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展示的现状及策略分析
2019-01-16江苏南京市栖霞区栖霞中心小学王守文
江苏南京市栖霞区栖霞中心小学 王守文
小学数学课堂展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精心设计、充分准备,通过恰当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促进师生、生生间进行积极的补充、质疑和评价,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契合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教授他人”的学习方式,也是当下小学数学课堂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笔者就针对课堂展示的现状呈现展开策略分析。
一、课堂展示现状呈现
1.展示主体训练不到位,流程混乱效率低
课堂展示的主体是学生,展示的过程是一个连贯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探究、合作、表达能力都影响着展示效果的好坏。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展示机会,这就需要学生要具备基本的展示素养和能力。在现在的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只关注展示的内容和展示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而忽视前期对学生基本展示能力的训练。于是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学生因缺乏训练你一言我一句,随意插话,还有的因为缺乏锻炼,站在台上紧张得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2.展示内容欠考虑,展示形式机械单一
课堂展示往往是学生探究、合作后的呈现,每次展示的时间通常需要3~5分钟,甚至更多。因此,一节40分钟的课,对于展示次数、每次展示的时间点、展示的内容、展示的形式、展示的程度都需要精心设计。例如,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通常一开始展示学生自己整理好的知识结构图。不少学生整理得丰富多样,在组内交流后,教师请1~2个学生在全班展示,于是学生从头到尾把自己整理的内容读一遍,信息量非常大,下面听的学生往往一脸茫然,不知重点,之后,教师甚至还会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又呈现一遍。这样的展示导致学生真正接收的信息非常有限,形式简单,毫无吸引力。
3.教师组织引导缺位,课堂进展“信马由缰”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选择学生,给了学生汇报的时间和空间,自己退在一旁,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呈现了结果,但学生汇报的内容与课堂发展的方向有较大的偏差,收不到应有的展示效果。例如,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中,一个学生汇报:“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该学生分成12份,每个学生分得3份。不少学生认为每人分得3/12块,汇报后教师没有及时有效介入,导致许多学生也觉得很有道理,后来教师再进行干预、引导,结果学生还是云里雾里。
4.展示成效浮于表面,思维情感缺乏深入
数学课堂的展示,通过对易错、疑难、典型、共性问题的展示,引发学生进一步深度学习的意向,加深对呈现内容的明晰和思考。如果只浮于表面则没有增长力,对学生的提升作用也就收效甚微。深入的思考需要学生情感的自觉投入,思维的深度参与。目前很多展示往往只是台上展示学生的“卖家秀”,下面学生茫然、盲从,整体目标很难达成。
二、课堂展示策略分析
1.建立联动机制,学生训练有素
课堂展示是一个连贯性的过程,每一环节都对展示效果有影响,因此遵循“自主探究(预习或导学等)—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展示汇报(课堂展示)—评价质疑(生生互动)—总结反思”的流程进行展示。学生在明确基本活动环节后,能迅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展示的效率和效果。对学生的汇报表达也要进行规范化训练,例如,采用“我的汇报完成,还有补充或疑问吗?”“谁来评价一下我们组的表现”等结语。这样的训练能提高展示的效率,并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行有秩序地补充、质疑和评价。课堂展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为师生共用,因此,建立规则、形成机制、养成习惯就非常重要。
2.精选展示内容,丰富汇报形式
教师展示的内容要精心选择,对学生自主完成的预习单、导学单等要提前了解,必要时还可以提供建议,以达到展示的效果。对展示的内容通常要依托学情,关注重难点、易错点,展示共性问题;采用的形式可以是组内小展示,也可以是全班大展示;展示的方式可灵活运用口头、展台、实验等方式。例如《圆的面积》一课,重点展示“将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组内探究后上台展示想法和做法。由于学生使用的实物圆片展示所分的份数偏少,难以看出接近长方形,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媒体动画进行展示继续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体会转化的过程和趋向的结果。
3.教师调控引导,学生倾听质疑评价
课堂展示的主体不仅仅是台上展示的学生,倾听的学生也是展示过程重要的参与者。教师组织学生有效地倾听则是推动课堂展示补充、质疑、评价走向深入的前提。学生要在倾听后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对疑惑的地方能大胆质疑,最好能一并给出有力的证据。同伴间在展示后能够客观地进行互评,评价的内容最好能将一般性评价和学科性评价相结合,但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往往体现在意外生成处或关键环节处,通过问题的驱动,对小组或个人进行激励评价,为学生营造敢展示、乐展示的氛围,促进展示的逐层深入。例如,在画圆教学时,让学生展示所画的圆时,有一个学生画的圆不完整,教师便说:“感谢这位同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不太完美的圆,谁能把它变得更完美些?”这样学生能感受到自己作品虽不完美但有价值,还引发了其他学生的思考。
4.总结反思过程,关注结果达成
良好课堂展示效果的获得,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不仅仅是对展示内容做出反思,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要反思展示的方式是否符合学生以及内容的需要,展示的结果是否有效达成。为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本次展示是否清楚、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展示中同伴间的补充是否有序、质疑是否有据?”“本次展示的话题是否引起大家新的想法?”学生在反思中关注了展示的过程和收获,为课堂展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课堂展示帮助学生有效建构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多种潜能,也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挑战。希望广大教师在运用课堂展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自觉避免陷入误区,及时总结方法,全面提升课堂展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