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专业建设到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构建

2019-01-13詹丽峰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专业

詹丽峰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方案》明确指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职教育的质量建设已成为最为重要的内涵建设。

质量建设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是基础保障,但只依赖于操作性和技术性,容易陷入质量控制工具论的误区,要构建有效的质量建设长效机制,就必须超越只重方法、技术层面的局限。因此,积极构建适应学校实际、内化为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自觉意识与行为的高职质量文化,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质量建设的必由之路。所谓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是指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服务过程中, 高职院校所形成的稳定的、教职员工普遍共享的关于教育教学和教育服务质量的价值观体系,以及以这种价值观为核心所形成的习惯、行为规范、道德观念和群体意识等。质量文化形成,不是一个制度或考核标准的简单落实,而是通过院校领导的主动引领、师生员工的深度参与的有效构建过程。相比较于制度规范的落实,师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才是文化形成的重要动因。

本文以高职院校组织的“说专业”活动为例,借助文化哲学的视角,分析其作用和文化内涵,探索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质量文化构建的路径。

一、理解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开启质量文化的价值追求

纵观国际上对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共同走向是从强调质量体系的建设,逐步向质量文化建设迈进,而质量文化的构建是以对新型质量管理的价值认同为基础的,观念的认同,涉及人对活动的参与程度和理念的适切性。“说专业”是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团体都参与的活动,强调的是两个关键点:一是专业建设在高职教育质量建设中的重要性,二是以“说”的活动作为任务驱动、带动教师深度参与,并逐渐形成质量意识与相应的价值追求。

1.专业建设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高职院校经历了对普通高校学科建设的效仿、将课程建设作为带动质量提升的内涵建设路径之后,重新反思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认为专业建设才是高职教育质量发展的核心。所谓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依据确定的培养目标设置于高等学校的教育基本单位或教育基本组织形式,对高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的专业不是普通高校意义上的“学科专业”,主要是“技术专业”,其知识构成不像学科专业那样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而主要由职业岗位和职业社会相关的知识构成,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

以专业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发展模式符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本质属性。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各项工作的主线,并能将各项工作连成一个整体,既为高职院校发展确定方向,又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好的专业品牌是一所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象征、整体水平的体现和理想价值的追求,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培育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命脉。高职教育质量建设应当以专业建设为主线,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2.专业建设促进高职质量文化意识的形成

高职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径,使教学质量的管理借鉴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也就顺理成章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有较长的发展历程和较为丰富的理论经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沉淀之后,超越纯技术范畴进入了追求质量文化的阶段。著名的费根堡姆与戴明质量管理理念的核心就是一种以顾客需求和产品质量为核心的质量文化。质量文化的兴起标志着人们由外在物质产品的关注转变为内部价值的关注。

文化的形成,需要外部环境的作用,也需要人的主动参与和深度作为,“说专业”这项活动,就是以小见大的质量文化活动。“说专业”活动的平台,首先促进了专业团队内部的交流互动,整个过程是专业团队对专业设置与发展进行重新梳理与思考;其次,对于在常规教学活动中缺少交流的不同专业的教师,则提供了学习借鉴、互相促进的机会;再次,对明晰专业带头人的职责和发展有促进作用。有学者研究,专业带头人有其文本的责任和惯性的工作思维,“说专业”活动,能够重启专业带头人对高职教育与自身角色的反思,促进观念转变,明确新形势下的核心职责,这些职责包括:专业带头人要作为专业发展的前瞻者、规划者、组织者、专业资源整合者、专业质量守护者、专业团队打造者、专业文化塑造者、专业教学示范者、专业创新开拓者、专业科研引领者,等等。说专业的活动,因其包含了对人才培养的思考、反省、借鉴和学习,是一个很好的促进质量文化意识形成的活动。

二、分析专业要“建设什么”,构建高职质量文化内涵

“说专业”活动在分析“说什么”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厘清专业建设原本广而杂的局面、全面思考专业的空间布局和未来发展,带动高职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专业建设的主线开展,形成纲举目张的工作格局。

1.从内容构建上:夯实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

专业建设贯穿了高职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从专业内外两个视角来做分析。

从专业内看,师资力量、实验实训等硬件体现办学基础能力;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反映了教学改革的创新力;过程管理、质量保障体现了管理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产教融合,则是专业建设的重头戏。一直以来,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参与度不高,其症结在于,课程建设的合作并非企业的最大需求,只有专业培养的人才为企业所用,才能触发校企合作真正内在的驱动力,所以,通过专业建设以适应企业人才需求,才能兼顾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最终通达校企深度合作、产教真正融合。

从专业外看,专业建设要处理好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生就业、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等各项关系。第一,专业建设对院校办学定位极为重要,随着高职教育“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不断凸显,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度,是高职院校的价值所在;第二、专业建设是招生与就业的依托和载体,招生与就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建设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市场适应性;第三、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研究显示,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的相关性问题呈现显著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现为区域产业定位决定行业企业的需求继而影响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发展,反过来,专业建设的质量保证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第四、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维度、生源吸引力、社会美誉度、需求适应力度、服务贡献力等息息相关,是不可忽视的外来支持资源。

2.从时间进程上:关注专业的成长性

关注专业成长性,有利于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首先,考察过去,唤起认同感。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容忽略,那就是人。不能忽略每位教师在专业建设中一砖一瓦的贡献,这种专业建设者的情感一旦被重视,就是质量文化构建的宝贵资源。有了情感,才有认同,才能激发专业的建设者诊视以往,面向未来。

