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探究
——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1-13刘力郡
刘力郡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6)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基本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教育公平能力显著增强,标准体系日臻完善,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以项目为引领,不断向高质量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建设更加注重贴合区域经济发展、适应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已从扩大外延向内涵建设转变。
一、建设背景
2015年10月19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它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计划,也是高职教育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行动纲领。各省根据国家顶层设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科学规划实施方案,并以此为重要行动指南,精准发力,制定地方版《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是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后高职教育体系下又一个综合性品质建设项目,更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重要内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落实教育部《行动计划》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和总体要求下,积极适应新形势,启动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打造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与此同时,陕西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根据陕西省《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普通高校实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计划,其中以“一流学院、一流专业”重点引导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发展。2016年8月发布实施意见;2017年5月,印发实施方案;先后于2017年9月、2018年4月公布了“一流专业”“一流学院”的建设名单。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内“骨干专业”和“优质高职”建设是重点,恰恰在进入“双一流”建设阶段,高度契合了高职院校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学院”的目标。
二、优质项目建设为高职院校提供的机遇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要适应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及应对新技术变革,要牢牢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紧贴“一带一路”战略,基于“互联网+”模式迎合中国制造2025 和工业4.0 的发展需求,契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实现内涵式发展。
1.画蓝图,明目标
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把注意力集中在架构建设,诸如师资队伍、专业及课程、教学条件等方面。“双一流”建设为高等教育的深层次突破和高层次发展勾画了发展蓝图,那就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双一流”建设项目实施下,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促使高职院校发挥人才聚集、技术密集的优势,携手行业企业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关键技术就地孵化转化,以自身建设发展引领企业创新协同发展。一方面,高职教育更加注重技术技能人才向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方向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价值及其本质发展,兼顾以就业为导向与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不断加强优势专业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强化教育条件和教学水平的前提下,打造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教学改革意识强、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高的师资团队。
2.政策支持,机制保障
借助政策支撑的良好环境,办学水平高、专业优势突出、行业贴合紧密的一部分高职院校能够在扶优扶强的东风下,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建设资源,为提升建设效果注入强劲动能。同时在政府主导的政策支持下,社会参与度的提高对高职院校加紧产教融合步伐、加大形式创新、拓展融合深度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在校企人才共育、共建上,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并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支撑创新驱动创新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在重大成果培育和转化、科研创新平台搭建与运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红利的释放。
辅之以实施“强化绩效,动态支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突出绩效导向,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采用第三方评价,提高科学性和公信度。在相对稳定支持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评估评价结果、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动态调整支持力度,增强建设的有效性。
3.调动外资源,激发内动力
发挥高校人才技术优势,服务区域行业,推进企业发展。联合校企以成立工业技术研究院为基础,引领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关键技术就地孵化转化。同时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给予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建立健全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多方联动、共同建设的格局,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等等,这将成为激励地方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重要举措,为高职教育的实发展充分调动外部资源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扩展现有教育资源注入了发展动力。高职院校内动力的激发,主要依托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推动内涵式发展。
三、创新发展视域下“双一流”的建设内涵
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为其深化内涵提供了助燃剂,“双一流”建设将综合而全面的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突出体现其核心发展力、核心竞争力、广泛影响力、管理自治力以及社会服务力。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西铁院”)紧密围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五大方面,在内涵发展下,提高综合实力,使得学校核心发展力进一步提升和增强,进而促进核心竞争力,体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1.核心发展力
随着学校基础建设投入的加大,教育实践和成果的积累,加之国家政策引导,学校基础教学条件得以大幅提升和改善。学校对拥有的各项教育教学硬件资源进行整合和协调的能力是核心发展力的重要内涵,也是创新实践的重要体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核心发展力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顶层设计下优质的管理体系。
西铁院凝聚全校师生达成“办学不脱轨,育人不离道”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建立“一章八制”为核心的各项办学管理制度,推进现代化管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基础条件提升,打造“铁色”队伍。
