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防旋型股骨正端内针髓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2019-02-21张治建通信作者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3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隐性

张治建,通信作者:田 庆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四川 广安63855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手术内固定治疗已成为基本共识,而髓内固定具有明显的优势[1-2],但与髓外固定相比,其术后隐性失血更多[3-4]。笔者拟探讨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准备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中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5];新鲜闭合性骨折;年龄≥65岁;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既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或术前血管彩超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正在使用抗凝药物或凝血异常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其他不能配合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方式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前、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江苏大同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060,1 mL∶5 000 I U)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前12 h停用,术后12 h恢复。手术开始切皮前及术后3 h治疗组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0 g(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25)。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的氯化钠溶液。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术前及术后第5日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术前及术后1、3、5、7 d测定红细胞比容(HCT);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术中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总血容量×(术前HCT-术后HCT)/平均HCT[6];术前HCT为术前当日血常规中HCT,术后HCT为术后4次血常规中HCT的最低值,平均HCT为5次血常规中HCT的平均值;总血容量=k1×身高3(m)+k2×体重(kg)+k3(其中男性:k1=0.367,k2=0.032,k3=0.604;女性:k1=0.356,k2=0.033,k3=0.183)[7]。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手术显性失血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防旋型股骨正端内针髓术后患者失血量比较(mL±s)

表2 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防旋型股骨正端内针髓术后患者失血量比较(mL±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显性失血量 术后隐性失血量 总失血量治疗组 31 88.51±14.10 577.32±51.42△ 668.73±50.87△对照组 34 86.57±13.66 693.56±55.10 784.69±58.31 t值0.562 -8.768 -8.506 P值0.576 0.000 0.000

4 讨论

PFNA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好的特点,但研究发现行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平均为899 mL,其中术后隐性失血量平均为749 mL,占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的83.3%[8]。

氨甲环酸是一种抗纤溶药,研究表明,局部或全身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显性、隐性失血量,且不增加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9-11]。氨甲环酸用法分局部用药及静脉用药,有学者认为两者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局部用药在关节置换术中被更多学者采用[12-13]。目前临床研究证实,静脉应用氨甲环酸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的风险[14-15]。本研究中治疗组术后隐性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隐性
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疗效观察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在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期间用不同的氨甲环酸止血法对其进行止血的效果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局部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