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选育加工专用金针菇菌株的初步研究
2019-01-08李昕竺曾先富熊维全
李昕竺 曾先富 熊维全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成都611130)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又称冬菇、朴菇、毛柄金钱菌等,其菌盖滑润、菌柄细长脆嫩,形美味鲜,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显著,且具益智作用和观赏价值,开发利用前景广阔[1]。我国已开发出很多金针菇的休闲即食食品及饮料,如罐头、火腿肠、酱制品、果脯、果冻、酸奶、乳饮料、发酵酒、保健饮料等[2-4]。
当前金针菇加工企业所用加工原料主要为工厂化生产及常规袋料栽培,并以菇体颜色为重要商品性状。以外观和商品性状作为筛选原料的重要指标,忽视了原料口感,出现加工原料与加工要求脱节、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口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金针菇加工产业发展的瓶颈。
笔者在前期筛选出口感脆嫩、产量较高的F3-1和色泽鲜亮的川金7号的基础上[5],进行两个菌株单孢杂交,以咀嚼口感为主要指标,兼顾营养和产量指标,初步获得品质优良的新加工专用金针菇菌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①金针菇菌株:黄色金针菇F3-1(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保藏,试验编号c表示),白色金针菇川金7号(四川省农科院品种,试验编号d表示)。②培养基: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粉20 g,蒸馏水1000 mL,pH 7)。栽培培养料为玉米芯42%,麸皮20%,玉米粉5%,细木屑30%,白糖1%,石膏1%,石灰1%。料含水量60%,初始pH6.5。
1.2 试验方法
1.2.1 孢子的分离和单核菌丝的鉴定
将生长成熟的金针菇鲜子实体于无菌环境下剪去菌柄,有菌褶的一面平贴于灭菌的培养皿上,放置于18~20℃的无菌室,保持环境湿度,过夜收集孢子印[6]。以梯度稀释法将孢子液浓度稀释至约103个∕mL,两个亲本各取100 μL孢子液均匀涂布于PDA平板培养皿中,倒置放于24℃培养箱中培养3~5 d。观察孢子萌发情况,待培养基上出现肉眼可见微小菌落时,用接种针挑取单个菌落转接于PDA平板上,将灭菌的盖玻片斜插入菌落边缘培养基中,在24℃培养箱中培养2~3 d,待菌丝爬上盖玻片后取出盖玻片,用乳酸酚棉蓝试剂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有无锁状联合,菌丝无锁状联合的为所需单核体。
1.2.2 单核菌丝配对杂交
将经过显微镜检查的金针菇c和d的单核体两两配对,在无菌条件下用灭菌的吸管吸取直径约0.8 cm的菌块于PDA平板上培养,两个菌块间距1 cm,24℃培养箱培养3~5 d。当两个融合的单菌落中间形成突起的融合线时,在无菌环境下挑取融合处菌丝到另一PDA培养基上培养,亦将灭菌的盖玻片斜插入菌落边缘培养基中,在24℃培养箱中培养2~3 d,待菌丝爬上盖玻片后取出盖玻片,用单核菌丝检验方法检验融合是否成功,将有锁状联合或双核的菌丝转接到PDA斜面培养基中。
1.2.3 袋栽试验初筛
图1 杂交菌株锁状联合
表1 19个杂交菌株与亲本菌丝生长速度比较
采用14 cm×33 cm的栽培袋,每袋装折干料250 g,121℃灭菌2 h。每个杂交种直接用母种接种5袋,25℃培养室恒温黑暗培养。待菌丝长满菌袋后,移入菇房按照金针菇子实体生长要求进行出菇管理。测定记录各菌株子实体成熟时间、产量、菌盖直径、菌柄直径和长度、基部褐变等数据,综合比较初步筛选出商品外观较优良的杂交菌株。
1.2.4 优良杂交菌株复筛
采用1100 mL塑料栽培瓶,每瓶装料折干约350 g,121℃灭菌2 h,待瓶体冷却后接种。两个亲本及优良杂交种各接种10瓶,25℃培养室恒温黑暗培养45 d,移至出菇房搔菌出菇。采用中央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出菇温度8~12℃、相对湿度80%~85%、CO2浓度为0.15%~0.25%。测定记录金针菇子实体单瓶产量、菌盖直径、菌柄直径和长度、基部褐变等数据,同时送样检测脆度值和营养成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针菇单核菌丝杂交及杂交菌丝的鉴定
通过孢子稀释培养、单菌落挑取、镜检,获得36个c菌株的单核体和24个d菌株的单核体。
将获得的c和d的单核体进行轮交,挑取融合部位菌丝在显微镜下检测锁状联合,观察到的锁状联合如图1。
由图1可见,杂交后形成的双核菌丝锁状联合明显。在864对杂交组合中观察到锁状联合的有452对,配对成功率52.31%。
2.2 袋栽试验初筛结果
袋栽试验中452株杂交子代正常出菇的有440株,综合子实体成熟时间、产量、菌盖直径、菌柄直径和长度、基部褐变等数据,筛选出黄色、菌柄较细且白、菌盖包裹紧实、基部褐变少的杂交菌株19个,其子实体形态如图2所示。
2.3 优良杂交后代的评价与筛选
2.3.1 亲本及优良杂交子代菌丝生长速度
优良杂交菌株用塑料瓶栽培复筛,测定其菌丝生长速度,与亲本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比较结果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杂交亲本c和d在出菇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分别为2.28 mm∕d和2.16 mm∕d,菌丝长势较好。杂交子代菌丝生长速度较两个亲本快的菌株有 325、371、389、503、567、607,其中371、503、567的菌丝生长极为旺盛。
2.3.2 亲本及优良杂交菌株的农艺性状
复筛中亲本及优良杂交菌株的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见表2。
图2 初筛优良杂交菌株子实体
表2 19个杂交菌株与亲本的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2可见,与亲本菌株相比,杂交子代基部褐变程度降低,只有编号375和743菌株基部褐变相对较多。19个杂交子代第一潮菇产量变幅较大,介于60~140 g∕瓶,其中产量介于两个亲本菌株之间的杂交菌株有19、241、371、375、450、503、567。综合子实体形态等因素,得出杂交子代中性状较优良的菌株有19、241、371、503、567号。
表3 19个杂交菌株及亲本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及脆度值
2.3.3 亲本及优良杂交菌株的营养成分及脆度
采集亲本及优良杂交子代菌株的子实体送到专业质量检测机构进行营养成分和脆度值的检测。
从表3可见,杂交子代菌株子实体脆度值高于两个亲本子实体脆度值的有54、300、336、371、389、504、567,其中编号371的菌株子实体脆度值高出亲本2倍多。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介于亲本c和d菌株含量值之间的有 19、325、336、371、389、429、450、567。子实体氨基酸总量介于亲本c和d菌株含量值之间,或者是高于两个亲本子实体含量值的有19、54、299、300、325、371、429、503、567、607、714、743。由此可见,既提升了子实体脆度又基本保持了子实体营养价值的杂交子代菌株为371和567。
3 小结与讨论
综合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形态、产量、脆度值和营养成分等指标,初步筛选出杂交子代菌株371和567,下一步还将开展分子实验获得其与亲本菌株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反复栽培确定其稳定性,最终实现在生产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