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领航构建美丽乡村秀洲模板
2019-01-19王凯赖镕榕
□王凯 赖镕榕
嘉兴是党的诞生地,是红船起航的地方。作为党的诞生地,秀洲区以红船精神为引领,探索美丽乡村发展之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全力构建秀洲样板。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创新为灵魂,打造多元化美丽乡村建设格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眼美丽乡村长远建设;要以产业推动为抓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使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05 年6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文中系统阐述“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同年的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公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而这也被誉为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发展的首次概念要求。红船精神与美丽乡村建设,从本源来讲,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党的诞生地,如何以红船精神为引领,探索美丽乡村发展之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全力构建秀洲样板,是本文思考探讨的方向。
红船精神内涵与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辩证统一、本质一致的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群众满意,只有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美丽乡村建设才是成功的,才算是真正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船精神”的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依水行舟,忠诚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
可见,红船精神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共同点,都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过程中,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嘉兴秀洲区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与现状
秀洲区作为典型的江南平原地区,有着较为久远的农耕文明。自古以来,农业农村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为秀洲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基础。
秀洲区早在2012 年就制定了《秀洲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全市也是美丽乡村建设起步较早的地区。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秀洲区加快农村道路拓宽提升工程建设,突出农村公路绿化与自然风貌结合改造,打造干净、整洁、生态、绿色的路域环境,逐步形成“秀洲美丽公路”品牌。
(二)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秀洲区大刀阔斧地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和违章建设等难题,使城乡环境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创新治理模式,率先在全省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BOT 模式,实现建设、运行、维护一体化。
(三)农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
秀洲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三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集聚、资源集约利用、全产业链发展,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有机融合。
(四)乡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秀洲区注重文化遗存挖掘保护,提升农村道德讲堂和文化礼堂建设,提炼农村文化礼堂“秀”文化品牌,注重传统节日知识的宣传普及,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激发起农民群众强大的文化内生活力。
(五)农民收入日益提高,消费品市场繁荣
2018 年全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2942 元,同比增长9.3%,增幅位居嘉兴各县市区第2,城乡收入比为1.57∶1,成为嘉兴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县市区。2018 年秀洲区实现乡村和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15.7%和8.6%,乡村社零增幅明显高于城镇。
秀洲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经验
(一)不忘初心,以民为本作为出发点
秀洲区围绕改善农村生态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总体目标,以人民为中心谋篇布局,以民为本,将群众满意定为最高标准。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秀洲区坚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村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村集体、农户、乡贤和社会团体等出资建设美丽乡村。
(二)以首创精神为引领,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全国各地都在建设美丽乡村,但是各地的自然条件与区位特点都是不同的,所以秀洲区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结合全区实际,编制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例如按照“以软胜硬、以土胜洋、以旧胜新、以小胜大、以简胜繁、以曲胜直”理念,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村居村屋、村风村貌、村道村树、村礼村节、村味村趣的特色村,充分彰显秀洲特色。
(三)凝聚奋斗力量,砥砺前行永远在路上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秀洲区近些年坚持将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十三五”期间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通过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筑实产业基础,搭建农业产业平台,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等方式,促进农村环境变美,农民持续增收。
秀洲区美丽乡村发展遇到的瓶颈与困难
秀洲区美丽乡村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要求以及农村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期盼,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亮点在江南地区不够彰显
秀洲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是与同为江南地区的安吉美丽乡村、海宁的梁家墩美丽乡村等相比,还是缺乏独特性与品牌效应。水乡入梦、古镇入画、田园可诗,这是秀洲区的诗情写照。但是不可否认是,这些特征在江南很多地区都有,所以如果单纯是以这些特征来建设美丽乡村的话,很有可能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有地域特色,但是在江南地区则成为无特色。
(二)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农村有机融合还做的不够
秀洲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马家浜文化和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滋润下,各种民间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秀洲区的农耕文明底蕴相对其他地区而言是较为深厚的。可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技艺,正在逐渐消失,乡村文化逐渐被边缘化。而如何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做到有效传承与衔接,如何让乡村农民重新关注认识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农村发挥新的活力,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三)美丽乡村建设容易而可持续建设是难点
美丽乡村不在一时,而在于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中就需要有长远的规划,但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也的确还存在一些乡村建设缺乏系统性考虑,单纯考虑外在美观效果开展建设规划,没有考虑到后期附加产业如何导入,从而只是单纯的面上美丽乡村;抑或是美丽乡村建设中前期创建时非常整洁美观,但是后期村民保护意识不强,美丽乡村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脏乱差”有所抬头,从而被不理解的村民认为是一时的形象工程。这都是美丽乡村建设中可持续性不够的体现。
打造美丽乡村秀洲样板的对策建议
(一)建设美丽乡村,要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美丽乡村的亮点在创新。首先,要基于不同村庄的不同自然条件、不同乡村文化,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其次,将乡土文化打造成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又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品牌,使每个乡村都能拥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标志。再次,还可以结合正在进行的行业整治、喷水织机淘汰,将原本以喷水织机等纺织业闻名的一些村建立纺织业博物馆,将纺织的流程以及纺织的器具展示,一方面展现纺织的传统文化体现地区特色,另一方面也是体现环保的重要性,使游客在参观的同时产生思考。
(二)建设美丽乡村,要弘扬坚定理想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美丽乡村建设绝不是轻轻松松一番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率先垂范,敢于应战,勇于突破。一是提升村民文化素养。保洁意识淡薄反映的是村民的生活习惯问题,改变其绝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要通过发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不断持续地推进,使广大村民更新观念,养成与美丽乡村、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文明生活方式。二是完善长效机制。建立责任制,划分责任区,建立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三是完善村规民约,约束和引导村民在生活习惯方面转观念、改陋习、树新风。四是摒弃陋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鉴别是非美丑荣辱,用民间舆论的力量移风易俗。
(三)建设美丽乡村,要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我们要坚持美丽乡村为村民而建,靠村民而建的原则。一方面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和完善激励机制等举措,激发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突出产业支撑,打造富民产业。一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积极探索和推进农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将产业发展中融入特色农产品加工、农耕体验和全域旅游等,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树立乡村经营的理念和意识,以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发美丽产业(如生态采摘、历史村落、农家乐),使得美丽乡村建设真正打开农村连接世界的通道,让美丽乡村收获更多的开放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