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高职医学类青年教师赴医院轮训机制的研究与思考①

2018-05-14王枫,刘少华,蔚振江,王青汉,王利红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9期
关键词:医学类轮训青年教师

王枫,刘少华,蔚振江,王青汉,王利红

[摘           要]  对高职医学专业而言,积极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成为当前的关键,是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环节,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培养方式与手段单一,培训内容不合理,所以在当前新常态下,需要对高职院校医学类青年教师培养问题加以分析,并针对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构建完善的赴医院轮训机制,实现教师培训机会均等化、培训内容专业化、培养手段先进化、培训机制健全化。从理论角度出发,对构建高职医学类青年教师赴医院轮训机制加以分析与研究,旨在为后期轮训机制的完善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高职医学类;青年教师;医院;轮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040-02

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规模越来越大,教师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师资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教师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已经发展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体系的主要载体,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医学青年教师的培训,主要是以提高学历层次为主的补偿性培训,侧重理论培训,而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培训比较薄弱。除此之外,培训方式和培训理念过于落后以及培训机会不均等问题,严重制约青年教师的发展。在新时期,如何创新教师培养方式,并针对医学专业实际的发展情况,构建切实有效的赴医院轮训机制成为关键所在,需加以重视。

一、现阶段高职医学类青年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工作得到有效变革,不仅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还创造了多元化的培训形式,促使一大批医学教师脱颖而出,提高了高职院校医学教师的整体水平。但是从全局角度出发,在培训过程中仍旧存在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指导规范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医学教师培训并没有根据实际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指导,且培训工作缺乏统一性,未形成一致的指导体系,在整个培训工作中具有盲目性。虽然制订了培训计划,培训工作也朝着有序化与规范性发展,与全面的培训要求相比,仍旧存在差距。

(二)培训内容过于局限

当前医学教师培训内容具有局限性,集中在职称培訓、基础素质培训、学历进修等方面。专业进修培训,比如短期培训研讨班,教学水平培训比较分散,即便诸多培训内容已经提出,但是却没有得到有效开展,无法将培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缺乏健全的培训指导

培训指导关系到培训的质量与效率,但由于培训指导缺乏完善性,所以没有从整体角度出发,仅仅针对当前的培训内容展开培训,且没有形成规范与要求,未形成完善的培训制度与体系,如医院缺少专业的指导教师,学校也未形成固定的带教团队,并且医院和校方的培养缺乏协作性,长此以往培训效果将受到影响。

(四)培训模式无法满足教师要求

因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医学教师的培训形式主要以满足多数人统一培训要求所设计的,主要讲究培训的规模以及培训的效益,但是从严格意义上分析,这种培训方式无法从根源上满足医学教师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医学教师培训模式多样化发展,如基础护理学科的教师侧重护理操作能力的培养,内科学教师侧重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新时期高职医学类青年教师赴医院轮训机制的构建

(一)轮训理念要具备现代化

毋庸置疑,积极做好教师培训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内容,在传统的教师培训中以培训理论知识为主,但是从现代化角度出发,要想构建完善的医学类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则需要实现赴医院轮训理念的现代化,要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提升教学品质。与此同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需要做好师德师风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需要做好对医学教师的培养,实现长效发展。因此,新时期高职医学类青年教师培养的首要任务便是实现赴医院轮训理念的现代化,不断优化医学教师队伍结构,打造富有创新精神以及国际视野的医学教育团队。

(二)轮训阶段划分的科学性

新时期从根本上提高医学教师赴医院轮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需要将轮训分阶段进行,其中,为保证轮训阶段划分的合理性,需要对以下几方面内容加以重视,其一,要确保轮训具有理论基础,其二,要遵循医学教师的成长规律,符合医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其三,开展轮训阶段划分调查,其四,考虑医学知识和技术的革新规律,从根本上保证轮训的科学与合理。另外,在医学教师培训中需要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手教师阶段,也被称之为适应阶段,主要是指在学校工作1~2年的教师,该阶段教师的培训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培训目的是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教师的角色,对教学过程有所了解,掌握有效的教学手段;第二个阶段是熟练新手教师阶段,针对3~5年任职经验的教师,培训的内容涉及理论知识、医学专业实践知识等,采取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帮助医学教师树立良好的素质;第三阶段则是胜任型教师阶段,是指在学校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目的是培训医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笔者认为,赴医院轮训从教师培训的第二阶段开始,第三阶段培训又可划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主要是定向轮训,第二时段是医学新技术和理念更新轮训,应至少每隔5年(医学教材一般每5年修订一次)再集中赴医院轮训一次。

