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精神在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019-01-11福建省永安市第六中学管顺凰

中学政史地 2019年18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法治道德

●福建省永安市第六中学 管顺凰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中学的一个重要科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道德修养、法治素养,以及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继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尤其能够让学生尊法、守法和用法,成为具有法律素养的公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采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对道德与法治教育重视力度不够。

当前,有些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没有使学生把道德规范内化为做人的准则,产生对法治精神的敬畏。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丰富,栏目形式多样,渗透着对学生法治精神和道德意识的培养。然而,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把升学当作第一位,让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语数英的学习上,不太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

2.教师认识上的偏差。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没有真正认识到德育才是教学的核心任务和主要任务。很多教师把自己定位为教书匠,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衡量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就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没有把学生看作是成长的生命个体,没有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要,缺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逐渐下降,学生的学习热切度逐渐降低。

3.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且有些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向学生灌输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这对学生而言,无疑是加重了课业负担,也违背了教学目的和初心。

二、道德与法治精神在教学中的渗透

1.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砥砺前行。

“我们为何出发,我们去向何方”是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立德树人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教师,立学生之德才是核心任务。让学生学会热爱生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沟通;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在目前教育形势下,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有些教师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有些学校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搞应试教育;政治学科被边缘化……但是,只要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忘初心,在教学中始终对学生渗透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教育,认识教育的真正本质,继续前行,就能带给学生真正的幸福。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站得稳,走得远,我们的教育才能不愧初心。

2.做一名有心教师,营造教学氛围。

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如何把道德与法治教育贯穿教学始终?如何使教学氛围更加融洽?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考虑的。所以,我们要创新教学模式,做一名有心教师。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能真心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仔细发现学生的需要,用心营造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就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小记者采访”“模拟法庭”“今日说法”“小老师”等活动形式。例如,教学“合理利用网络”时,我针对“网络对我们生活影响的好与坏”这一论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赛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辩论气氛热烈。有的学生说:“网络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便于我们与他人交流,便于快捷搜索资料,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速化。”另一个学生说:“网络使青少年沉迷于游戏、聊天和网络小说中,致使青少年的学业荒废,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在激烈的辩论中,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活跃了教学氛围,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思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

3.借助多媒体的外力,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

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具有极大的教学意义。将多媒体技术和音频动画效果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连接,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政治素养,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短片,展示图片,制作微课,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线上讨论,线上当小老师等。例如,教学“预防犯罪”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一则视频短片《踢球碰撞受伤 队员承担赔偿责任》,而后设计相关问题:(1)短片中肢体碰撞导致队员十级伤残是否构成犯罪?(2)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有声有色的视频短片能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要学会控制情绪,学会宽容,遵纪守法,预防犯罪。借助多媒体的外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强化自身道德与法治能力的同时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4.注重特色化的实践,引领道德成长。

事实上,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源头活水应该是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为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内,而应延伸到课外。要通过特色化的实践活动来引领学生的道德成长和法治意识的形成;要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完善知识,促进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对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创建知行统一的新教学模式,以促进初中政治教学的发展。

例如,教学《积极奉献社会》时,我组织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由交警大队带领学生参与交通指挥。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让参与活动的小组长把活动的过程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分享,并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

1.参与活动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2.参与此项活动累吗?快乐吗?

3.参与活动有什么收获?

学生的回答既让我惊讶,也让我自豪。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对社会的认识逐渐加深,不仅能力提高了,也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更重要的是体验到帮助他人是快乐的,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从而全面提升了道德修养和素质。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治素养是教育过程中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本能和教师职责,将道德与法治学科转化成具有活力的学科,以激发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对法律规范的认识。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