其次,对照现实,强化责任心。专业建设要参照木桶理论,通过“说专业”对照检查,找到短板、关注短板,补齐短板。例如,不同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和生源状况是不一样的,同一院校内不同专业的生源结构和生源状况也不一样,很难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基于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观,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建设中,还需要借助专业建设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道路。

再次,面向未来,激发使命感。将专业建设置于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大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中予以考量,提升专业对区域需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增强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专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性。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高职院校要突破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面对“中国制造2025”、区域创新发展、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还需付出更多努力与创新,所有这些最终必须落实在专业建设上。正如《方案》指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

三、多层面的专业建设活动:质量文化的持续优化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文化的切实存在,体现为一种“结构”,各种相应的现象都各有其位处于这种结构之中。高职质量文化亦是如此,这种结构不是一种静态的模式,而是一种动态过程,人的活动是文化实在性最本质的表现和动力源泉。文化活动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规则;二是重构,人通过活动建立规则,规则又规范人的活动,人的进一步活动又不断重构规则、优化规则。以“说专业”活动为例,活动的主体是人,通过活动过程理清专业建设的规则,形成相应的理念与情感认同,进而不断构建与改善这些规则。简而言之,“说专业”这项活动,包含了规则的形成、人对活动的认同与参与、规则的动态优化这三项文化构建的基本要素。由此可见,高职质量文化构建过程中,关注以下三个方面至关重要。

1.领导层面:构建质量文化的“规则图景”

文化的形成与优化,是以规则作为形态的。文化规则一旦形成,就有其基本稳定性,但又有其自我超越批判性。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质量文化的建构则需要院校领导的规划、设计、引领与推行,这个规则图景的设计,并非一个空架子,而应该以质量追求为内核的教育改革行动贯穿始终,凝聚力量。近年来高职教育所关注的《悉尼协议》的专业建设内涵,对质量文化构建有较好的启迪作用。《悉尼协议》是国际上针对三年制高等教育培养的工程技术教育的认证,获得国际上普遍认可。《悉尼协议》的专业建设范式和理念值得借鉴,其要点包括:“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倡导持续发展、尊重专业个性”等,设有从培养目标、学生、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持续改进、毕业生跟踪反馈及社会评价等一系列具体要求,这些具体要求可以视为以专业认证为任务驱动的质量文化“规则图景”,自成系统又具有核心价值追求,引领质量文化构建的进程。一所院校的质量文化构建,需要符合社会发展与教改趋势的顶层设计,继而在师生员工认同与自觉遵守之下,才能逐步积淀为院校核心价值体系。

2.师生层面:促进师生的认同参与

质量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自觉认知并形成的具有“精神层面”的内容,包括对质量目标、质量监控行为、质量观念等的“认同感”,同时,其形成的标志是全员、全程质量管理的“参与性”与“自觉性”,即“人人性”。所以,质量文化的真正形成,需要促使师生由认知出发,最终达到认同。认同与认知不同,认同所包含的感情倾向,是文化的产生与延续的保障。师生对质量观的认同,凝炼高职办学核心价值、学校精神有重要意义,这种认同的获得,需要师生对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美好生活的愿望结合起来。

从教师层面来说,近些年来,不少高职院校实施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硬性统计约束起到规范秩序作用,推进了质量管理制度落实。然而,质量建设要求人改变原来的工作习惯、走出各自的“舒适区”,这对不少教职员工是一个挑战,只有当教职工意识到高职教育的变革势在必行,要摒弃原有文化中作为教师高高在上的“尊严”,树立服务意识,认识到质量管理与院校发展、自身职业发展息息相关时,他们的责任心、使命感才会被激发,质量建设才能焕发真正的活力与创造力。

从学生层面来说,如果他们认识到,专业质量建设与其未来职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则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悉尼协议》的专业建设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培养去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学的评价也侧重于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的指标,考虑全体学生。这是对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根本内涵追求。职业教育的服务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为区域经济服务;二是为人的发展服务。前者以就业为导向,促进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后者则是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人的生活品质,最终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收获出彩人生。

因此,质量建设要兼顾包括师生在内的各种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进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将得到师生的认同与参与。

3.行动层面:持续优化质量文化

文化是动态的,具有发展特性。高职质量文化建设可以视为一个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近些年,高职院校推行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基本理论向度就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即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这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强调“全程控制”和“全面管理”,认为质量的改进是通过过程来实现的。上文所提及的国际认证的《悉尼协议》,同样也是推进动态的、开放的、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体系。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转换与升级,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将会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只有不断反馈和评价教育教学工作效果,发现需要改进的环节并及时修正,才能根本保证培养质量,推动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

因此,这种质量文化的持续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各有侧重并互相促进。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工作流程持续推动。如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督导委员会等机构的职能行使;建章立制固化实践经验,体现自身办学特色;引进社会评价机制,构建督导机制和第三方机构等多元化的评价与监控。正如《方案》明确规定: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其次,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交流互动。除了“说专业”活动,“说课程”“说项目”等活动都可以作为质量文化构建的“抓手”,这将有效促进质量观在师生员工间传播和深化,从而促进质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在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关注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最后,通过创新驱动,不断赋予质量文化新的活力。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高职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重新挖掘专业建设内涵,紧紧围绕提升高职教育的服务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两个根本目标不断进行创新。

上述的高职质量文化的构建与持续发展的过程,就是高职院校形成积极向上凝聚力的过程,这种凝聚力一旦形成,将深入人心,有效约束师生的行为,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不易改变性,这就是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形成文化自觉的过程。只有对高职质量追求形成文化自觉,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与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为我国培养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建设者生力军,高职教育才能形成自身的文化自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