(三)轮训内容具备综合化

从宏观角度分析,轮训内容关系到了轮训的效率,是轮训机制构建的重要因素,对高职医学类青年教师而言,在赴医院轮训内容上要综合化。在轮训项目设置上需要具备内容性以及技能型,体现出灵活性,笔者认为轮训目的除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培训机会,还要保证让每一位医学教师都能够对医院各个科室的工作都有所了解。培养医学教师的综合素养,通过在医院轮训,培养其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如语言沟通能力、协作精神。从细节上分析,轮训所涉及的培养内容有医学基础知识、交叉学科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礼仪与沟通、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等,当然培训的课程需要依据教师的需求加以设定。

(四)轮训方式具备多元化

轮训方式是实现轮训目标的基础,如果在新时期仍旧采取传统的培训方式则无法提高医学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轮训方式需要多元化。笔者认为要达到多元化,至少应做到两方面。一方面,要根据轮训内容的不同,针对性地选择灵活的轮训形式,可以是脱产轮训,也可以半脱产轮训。在轮训早期阶段,由于轮训内容的综合性建议脱产轮训;在轮训中晚期,医院可为轮训教师提供教室方便其为见习学生上课,达到“学中教,教中学”的轮训模式,期间也可邀请医院工作人员听课评教。另一方面,轮训教师既要当学生,也要当医务工作者,尤其后者需要轮训教师做好角色转换,医院可根据教师情况分配病人交由该教师管理,以促进其实践能力的真正提高,比如,为病人做体格检查、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术前沟通、参与常见病手术等,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五)轮训体系具备标准化

标准化的体系是保障教师轮训质量的最根本因素,鼓励院校和医院共建标准化青年教师轮训基地和人才培养方案,有计划地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高职医学类青年教师赴医院轮训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体系,并实施跟踪和赶超战略,鼓励职业院校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建立一对一合作关系。标准化的体系建设有赖于以下几点。首先,做好轮训体系制定的团队组建和稳固,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主要来源于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专兼职教师,由相关人员牵头完善轮训阶段划分、内容制定和考核机制等,且要尽可能减少团队人员的变动。其次,轮训和考核标准应严格按照医学专业及其方向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培训模块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其轮训内容和輪训形式。再者,轮训对象的选择和阶段划分应有严格的标准,其标准应考虑教师工龄、学历和自身需求。最后,执行程式化管理,学院做好轮训基地的遴选,基地应具备行业操作规范和技术与时俱进;给受训教师发放统一印制的轮训手册,每日一记录,客观记录每日轮训情况,轮训指导教师每天对受训教师表现进行评价;应有具体的监测评价体系,每一模块轮训结束后均需进行考核。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高职院校需要从本质上出发,做好医学教师培养工作,并形成完善的赴医院轮训机制,其中要遵循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要求,采取不同的赴医院轮训形式,制定不同制度与内容,目前国内医学类青年教师赴医院轮训的机制几乎无人研究,所以轮训机制的制定还将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当下可从轮训理念、轮训内容等方面出发,推动此类轮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孙娟.新时期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415-417.

[2]曾诚,庞琳.关于建立高校教师培训常态化机制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5(8):66-67.

[3]邱秀华.国际化背景下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7):21-23.

[4]曾志嵘,高红,李莉,等.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8):46-48.

[5]赵红霞.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27-30.

[6]侯志英,姚军汉.加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本师资培训的构想[J].医学教育,2005(6):37-39.

[7]陈勤,曾凡才.医学院校“四型并进、五位一体”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8(3):441-442.

猜你喜欢

医学类轮训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国企青年干部教育轮训方法的创新
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启动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
医学类高校女生体育锻炼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