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嘉兴市秀洲区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思路与建议
2017-06-03孟小英罗丽
孟小英+罗丽
摘要: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是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关键,秀洲區工业投资总量占嘉兴市比重一直未突破10%,比重偏小。在工业投资增速进入换挡器的当下,研究如何扩大秀洲区工业有效投资的发展思路尤为重要。本文围绕秀洲区工业投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紧紧围绕“有效”下功夫,提出秀洲区要在政策引导、园区建设、项目提质、倒逼机制、投资管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抓上大项目,抓要素保障,鼓励企业“机器换人”、信息技术应用,真正实现秀洲区工业投资有效提升。
关键词:秀洲区;工业有效投资;思路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3
一、引言
投资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要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必然需要持续不断的有效投资。近年来,秀洲区先后实施工业强区、“项目提升年”等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工程,工业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增幅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秀洲区国民生产总值保持较高增长水平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外需大幅萎缩、内需低迷以及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业投资呈现出明显的增速下滑,工业投资增长进入换挡区已成定局。为了更好的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如何提高秀洲区工业投资质量尤为重要。
二、工业投资现状
(一)工业投资总量逐步提升,拉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2010年-2016年期间,见表1,秀洲区工业投资逐年增长,工业投资绝对值增加了52.98亿元,年均增幅为12.6%,但增幅有回落态势;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降低6.92个百分点,但工业投资比重仍处于高位,占嘉兴市工业投资总量比重逐年提高。工业投资带动秀洲区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10年—2016年间,在整体经济下行趋势下,秀洲区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8%,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7.48%,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工业投资的贡献不容忽视。
(二)设备投资逐年提高,建筑工程比重逐年下降
随着土地资源的紧缺,秀洲区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等工作,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2016年期间,见表2,设备购置投资年均增长20.13%,占工业投资比重提高了21.92个百分点;建筑工程投资年均增长2.45%,占工业投资比重降低了16.6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以技术改造为主,提升发展成效显著。
(三)新兴产业增幅明显,传统产业仍居高位
近年来,秀洲区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先后出台了《嘉兴市秀洲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实施意见》、《秀洲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2010年到2015年间,见表3,工业投资累计完成404.3亿元,从行业占比来看,纺织业、工业品及其他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占工业投资比重位列前五名,从年均增幅看,家具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及纺织业实现两位数增幅,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行业呈现明显增幅。纺织业等传统产业居高不下,主要为技改投资,行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投资信心不足
一是市场形势影响投资。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影响,工业生产增幅持续回落,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市场需求呈现个性化,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持观望态度者较多。二是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困难。秀洲区传统产业纺织业设备、产品层次仍旧偏低,企业管理人员理念未有效提升,嘉兴市对传统纺织业的限制发展和政策配套倾斜,进一步降低了纺织业改造提升投资的信心。
(二)生产要素制约严重
一是土地要素制约。土地本身具有稀缺性特点,近年来,秀洲区经济经过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日渐紧缩,对工业投资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并且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情况仍然存在,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更加紧迫。二是能源要素制约。能源要素制约趋紧,国家、省、市政府都将能耗控制列为刚性指标,必须要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尽管秀洲区光伏发电产业逐步发展,但接入电网的电量远远不够,无法缓解用电紧张的局面,能源双控的压力使得一批项目被阻挡在外。三是环境容量制约。秀洲地处太湖边特殊的地理位置,水环境较为脆弱,纳污容量和新增排放指标有限。尽管污水处理设施在不断完善,但前期引进的部分项目工业污水量较大,尤其纺织业等传统产业密集区的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环境因素严重制约着新引进项目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2010年到2015年的工业投资统计数据显示,见表3,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集群优势不足,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累计投资占全区比重分别为3.81%、3.29%和2.29%,比重偏低,支撑力度不够,传统产业中的纺织业累计投资占全区工业投资比重约24%,比重仍居高位,产业大都以传统制造模式为主,智能产品不多,制造智能化不高,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
