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多项指标检测诊断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价值
2019-01-23金映川
金映川
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在出现的早期阶段不会有特征性的症状表现,但是如果不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后期发生感染、癌变、上消化道病变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加大[1]。本文研究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采用生化指标检验方式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64例确诊为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64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51例,女13例;肝脏疾病史1~14年,平均史(5.1±0.6)年;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1.8±5.7)岁;研究组中男54例,女10例;肝脏疾病史1~17年,平均病史(5.5±0.4)年;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1.4±5.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分析。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在同意参与研究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于当日或次日晨起抽取空腹静脉血液5 mL,无菌环境下保存,确保采集样本的质量达标,3 500 r/min的条件下对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彻底分离血清,并将其作为最终的待检测标本。
1.3 观察指标 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胆碱酯酶、总蛋白、白蛋白测定结果;上述指标检测结果阳性率。
1.4 检查结果阳性判定标准 当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超过40 U/L为阳性,当总胆红素水平超过20 μmol/L为阳性,谷草转氨酶水平超过40 U/L为阳性,碱性磷酸酶水平超过150 U/L为阳性,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超过50 U/L为阳性,直接胆红素水平超过17 mmol/L为阳性,胆碱酯酶水平低于5 000 U/L为阳性,总蛋白水平低于60 g/L为阳性,白蛋白水平低于30 g/L为阳性[2]。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研究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胆碱酯酶、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比较(±s)
γ-谷氨酰转肽酶/(U·L-1)对照组 64 15.39±2.15 11.83±1.74 17.45±3.15 78.49±12.38 19.50±2.43研究组 64 58.92±3.76 88.60±8.91 95.54±6.90 177.29±21.26 174.48±10.39 t值 22.267 3 34.516 9 35.362 3 37.851 9 39.976 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直接胆红素/(mmol·L-1) 胆碱酯酶/(U·L-1) 总蛋白/(g·L-1) 白蛋白/(g·L-1)对照组 64 3.62±0.51 7 326.94±127.45 75.81±6.32 43.57±5.29研究组 64 38.76±2.15 1 285.93±68.37 51.28±3.11 22.17±3.03 t值 20.531 4 44.713 6 18.136 7 18.629 5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丙氨酸转氨酶/(U·L-1)总胆红素/(μmol·L-1)谷草转氨酶/(U·L-1)碱性磷酸酶/(U·L-1)
2.2 两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阳性率比较 研究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胆碱酯酶、总蛋白、白蛋白等生化指标水平测定结果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属于近年来临床上常见肝脏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水平长期居高不下,导致其发病的主要机制与肝脏细胞受到损伤具有一定的关系,在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下,会使该病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加,其主要的病理表现包括,肝脏细胞出现弥散性坏死,结节,纤维组织增生等,使肝脏的供血状态出现严重不足,使肝脏变形并硬化[3-4]。中年男性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发生率较高[5-6]。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早期主要表现为便秘、乳房胀痛、腹胀、疲乏困倦等,分析主要是因机体激素紊乱而导致。因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病情发现或确诊时,已为癌变或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晚期,容易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水平[7-8]。因此,需要定期接受体检,且疑似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或存在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症状者,应及时到院就诊治疗,接受B超、免疫学、血常规等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技术可以充分利用肝细胞所具有的基本特性与肝功能间的关系,达到对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病情进行准确诊断的目的,使疾病的诊断更加的高效、便捷、准确,真正的实现对疾病进行及时的诊断,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争取更多的有效时间[5-6]。常用于检验的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胆碱酯酶、总蛋白、白蛋白,其中胆碱酯酶、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可反映肝细胞合成代谢情况。一般健康人A/G(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为1.5~2.5,若为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该指标水平会有所下降,当低于1,则表明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病情严重[9-10],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的胆碱酯酶、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等指标可用于评估肝细胞受损程度,若肝细胞发生坏死,那么这两项指标水平会明显增高,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呈正相关,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的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高于对照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反应肝脏的解毒、排泄以及分泌功能,可用于监测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疾病。碱性磷酸酶多出现于肝肾组织中,当该指标水平过高或过少,血中碱性磷酸酶会相应变化,γ-谷氨酰转肽酶分布在肝胆系统中,若患者有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该指标水平会明显升高。
综上所述,肝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生化指标水平会明显异于健康人群,在临床上可以将其作为病情诊断的重要依据,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