2.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应由其雄厚的办学基础、优越的办学条件、丰富的办学资源、卓越的师生素养为支撑,更应在明确的办学定位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创新教育实践,建立深度的产教融合机制,依据岗位工作标准,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工匠精神和职业适应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能够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从职业道德入手,引入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文关怀,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当硬实力得到普遍提升时,软实力的提升将成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西铁院在专业建设上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专业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校企共建形成“双轨四轮驱动”的专业格局。行企校三方共商,以课程体系对接最新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不仅注重岗位适应能力,更加强调培养岗位迁移能力,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外合作办学、校企协同育人、校际学分互认、企业联合办学等多方面的推行,努力把西铁院建设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先锋营。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许多认识或不认识人的相助,首先要感谢的是王伯男教授,是他交给我编文案的任务,为我创造了编书的条件;其次要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沈梅老师以及本书的责任编辑、美术编辑毛忠和马夕雯二位老师,没有他们的推荐和尽心的编辑,此书是出不来的;其三,要感谢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许多工作人员,他们在资料查询、制作上给予了很多支持;最后还特别要感谢上海图书馆周德明副馆长,在百忙之中为我写了精彩的序言。
3.广泛影响力
影响力一直是高职院校较为注重的,因为其体现学校的声誉和口碑,因此,要做到让学生和家长信任,行业和企业认可,以及兄弟院校认同。广泛的影响力应该是: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鲜明的办学定位、独特的办学风格和优良的办学机制而造就的教育品牌,借助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实施,在国内、国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能够深度的推进校企融合,广泛参与行业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转型及标准制定。
立足于省内行业有权威,国内行业有声音,西铁院坚持“中国铁路修到哪里,学校的人才培养就跟到哪里”的国际合作办学思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引进先进的国际化教学资源,参与、开展援外活动、项目培训,承担高端国际交流论坛、峰会,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轨道交通类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打造品牌吸引力,提升广泛影响力。
4.管理自治力
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背景下就要求“建立诊断改进机制”,采用“诊断”+“改进”的模式引导高职院校履行质量的主体责任,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以顶层指挥决策系统为基础,以教学质量保证系统为核心,以教学辅助条件保证系统为补充,以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测系统为抓手,利用教学质量反馈和改进系统形成闭合螺旋循环。
基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与扩展和高职教育外在竞争压力与自身内涵建设的双重驱动力,高职院校管理自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西铁院以人才强校筑牢高地、以战略发展规划抢占制高点、以内部管理改革做好坚实后盾,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综合改革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管理自制力。
5.社会服务力
社会服务力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的固有属性。因为高职教育的面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本身就是社会服务的重要体现,同时注重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现有硬件资源、集合教师队伍的技术和知识储备以及学生创新创业的活跃思维,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服务与支持。
四、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策略
1.立足行业背景,强化特色专业品牌
高等职业院校应立足行业背景,把握行业企业发展动向,紧跟技术更新趋势及岗位需求变化,强化特色专业品牌。西铁院骨干专业建设紧扣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对接轨道行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定位。探索实践具有专业特色、突显学生主体的“工学五融入”协同育人体系。形成了“五对接”“五双并举,岗位递进”“以岗导学,工学一体”等人才培养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展现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成效。
2.深化改革创新,树立培养质量意识
从理论、制度、实施方法、评价机制等多层推进深化改革创新,树立培养质量意识。西铁院把精准打造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建设作为切入点,围绕教育教学中心构建学校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强化“三化”“两线”特色管理(校园铁路文化、学生管理半军事化、干部队伍铁军文化;师德、教学“高压线”,学业预警“刚性底线”)。不断总结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以极具典型的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携手其他院校共同推动中国职教发展,努力成为职业教育改革排头兵、先锋营。
3.校企深度融合,提高学校服务发展能力
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校企深度融合,为学校发展及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撑。西铁院为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需要“零距离”,学生在校企之间的“零过渡”,学校通过共建专业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订单班合作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习、培训等多种方式,将企业元素引进校园,让学生充分学习、领悟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和岗位竞争力,从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多维度深化校企合作,打出了一套产教融合“组合拳”。
4.发挥名师引领,打造优秀职教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体作用。西铁院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教师队伍,建立“校企双专业带头人”机制,“校企专兼结合”组建成“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教学团队。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为教师打通“讲坛新秀”“教学能手”“校级名师”的上升台阶,支持教师提高实践教学和技能,让教师参与建设、投身建设、受益建设,实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
5.强化职业指导,提升学生就业和发展能力
人才培养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依靠现代学徒制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要时刻关注“能工巧匠”的塑造。西铁院加强辅导员队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就业指导课程与团队等建设,搭建好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教育、校内外实践、学生社团等各类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全面提升学生专业与人文素质,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一般性发展与与职业性发展有机融合,增强其就业与职业发展能力。
五、结语
“双一流”建设的实施是高职教育在创新发展下的一次重大机遇,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双一流”建设的进阶路上,高职院校仍应将其根基和成效归结在人才的培养,制定强调技术、注重技能、关注创新、兼顾人文、综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工匠精神和职业适应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总之,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背后,需要各个学校从服务地方出发,整体提升办学实力,打造核心办学品牌,增强内涵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为行业发展培养技术能手,奠定好“大国工匠”的培养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