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防治血脂异常的临床方案探讨分析※

2019-01-29岳增辉王彭汉黄麟荇易丽贞谢志强谢莉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丰隆调脂高脂血症

郭 斌 岳增辉 王彭汉 黄麟荇 易丽贞 刘 欣 谢志强 谢莉娜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内涵基本同高脂血症,是血浆中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升高和(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流行病学表示[1],我国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血脂异常总患病人数已达1.6亿,35岁以上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人数则达2500万人。血脂异常已成为人类的健康的重大威胁因素。目前临床上用于调脂的西药主要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2]等,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促进TG分解、加速LDL代谢、增加HDL含量等起到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虽然西药降脂疗效确切,但目前临床上运用的调脂药除了有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肌肉系统等不良反应外[3-4],还存在作用侧重于一到两种脂蛋白,无法全面覆盖调节的不足,而血脂异常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与个体差异相关,因此常常需要根据药物作用机制来合理搭配使用[5],增加了用药指导的难度。针灸在调控血脂水平方面有显著疗效,笔者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和万方三大中文数据库,以“针刺”“针灸”“电针”“艾灸”“灸法”“隔药饼灸”“血脂异常”“高脂血症”为关键词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的有关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的文献,经过整理、归纳、分析、总结针灸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方案,筛选出疗效确切的临床研究及病案报道48篇,以供血脂异常的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的探究参考。

目前文献报导的针灸防治血脂异常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1)针刺:包括普通毫针针刺、电针治疗;(2)针刺结合其他疗法:包括结合拔罐、中药汤剂口服、西药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治疗;(3)灸法:包括艾灸、隔药饼灸治疗、艾灸结合中药颗粒口服治疗;(4)其他针灸相关疗法:穴位埋线、穴位激光照射治疗。据文献报导,上述各方案都在调控血脂水平方面有显著疗效。

1 针刺治疗

1.1 毫针刺法 大批中医学者采用针刺治疗来改善患者血脂情况,选穴主要是足阳明胃经搭配相关穴位。陈德欣等[6]独取阳明经穴双曲池、足三里、丰隆,2~3寸毫针直刺,行捻转提插泻法,至患者腹中肠鸣,有排气感,每日1次,连续治疗20 d。治疗后患者血清TC、TG水平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无明显改变,提示针刺阳明经是通过降低TC、TG水平来调脂的。陈太福等[7]选用三阴交为主穴,将105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痰浊阻络、气滞血瘀、肝肾阴虚三个证型,随症加减配以公孙丰隆、膈俞内关、肝肾俞太溪等穴,三阴交穴均行平补平泻手法,其余穴位随证型行虚补实泄手法。1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 d,一般治疗1~2个疗程。以血清TG、TC下降或HDL升高为检验标准,其中显效54例,有效41例,总有效率达90.5%。黄伟贞[8]以“健脾祛痰”为治法,用毫针针刺足三里、三阴交、丰隆、中脘治疗高脂血症患者30例,行平补平泻手法,10次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期间设松龄血脉康胶囊为对照组,结果示2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治疗后2组间血脂水平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效果与口服中成药效果相当。张慧珍等[9]通过毫针针刺五脏腧穴—肺俞、厥阴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再根据患者不同证型随证配穴,痰浊阻遏证加用丰隆、阴陵泉、足三里,肝阳上亢证加泻风池、百会、曲池,气虚血瘀证补膻中、气海、血海,肝肾阴虚证补太冲、太溪、照海治疗30例高脂血症患者,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晚1次。疗效判定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血脂水平下降标准,结果表明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五脏腧穴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肯定。此外,许多研究[10-12]选用丰隆、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为主穴,随症配伍肝脾肾经腧穴针刺调脂,结果均表明总有效率高与西药组相当。

临床疗效的显著,说明了针刺治疗是可以用来改善血脂的主要方法。

1.2 电针疗法 查阅文献,笔者发现电针治疗高脂血症选穴相对单纯,大部分研究以足阳明胃经俞穴为主。俞文全等[13]用电针治疗高脂血症,治疗前后BMI(体重指数)、LDL-C、TG、TC对比P<0.01,提示血脂水平明显下降,具体方案如下:采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穴及中脘、梁丘、天枢穴2组俞穴为主穴,肝阳上亢者加肝俞、风池、百会、曲池,用泻法;痰浊内阻者加脾俞、阴陵泉,平补平泻;气虚血瘀者加膻中、气海、血海、膈俞,用补法;肝肾阴虚者加肝俞、太冲、肾俞、太溪、照海,用补法。穴位直刺得气后先施补泻手法后接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留针20 min。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周,2组主穴交替使用,共治疗 3 个月。张红星[14]、解秸萍[15]、甘君学等[16]独取丰隆一穴,直刺得气后接电针仪,采用连续波或疏密波,留针20~30 min,每日或隔日1次,20~30次为1个疗程。结果发现治疗前后血清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或与药物对照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甘君学等[17]还通过对比在丰隆、足三里使用电针治疗同时配合毫针针刺阴陵泉、内关穴与单纯电针治疗丰隆穴两种治疗方式,发现电针、毫针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单穴电针治疗,得出从血脂异常的病机脾虚失运着手组方,比单独用丰隆穴有更全面的调节全身脂质代谢作用的结论。

