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课堂环境下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实践
2019-01-16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高伟明
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高伟明
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开发设计能弥补传统数学课堂的不足,丰富学生观察世界的体验,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里的数字化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方案,是因材施教的利器。数字化课堂方便的网络环境、丰富的媒体资源与强大的交互等特点,能够保障小学数学主题学习顺利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应对具体的生活情境与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方法策略。
一、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内涵解读
1.数字化课堂教学
数字化课堂教学是指每位学生拥有一套智能移动学习终端,师生利用网络交流信息的平台和数字化交互性互动资源,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2.小学数学主题学习
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表现形式是基于主题或者问题的学习,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数学学科知识为出发点,整合学习内容组成某个学习主题。它以主题活动为主线,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生活实际为基础展开学习。
二、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一般流程
数字化学习是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的结合,是多种教法、范式、策略、媒体、资源的融合。在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实际教学中,常见的表现方式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讨论,课后拓展提高的一般流程。
1.课前先学——教师通过数字化学习管理平台进行备课,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并准备相应的资源、工具,并可在线答疑;学生利用二维码等方式链接慕课、微课或App小工具进行在线的自主学习,包括课前测试、在线讨论、发现问题等形式。
2.课中导学——教师组织学习活动,提出问题与要求,个性化指导或集中答疑解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习,包括学生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展示、练习反馈等形式。
3.课后拓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活动以巩固提高、拓展延伸为主,包括作品创作、综合实践、小组探究等活动形式。
三、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基本范式
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主题学习使思维方式与教学策略更加丰富,学校注重常态课堂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不断积累典型课例,提炼出基本范式,体现其个性自主、互动体验、多元探究、分层协作等特点。
四、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具体策略
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主题学习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减整合,倡导自主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接下来笔者从几个角度探讨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具体策略。
1.问题类探究——增强思维能力
数学问题是思维动力的触发点,数学学习应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虽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来实现,但主要还是通过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实现的。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检验求证、完善结论”的过程,能逐渐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素养。
从古至今,无论车的外形怎样变化,车轮的形状总是不变的。为什么车轮总是圆的?教师带着学生追寻事物表象背后隐藏的数学原理,设计了三项问题类探究活动:
①谁滚得远?让学生选择相同材质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在桌面上滚一滚。发现圆滚得最远,圆的滚动摩擦力最小。
②骑上方形轮子与圆形轮子的自行车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借助自制交互性动画,慢速拖动不同的轮子,在好玩的同时发现:方形轮子的车轴到地面着力点的距离是变化的,圆形轮子的车轴到地面的距离是相等的。
③车轴为什么要安在圆心上?学生针对车辆的位置在iPad上做模拟数学实验对比两种情况:分别拖动圆形车轮转动前行,iPad自动记录运动轨迹。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在行驶过程中,车轴在圆心上,其圆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车轴不在圆心上,其圆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波浪线。
2.发展类尝试——丰富数学体验
发展类尝试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一些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这类数学问题不能难度过高,或严重脱离教材,而应该是调动学生应对挑战的积极性,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合作下能够解决的。
如在四年级“可能性”一课中,学生在感受了随机事件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发展性、尝试性的挑战题。
(1)玩转盘。教师设置问题情景:节日期间,某超市开展幸运大转盘的活动,凡一次性购物满500元的顾客,均可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你会怎样设计转盘呢?请用不同颜色表示获奖区域。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在平板上跃跃欲试。他们在八等份的转盘上分别设置出多种情况,在课堂学习QQ群中纷纷上传自己的转盘截图。他们认为,作为超市老板,从可能性的大小角度考虑,获奖区域可能性的设置应该是一等奖最小,二等奖较小,其余奖较大。
(2)硬币实验大数据。课前,学生在平板上玩抛硬币小游戏,平板自动记录、累计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次数。课尾,学生再次打开抛硬币小课件,发现这个尽责的小课件已经抛了30多分钟的硬币,积累了几千次的数据,再汇总推送数据。小组讨论,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有什么联系?再结合游戏中“你知道吗”中数学家的实验数据,比较硬币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次数,经过激烈讨论,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虽然每个人实验的结果硬币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次数不相等,但随着抛硬币的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次数非常接近,说明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其实是相等的。
3.延伸类阅读——追寻数学文化
在数学知识、数学现象的背后蕴藏着一段悠久的历史,教师可结合学习进度,利用资源包或专题学习网站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经典的延伸类阅读资源或阅读主题,让学生在数学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丰润数学文化底蕴。
如在“用计算器计算”一课中,认识计算器是使用计算器的前提,指导学生了解计算工具发展历程,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①笔者以“计算工具的发展史”资源包以古籍书页为背景,以图文加录音制作出微课,为学生翻开历史的画卷,分别认识算筹、算盘、计算器、电子计算机、超级计算机。②请学生说说对这些计算工具的演变有哪些想法?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未来的计算器应是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综合化的。
4.生活化练习——提升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主题学习要打通生活与数学的界线,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并适当降低难度,创设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化问题情境,提升其综合素养。
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折扣”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儿童节外出购物的题材统领全课,先让学生回忆商场打折、抽奖、买几赠几、返回现金等优惠措施,再重点学习如何解决打折问题,然后设计比较题:儿童节,快餐店的某款儿童套餐优惠措施如下,算一算,说明你选择这家快餐店消费的理由。
技术引领教育,教育解放生命,探索课堂转型,撬动数字化学习。基于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数字化课堂,多了一层色彩和温度,使数学在学生眼里不再神秘。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开发设计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价值,学习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把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