四、工业投资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一)强化政策引导,提振企业家投资信心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秀洲区工业强区工作领导小组,提高对工业投资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健全区、镇两级工作体系,调动各主体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定期召开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协调解决项目难题。加大投资宣传,通过对“再工业化”、“工业4.0”的宣传,鼓励企业推进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提振企业投资信心。二要强化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推进,强化区级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明晰工业投资方向,制定鼓励与制约措施,避免重复交叉、碎片化的补助形式,重点加大对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等创新型项目的政策支持,全面提高工业投资效果。三要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扩大有效工业投资考核的奖励办法,作为投资发展的指挥棒,要避免盲目地追求大投资,注意控制总量、降低增幅、细分结构、提高效率,兼顾总量与质量的发展,形成有效投资,持续拉动产业发展。
(二)强化园区建设,发挥平台集聚功能
一是强化园区的空间管理,以秀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核心,以新塍、洪合、油车港等镇级工业园区为支撑,完善园区空间整体规划,各园区协调发展,并大力探索置换、整合闲置、分散建设用地等方式,努力拓展工业(功能)区发展空间。二是强化园区的产业规划,立足自身主导产业,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进行精准定位,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鼓励秀洲国家高新园区加快建设光伏小镇、机器人产业园和智能网联车产业园,王店镇加快建设智慧物流小镇、智能家装产业园,王江泾镇极力打造智能家居产业园。三是强化园区服务功能,加快两创中心建设,坚持高标准、大投入,为工业(功能)区产业发展提供更有环境,并增强配套服务功能,以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区域创新(行业共性)技术检测、认证等中介服务平台建设。
(三)强化项目提质,优化产业结构
一要强化招商引资。扩充工业投资发展源头,围绕秀洲区重点发展产业,编制招商地图,紧密跟踪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的投资意向、共性技术创新,向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关键环节创新项目倾斜。并充分发挥重点园区平台的招商作用,注重产业链招商、二次招商、以商引商。二要强化存量提质。抓住“制造业+互联网”模式发展契机,坚持“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强劲化”两手抓,一方面强力推进传统产业“机器换人”等工作,引导传统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并购重组,避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与低水平重复建,深化分类指导,深化典型示范,分层次实施“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另一方面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最大的短板是产品质量,秀洲区要鼓励企业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改善原有的代加工模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将产品外出国外,将消费者拉回国内。三要鼓励信息化应用。鼓励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纺织业、智能家居家装等领域企业,强化嵌入式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的应用力度,在关键环节和关键工序实现信息化应用突破。引导企业应用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SCM)、先进制造系统(MES),鼓励企业加强关键业务系统间的协同集成,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质量。
(四)强化倒逼机制,增强项目要素支撑
一要强化退低进高。完善供给端管理,坚持“关停并举”,加快退低进高、退散进集步伐。通过关停淘汰、转移转产、倒逼提升、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挖掘存量空间,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二要强化能源双控。扎实推进差别化用能,通过实施“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推进“气、水、泥”三管齐下整治,推动企业绿色发展。三要强化工业绩效评价。立足现有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通过优化工业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做好结果分析与企业分类,对分类企业实施差异化政策,发挥综合运用用能指标管理等要素配置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倒逼企业加快发展。
(五)强化投资管理机制,实现项目提质增效
一要严把项目准入评估关口。逐步完善工业项目准入政策,土地资源要素尽量向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关键突破环节倾斜,做到“严把关”和“简流程”双管齐下,严格按照产业目录、投资强度和容积率等的审核,并提高环境标准和安全标准要求,简化流程,高速准入,做好源头的质量管理。二要严把项目推进关口。按照“增量落地一批、存量提升一批、低效更新一批”进行分类管理,动态跟踪项目进度,尤其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做好项目落地、推进、投产的“服务员”。三要严把项目后管理关口。建立项目长效后管理机制,一方面要严格验收,严格控制验收各项程序,确保企业在产业、投资、土地利用及环境等方面高质高量完成投资,另一方面要做好项目投产后的绩效评价管理,指导企业重视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工业投资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李鸣,施纪平,郎金焕,王一峰.借鉴成功经验 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基于宁波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比较[J].浙江经济,2014(10):48-49.
[2]周旭霞.杭州市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对策建议[J].杭州(周刊),2016(3):32-33.
[3]刘勇.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6(10):34-36.
[4]姜昱.强化有效投资 促进资本形成——我国工业初始化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1):68-72.
[5]程兴华.强化工业更新改造投资: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支撑点[J].财经论丛,1998(4):14-17.
作者简介:孟小英(1982-),女,汉族,吉林榆树人,现任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经济信息商务局科长,先后从事工业投資、产业发展、商贸流通、信息经济等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作者:罗 丽(1982-),女,汉族,湖北钟祥人,宁波市中心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