众多学者研究表明电针的效果明显,足阳明胃经除外需配伍相应配穴效果更佳。

1.3 针刺结合药物治疗 针药结合调控血脂近些年成为研究的热点。王德刚等[18]采用腹针结合自拟祛浊活血方治疗高脂血症36例,治疗后降低血清TG、TC,提高HDL总有效率分别为90.9%、71.4%、77.8%,表明腹针配合中药对调脂均有显著疗效,其中对TG的调节最为显著。具体方案如下:腹针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及双侧滑肉门、外陵、大横、太乙、天枢穴,采用毫针直刺法,留针30 min。期间配合自拟祛浊活血方:陈皮15 g,法半夏10 g,苍术10 g,丹参20 g,制首乌15 g,山楂15 g,决明子15 g,茯苓15 g,荷叶10 g,生甘草6 g,水煎取液300 mL,每日1剂,分2次服,早晚各1次。常延平等[19]通过针刺中脘、关元及双丰隆、血海、天枢等穴,配合自拟活血降浊汤方(组成基本同前方)治疗高脂血症患者55例,治疗后降低血清TG、TC,提高HDL,总有效率分别为82.0%、70.0%、73.3%。以上两项研究表明,针药结合治疗高脂血症效果显著,其中腹针疗法优于普通毫针刺法。在针药结合对比研究方面,肖颖等[20]通过对比单纯电针丰隆穴与电针丰隆穴配合口服荷丹片,周昭辉[21]通过对比单纯口服血脂康胶囊与口服血脂康胶囊配合针刺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章门、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位,杨保存等[22]通过对比单纯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与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配合针刺内关、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顾祎敏[23]通过对比单纯口服辛伐他汀钙片与口服辛伐他汀钙片配合针刺中脘、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内关穴、阴陵泉穴,均发现针药结合降低血脂水平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针刺/药物治疗。此外,魏停[24]通过将针刺、中成药、西药结合的方式治疗高脂血症,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5%,具体方案如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予以单纯口服辛伐他汀片;B组予以口服辛伐他汀片及心脉通胶囊;C组予以针刺双侧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穴,配合口服辛伐他汀片;D组接受与C组相同针刺治疗的同时口服与B组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法:辛伐他汀片,口服,20 mg,每晚1次;心脉通胶囊,口服,每次3粒,3次/d;针刺疗法直刺进针,丰隆、太冲施捻转、提插泻法1 min,足三里、三阴交施捻转、提插补法1 min,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1个月。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针药结合通过内外治法的,双效作用于人体的脾胃功能从而达到祛湿健脾,从而达到调脂的效果。

2 灸法治疗

2.1 艾灸疗法 艾灸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也有很多。马明云、张会芳等[25-27]通过悬灸神阙、双足三里穴,每穴每次10 min,隔日1次,连续治疗12周。对比治疗前后,发现艾灸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G、TC、LDL-C水平,升高HDL-C。高建芸等[28]通过比较艾灸温度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发现38℃艾灸没有确切的调整血脂代谢的作用,45℃艾灸具有明显的调脂通脉的作用。方案如下:将1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38℃艾灸组和45℃艾灸组,艾灸患者双足三里和神阙穴,每穴每次10 min,隔日1次,治疗6周。治疗结束后,38℃艾灸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45℃艾灸组治疗前后比较TC、TG、LDL-C、ApoB较前明显降低,HDL-C、Apo-AI较明显升高(P<0.05或P<0.01或P<0.001)。陈仲杰等[29]将7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10 min艾灸组,20 min艾灸组和30 min艾灸组,来比较不同艾灸时间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穴位选择神阙、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按组名时间施灸,每周3次,共治疗8周。结果显示3组均能下调血清TG、TC、LDL水平,但随艾灸时间的延长有增强效果的趋势。

学者们对灸温、灸时等一些影响艾灸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全方面的研究,艾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得到了验证并探索其作用机制。

2.2 隔药饼灸疗法 湖南针灸团队长期致力于隔药饼灸的研究,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多方面的研究隔药饼灸调脂的作用功效及机制研究。常小荣等[30]采用自制药饼进行隔药饼灸治疗41例高脂血症患者,分2组取穴,第1组为天枢、巨阙、丰隆,第二组为心俞、肝俞、脾俞,2组穴位隔日交替进行治疗,每穴灸4壮,每日1次,1个月为1疗程。结果表明隔药饼灸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对调控血脂疗效显著。刘未艾等[31]在此研究基础上通过比较隔药饼灸3壮和隔药饼灸5壮的疗效区别,发现3壮组总有效率达80%,与血脂康胶囊组相同,而5壮组总有效率达85%,效果优于其他2组,证明隔药饼灸可以调节体内脂质代谢,改善血液流动力学,对防治高脂血症有一定作用。

3 小结

中医中无“高脂血症”病名,以其临床症状,分属“痰浊”“血瘀”范畴。高脂血症的发病通常由于外源性脂质摄入过多或体内代谢紊乱,其中痰浊、血瘀为标,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通过以上研究可发现,穴位的选取多以脾、胃两经为主,且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杨鹰等[32]以心经、心包经穴位为主,则针刺前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说明通调中焦,助脾胃运化之功是调脂最主要的治法。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调脂药物为他汀类药物,其次以中成药血脂康胶囊较为多见,而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可以增强协同作用,疗效确切稳定,并且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33],说明针灸可以作为治疗高脂血症的一种重要补充疗法。综上,针灸疗法是调控血脂水平的重要干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丰隆调脂高脂血症
轻身调脂消渴片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及含量测定
想要畅通气血,试试常按丰隆穴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豁痰要穴丰隆穴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祛痰湿降血脂的丰隆穴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用于冠心病调脂治疗未达标患者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