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提高中医学研究生经典水平的思考※

2019-01-29张晓燕朱明军赵亮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医案中医学西医

张晓燕 朱明军 李 彬 孙 阳 赵亮亮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2)

目前,随着中医学院的扩招,越来越多的新鲜力量加入中医。此外,我国的新医学模式是中西医结合,初衷是扬长避短[1]。事实上,很多在临床规培的中医学研究生来说,并没有真正的做到中西医结合,医学知识不仅偏向于西医,且弱于真正的西医学研究生。中医学研究生有着“西医不精,中医不行”的标签。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依然缺乏是严峻的社会现实。中医的精华源于经典。因此,加强中医经典的学习是增加我国优秀中医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经典学习的必要性及相关方法。

1 学习中医经典的重要性

中医经典理论是指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建立中具有重要奠基作用,或对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有巨大贡献,成书年代较早,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著作。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古代名家经验的总结精华所在,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医学实践再实践加以证实了的。学习经典是提高临床能力的基石,是解决临床问题的钥匙,只有掌握了经典,才能举一反三,才能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就临床实际而言,很多重大课题的申报大部分都是以名方为基础,其配对严谨合理,疗效突出。因此,加强中医经典的学习至关重要。

2 构建中医思维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中医抽象又晦涩难懂,而西医的具体生动化使很多中医学的研究生偏向西医的学习。因此,构建中医学习思维至关重要。郑颖等[2]提出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临床教学中,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复杂繁多的学习内容,化繁为简,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提出的学习方法,主要通过图文并茂的学习方法使人们科学有效地梳理复杂繁多的信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心衰这一常见病来说,我们可以将其知识结构划分为病名、病位、病因病机、证型及治则方药等数个基本的思维模块,再以次级分支结构对各个模块进行重点补充。对于伤寒论来说,按经络可主要分为太阳病篇、阳明病篇、少阳病篇、太阴病篇、少阴病篇、厥阴病篇6 大板块,再逐次对每一板块进行补充,能使我们对伤寒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如何加强中医经典的学习

中医四大经典是指《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及《神农本草经》,涉及内外妇儿等各个领域,在中医文化发展史上举足轻重,对古代甚至现代的中医都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目前,高校教学中已将四大经典作为学生们的必修课程,学好经典,做到融会贯通,是提高临床全科技能的关键途径之一。

3.1 开展名家经典讲座 对于我校来说,中医经典课程开设的教学学时不足。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很多是科班出身,出自中医世家的寥寥无几,对于他们大部分学生来说接触经典的教学也只有短短大学时光。因此,中医经典文化的熏陶不足是阻碍我国中医传承的原因之一。在3 年的研究生生涯阶段,大部分研究生都在医院各个科室轮转规培,接触到的都是西医临床,科室讲课大部分都是结合指南传授西医前沿的医学知识。因此,这就需要学校或医院定期邀请中医大家授课,开展教学讲座的学习,营造学习经典的氛围,引导学生热爱经典,重视经典。此外,有了专业老师的指导讲说,解读经典,学生在学习经典的道路上才能少走一些弯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3.2 背诵经典“诵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自古有之。荀子云:“始乎诵经,终乎读礼,”认为学习应反复阅读,去品味文章。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医宗金鉴》曰:“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很多国医大师的养成与其自小学习背诵经典是密不可分的,如何任5 岁受父亲影响,熟读背诵《本草备要》《药性赋》等中医专著,张学文年幼时在祖父和父亲的指导下,背诵《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汤头歌诀》等,为融入中医打下了基础。张镜人4 岁习诵《三字经》《四书五经》《汤头歌》《本草经》等,这都充分说明熟读经典,将经典背诵于心才能具备扎实的中医经典理论功底。近代的大家也大都如此。此外,相关教学研究[3]也证实了背诵经典的重要性,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内经选读》教学中将2 个班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A 班授课前要求同学大声朗读要学的内容,并消化其中生僻字,老师后进行深入讲解,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诵、默写;B 班老师仅仅授课并不要求背诵,以期末成绩为观察指标,发现A 班成绩在高分段具有优势且平均成绩高于B 班。背诵看似拙笨机械,实则使我们在重复的过程中体会经典的奥妙,感悟经典。

3.3 师承学习 师承学习自古以来就是中医传承的重要方法,“父传子,师传徒”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医传承有者独特的优势。古人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郑炳生[4]老师等认为:以师承家传为主要形式,以跟师临证、口传心授、理论与实际密切配合、注重临床实践为主要特点的传统中医教育。研究生期间的跟师门诊也是古代师承的延续,在三年的研究生跟师过程中,我们要以多多体会导师的临床经验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做到多看、多听、多问、多记、多悟。这样,师承制体系中,老师对不同疾病的临床体验,只有在与老师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才有可能领悟到其中的精髓,进一步提升完善临床思维方式与诊治技巧[5],导师独特的学术思想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跟诊的过程也是临床与实践结合的过程,通过所诊病人病情,我们可首先自拟出自己的诊疗方案,与导师相比较,才能发现自己认识方面的偏差及不足。

3.4 医案学习 医案即病案,是医生诊治疾病时对病情,辨证,立法及处方用药,疗效的的记载。它最早起源于西汉著名医家淳于意所创“诊籍”。医案是供他人学习参考的重要资料,后世医家多有记载医案的著作传世。中医经典的学习离不开医案,医案相比枯燥的经典条文来说,更加生动直观的接近临床,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有关调查表明[6-7],通过对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医案的分析,对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实际临床辨证的能力的提高都十分重要。因此,提倡医案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疾病的辨病方法及理法方药,也能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做到会用经典。

3.5 学生开展“经典论坛”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师为辅,师生互动”的经典论坛的开展是我校的培养特色之一。我校以专业为小组,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论坛讲课,讲解所属专业的相关知识,导师作为旁听者加以指导评价。这样,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充分查阅相关知识,导师参与的讨论也是解疑受业的过程。

4 总结

经典能力的提高是每个中医学学生临床能力提高的关键。我们应重视经典的学习,成为高素养,高能力的中医学人才。以传承经典为己任,让中医学真正的发扬下去。

猜你喜欢

医案中医学西医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医案探讨王孟英辨治温热病处方用药规律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