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机角度探讨梅核气※
2019-01-08张泽鑫黄慈辉林云鑫沈丹婷通信作者李迎春
张泽鑫,黄慈辉,林云鑫,林 潼,沈丹婷,通信作者:李迎春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510405)
“梅核气者,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也。”梅核气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而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机为气的运动。气的生、降、出、入是解释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的重要基础。梅核气的病因病机与气机失调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于气滞、气逆及气虚3个方面,涉及肝、脾、胃等脏腑。
1 梅核气
梅核气是指咽喉部自觉有异物梗阻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妨碍进食的一类疾病,西医多将本病称为咽部神经官能症、咽部异感症[1]。《黄帝内经》最早记载梅核气症状,如《素问·咳论》曰:“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描述症状与梅核气喉咙有异物感实则无物存在的症状相同。明·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明确提出梅核气症状,即“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也”。
梅核气属“郁证”范畴。目前,大多数学者根据“七情郁结,痰滞气阻喉中”,认为梅核气的病因是“肝郁气结”。肝气郁结,气机失调,则气机升发疏泄失常,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失职,聚湿生痰,气痰上逆咽喉发展成梅核气[1-4]。此外,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大众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等行为增多,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湿聚痰生,土壅木郁,肝气上逆,痰气交阻,结于咽喉,导致疾病的发生。
梅核气与气机存在紧密的联系,深入了解梅核气,充分探讨梅核气在气机方面的病因病机,可以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2 气机
气机升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在。气机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法则[5],气机升降理论也是中医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何谓气?《素问·六节藏象论》载:“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故一年之中,有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十二月,四时。时间之差,有大有小,大者大异,小者小异。一日之间,十二而分之,其气之变,与年同[6]。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自然界中天气下降,地气则上升,天地二气相互作用时,世间万事万物才能得以化生。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化作矣。说明气的升降运动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则是升降出入。这些形式最终形成气机的活动形式[5]。
气机与五脏的功能密切相关。《素问·刺禁论》云:“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张介宾注之曰“阳升于左,阴降于右”,即说明就自然界而言,左为天地之气开发之途,右为天地之气收降之路,故称左右是阳升阴降的道路。人法天地之气而生,故左右升降也是人体气机的道路[7]。遵循气机规律,更有利于加深对梅核气的理解。
气机升降是中医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高度概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中,深入探讨气机升降理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3 梅核气与气机的关系
梅核气大多因情志不畅而致。因伤于情志,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肝木横逆犯脾,脾气升降失常则导致胸脘满闷,脾虚蕴积生痰,痰气互结于咽喉,则出现咽中如有物阻,即称为梅核气。梅核气的基本病机在于气机失调,可见梅核气与气机关系密切。
咽喉是肺胃之门户,肺主气,宗气的形成与肺有关。《灵枢》中对宗气的论述为“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出于喉咙……行呼吸”,宗气来源于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走息道以行呼吸。黄元御《四圣心源》曰:“咽喉者,阴阳升降之路也。”气含阴阳,而分清浊之别,清气在上,浊气在下。脾主升而化清阳,胃主降而化浊阴,“升降阴阳之权,全在乎土也”。而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所谓气机升降有常,则全身脏腑生理功能正常。浊阴由咽而下达,清阳自喉而上腾,若气之阴阳升降失常,邪气可结于咽喉,导致梅核气。
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对梅核气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气机失调是导致梅核气发生的重要机制,临床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气滞、气逆及气虚3个方面,其涉及肝、脾、胃等脏腑。在气滞方面,梅核气致病多因于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郁气滞,循经上逆,客于咽喉所致;或肝木犯脾,则脾运化失司,津液失于输布,痰浊内生,痰气互结,交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咽中时有异物感,并且随情志变化而逐渐加重。在气逆方面,肝郁气滞,情志过极化火,肝气上逆犯咽喉;或气机升降失调,中焦升降失职,脾不升清,不能运化水湿,湿聚成痰,痰浊内生,胃不降浊而反逆于上,痰气交阻于咽喉,而致异物感,咽喉不适,形成梅核气。在气虚方面,气机的运动依赖于气的充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梅核气的发病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正气不足,脾气亏虚,痰浊内生,脾不升清时,则咽喉失于濡养。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外邪易乘虚而入,久治不愈,易延及血分而为瘀。当气、痰、瘀互结于咽喉,3种致病因素可互为因果,病理产物的蓄积必将会影响气机的通畅,气机升降失常则将导致痰、瘀无以去处,从而气机病更甚,加剧咽喉不适感,最终形成梅核气。
4 结语
患者自我感觉喉中介介如梗状,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称为梅核气。气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机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五脏功能正常,气机舒畅,则人体机能正常;五脏功能失常时,影响气机升降,气机失常则病由此而生。梅核气的基本病机在于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虚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调,咽喉不适。故在临床诊治梅核气的过程中,要重视谨察气机,疏通气机,理气与行气相结合,从气机的角度更全面地看待梅核气,为临床治疗梅核气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