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2019-01-25汤波

智慧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骨髓细胞性贫血骨髓

汤波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邳州 221300)

0 引言

根据相关的临床统计发现,在全世界中每年会有30万人左右会出现贫血的情况,同时近几年因为贫血导致出现的疾病以及死亡的人数逐年上涨,贫血是指在人体中的内部血液循环的红细胞的出现明显降低,导致出现贫血的情况,诱发贫血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了饮食结构不均衡、免疫系统失衡、其他细胞出现病变等[1-2]。有相关的研究表示,人体出现贫血情况时,其骨髓细胞会出现一定的改变,因此本文中对贫血病因诊断应用骨髓细胞学检验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提高对贫血的临床诊断正确率,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贫血患者共150例作为研究分析,其中男72例,女78例,年龄2~58岁,平均(36.57±12.86)岁,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协会同意,所有患者均有知情权,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所有贫血患者均进行骨髓细胞学方式检验,同时对出现贫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具体方式如下,首先对患者局部麻醉,在具有丰富骨髓液以及容易定位的部位进行骨髓穿刺,如胸骨骼前后等将骨髓细胞取出,整个穿刺过程必须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血液分析检测仪、配套试剂进行血液常规检验,检测血小板、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等数目,使用瑞士染色对骨髓涂片处理后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胞组织的化学免疫检测[3-4]。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骨髓象的测定,发现骨髓象相似,血象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表示为急性失血/溶贫血;骨髓象具有明显的改变,表示为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血象之间相似、骨髓象具有明显差异,表示为白血病/传淋/慢淋;能够较为容易地辨认出血象细胞,对骨髓象的测定难度较大,表示为血液寄生虫[5-6]。

2 结果

通过对150例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验后,其中120例患者的贫血原因被确定,检出率为80.00%,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占比8.67%,急性白血病49例,占比32.67%,缺铁性贫血12例,占比8.00%,溶血性贫血9例,占比6.00%,肝肾性贫血7例,占比4.67%,感染性贫血7例,占比4.67%,多发性骨髓瘤5例,占比3.3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9例,占比6.00%。骨髓增生性异常综合征9例,占比6.00%;不明原因30例占20.00%,详见表1。

表1 所有贫血患者通过骨髓细胞学检验结果(n, %)

3 讨论

贫血在临床上是指人体的外周血红细胞的容量下降,处于人体正常范围下限以下的症状,人体自身不能够创造出充足的血红蛋白,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易怒不安、心情忧郁、乏力、筋疲力尽等,同时还会伴发头晕目眩、冷漠、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强烈的寒冷感觉等,我国相关的血液医学家认为,在海平面地区中,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在120g/L以下、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在110g/L以下、孕妇的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则表示为人体处于贫血状况[7-8]。通常情况下,贫血只是一种症状,而非单一的一种疾病,因而在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进一步明确病因,再根据不同类型贫血进行干预。另一方面,在医学上对贫血类型主要是分为三类,即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而不同贫血类型在临床表现与其发生机制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对于贫血患者做好院前诊断与类型辨别十分重要[9]。此外在贫血病种还需要对镰状细胞贫血给予重视,其主要是指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的一种遗传性贫血,其又被称为血红蛋白S病,其属于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结构异常或者是合成异常的血红蛋白病,此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同时还会伴随着充血性心力衰竭、四肢骨骼以及颅骨的X线改变、肢体肿胀以及疼痛等症状;其在临床上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纯合子状态,也就是镰状细胞贫血,属于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红蛋白病;第二种是杂合子状态,也就是镰状细胞性状;第三种血红蛋白S和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的双杂合子状态,主要包括血红蛋白D病、血红蛋白C病以及S-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0]。

临床上常常将人体的血红蛋白浓度的情况代替对红细胞容量的测定,根据患者在临床上所表现出的特点,将贫血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根据红细胞的形态,分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以及大细胞性贫血;根据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为增生低下性贫血(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包括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根据血红蛋白的浓度分为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以及极重度贫血;根据贫血进展速度分为慢性贫血、急性贫血。同时将贫血的发病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分为两种,分别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过多性贫血以及失血性贫血三种[11]。贫血患者会出现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情况严重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对贫血患者进行早期、准确的诊断,将具体的病因能够确定具体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13]。

在该次调研分析中所采用的骨髓细胞学检验方式,相较于临床中常用的全血分析检验法,该方式的应用能够对患者骨髓细胞成分、增生程度、比例与细胞形态变化等其情况进行反映,这对于贫血病因的诊断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对病患是否存在贫血以及贫血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在进行骨髓细胞学检验中,核细胞量显著减少,表示人体的骨髓造血功能处于衰竭情况,一般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4];核细胞量减少,表示人体的骨髓造血功能降低,一般未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核细胞中等量,表示人体的骨髓造血功能基本处于正常情况,一般为正常情况;核细胞量出现增多情况,表示人体的骨髓造血功能比较旺盛,一般为增生性贫血;核细胞量明显的增多,表示人体的骨髓造血功能非常的亢奋,一般为白血病[15-16]。但在对患者进行检验过程中,还需注意因骨髓取样及骨髓增生情况的影响会对其检验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检验时可将骨髓穿刺检查方式纳入其中,尤其是对于发生骨髓检查与血常规相矛盾时,通过骨髓穿刺能够进一步完善对贫血患者的检验结果[17-18]。因此在该次研究中150例贫血患者经骨髓细胞学检验后,其中120例患者的贫血原因被确定,检出率高达为80.00%,可将其应用于临床检验中。

贫血是多种疾病的血液系统的共同表现,不同的原发病,其贫血的轻重以及出现的早晚也会不同,血液常规检查是对贫血早期诊断最为有效、快捷的方式,其中进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能够对贫血的类型、原因进行确定[19-20]。综上所述,对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验中能够发现贫血原因,为临床上的治疗提供参考,但是仍然存在少许的问题,能够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方式,具有一定的价值。

猜你喜欢

骨髓细胞性贫血骨髓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案例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学生自身素质及实验教学模式对骨髓形态教学效果的影响
安胎丸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联苯双酯对小鼠骨髓细胞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