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与研究
2019-01-11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中学张伟强
●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中学 张伟强
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情况下所要掌握的必备品格和能力。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核心的理论、思维、方法、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只是具体到相应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和尝试,用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
一、教师要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点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多注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转变观念,把关注“教”变成关注“学”,更多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教给了学生什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他们道理,让他们既能够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另外,教师也要改变自己的课程观,在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创设符合核心素养的课程情境并能将其用于教学实践中,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
1.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把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例如,设计《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基于核心素养中“价值观”的培养,就可以把教学目标设计为“把社会主义制度中关于经济制度的改革和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比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设计教学环节。
实施教学的前提就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设计贯穿了教学过程的始终,它的综合性很强,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符合历史这一学科的教学特点,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还要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以合作探究为出发点,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一方面能使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事实材料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不断进行分工与合作,不断对自己所探讨的问题进行研磨,又能够提高对于历史理解与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的认识。
4.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上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教师就要不断创设不同形式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课时教师先设置悬念:袁世凯既然已经如愿当上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为什么又说自己的皇帝梦无法实现?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这一问题产生兴趣,从而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5.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拓展延伸。
高中历史教材上的内容大多比较精练,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概括或总结,所以,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拓展,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教学《祖国统一大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教材内容进行熟悉,从纵向补充说明,让学生对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能够正确认识台湾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关于时空观念的素养。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
6.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首先,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应只用一种模式。例如,教师在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时,不能只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情况。其次,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或是学生对于自己的自我评价。其实,用一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来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历史核心素养这一体系,也仍处在建构和完善阶段。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不断积累自己的历史阅读量,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核心素养的知识,在实践和探索中真正将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以此来实现历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