分化教学评价特点,目的不是评价教师水平的高低而是正视各专科特点和带教教师间的差异,基于多元化和个体性对教学工作进行评定,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6]。

2.2 精准 精准的教学双向评价量表是实现科学评价的前提。制作精准的评价量表,首先要查阅大量文献,明确临床教学教师教学能力和各专业研究生临床轮训临床综合能力的概念和基本内容。然后对这些概念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访谈表。再选择高级临床教学专家、优秀临床教学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研究生代表进行深入访谈,总结出访谈结果。对关键词进行分类和提炼,拟定出关键词条作为指标,可采用德尔菲法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综合反馈,通过小组讨论,建立临床教学教师教学能力和临床专业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及其具体内涵,给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在制作量表过程中还要注意针对各专科特点加以区分,避免一刀切。

2.3 易实施 人性化、易实施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教学评价模式改进归根结底要落在教师的实施上。因此,要明确改进临床带教模式的一部分目的是减少以往大量形式化的无效评价,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减轻临床教师负担,使临床带教老师乐于施行新的评价模式。按照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的功能是进行教学价值判断,评价结果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或学习发展体现出来,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对教师教学效果方面的价值判断,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角度来进行质量评价[7]。因此,轮科研究生和带教教师之间的双向互评尤为重要,而想要达到最接近真实的评价结果需要保证匿名和易实施2 个要素,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便捷的社交网站APP 为这一要求提供了最佳的实践基础。例如,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将设计好的双向评价量表通过微信问卷的形式发送给教学双方,问卷评价环境更为隐秘,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结果的真实可靠,为教学双方发现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提供客观依据。

2.4 重反馈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学双方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改进,及时、有效的教学双向精准评价反馈是教学质量保持螺旋式上升态势的基础。作为临床轮训科室教、学双向评价结果反馈,建议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方式。长期以来,临床轮训考核虽然在学生出科是完成,但轮训结果的评价却是以1 年为期或邻近毕业时才予安排,属终结性评价。各临床带教老师对于学生在轮训过程中体现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操作方法及团队精神等方面的优缺点无法在轮训过程中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指导和纠正;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于教师方面,临床带教老师无法及时收到学生的精准评价反馈,以致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总结及改进。因此教学管理部门要利用当前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的优势,让教学双方及时知晓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建议教学管理部门对评价量表进行分析并每三个月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应带教老师、研究生以促进其有目的的改进、提高。另外,建议研究生入科前,带教老师能够通过了解其他老师对轮转研究生的精准评价提前了解学生有助于实施规范化与个体化高度统一的精准带教。研究生出科后对带教老师的精准评价促进带教老师不断自我反思并改进带教方法、模式,持续提高带教质量。

总之,临床轮训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临床医学教育内涵丰富、方式多样,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灵敏度高的教师学生匿名双向精准评价量表是准确评价临床带教质量的前提。匿名双向精准评价的运用目的不在于评价带教老师、轮转研究生的能力高低,而在于通过双方精准互评,达到提醒、促进的目的。合理运用匿名双向精准评价量表将有利于促进带教老师持续改进教学形式和内容,教师、学生双方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提高。

猜你喜欢

轮训专业学位双向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完善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思考
关于构建高职医学类青年教师赴医院轮训机制的研究与思考①
浙江启动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519厂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业务轮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