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太极六合针法”手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2019-01-07崔光豪何春珂李长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颈性针法八卦

崔光豪 何春珂 郭 敏 李长慧*

(1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骨科,吉林 长春 130021;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极八卦和易经理论为太极六合针法提供基础,根据中国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划分出以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作为该针法的枢纽,并将人体划分出三层太极八卦,辅以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经多方综合考虑后形成的一种新型的针法[1-2]。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手针针刺组(治疗组)和普通循经针刺组(对照组),观察颈性眩晕病例120例,观察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为了确保最终临床研究病例数符合统计学要求,包括脱落、剔除病例,根据统计学原则,病例脱失率确定为20%,共计病例150例。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在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门诊就诊或者疗区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最终研究病例分为治疗组(手针组)60例和对照组(普通循经针刺组)6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中包括男31例,女29例,年龄35~74岁,平均(56.2±8.1)岁;对照组中包括男30例,女30例,年龄33~72岁,平均(54.7±7.9)岁。对两组的一般资料统计学处理,得P>0.05,即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①参考王启才主编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二版《针灸治疗学》中颈椎病及眩晕的针灸治疗处方取穴。主穴:颈椎夹脊、天柱(双)、风池(双)、百会、悬钟(双)。配穴:风阳上扰加行间、太冲、太溪,痰浊上蒙加内关、丰隆,气血亏虚加气海、血海、足三里,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太溪。②操作:患者取侧卧位,严格进行穴位定位,穴位定位以沈雪勇主编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二版《经络ā穴学》为准。用75%酒精棉球对穴位局部皮肤行常规消毒,所有穴位均使用0.18×0.20 1寸针灸针,取针快速刺入皮下,颈椎夹脊朝脊柱斜刺0.5~0.8寸,天柱直刺0.5~0.8寸,风池朝鼻尖直刺0.5~0.8寸,百会向后平刺0.5~1寸,悬钟直刺0.5~0.8寸。得气(局部酸麻胀痛感)后留针0.5 h,每隔1 min平补平泻捻转法运针。每天治疗1次,连续6 d为1个疗程,第1疗程结束后休息1 d开始第2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

1.2.2 治疗组 。取穴:乾卦、坎卦、震卦、离卦。定位:乾卦:位于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小鱼际处。坎卦: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之间。震卦:位于第2掌骨桡侧,手背第1、2掌骨之间。离卦:位于靠近中指指掌关节处。方义:乾卦为首主脑,脑为精明之府。乾卦为治疗多经络多病因所致头晕、头痛的重要卦位。坎卦主肾应脑,肾为元气之根,藏精而生髓,坎卦乃肾水之源,具有滋养肾阴,补肾益精、滋肝养脑的功效。震卦主肝柔筋,主治颠顶之头部疾患。离卦主心通络于脑,其洛书方位亦应于头脑。操作: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用75%酒精棉球对穴位局部皮肤行常规消毒,针具使用0.18×0.20 1寸针灸针,乾卦位从腕骨穴向手掌心贴骨进针0.3~0.5寸,坎卦位从大陵穴向手掌心进针0.5寸,针尖需到达关节腔,震卦位从虎口向大陵穴进针0.5~0.8寸,针尖到达筋膜层,离卦位从中指掌指关节处向上贴骨进针0.3~0.5寸,以上均无需针感,无需调针,可留针1 h。每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1 d。共进行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症状,填写《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总共有5个大掠题,分别是:眩晕总分16分(眩晕程度8分、频度4分、持续时间4分),颈肩痛2分,头痛2分,日常生活及工作总分4分,也理及社会适应总分20分,全表满分为44分。根据《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分数进行统计计算,对两组的全表总分进行对比。眩晕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认定为痊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膝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可以正常化活和工作认为显效;眩晕或头晕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认定为有效;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认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治疗组治疗结果为痊愈、显效和有效的共5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痊愈、显效和有效的共有43例,总有效率71.67%。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2.2 不良反应: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头晕、脖颈酸痛等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有7例病患出现头晕,4例病患出现脖颈酸痛,所以共计发生不良反应1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8.33%。治疗组出现头晕3例,出现脖颈酸痛2例,总计5例不良反应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二者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 论

目前,颈性眩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目前大多比较有影响力的文献中描述的只是针对颈性眩晕的一些规律性的总结以及大家对该病的一些了解和认识[4]。本文致力于研究采用太极六合针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太极八卦和易经理论为太极六合针法提供了基础,然后根据中国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划分出以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作为该针法的枢纽,并将人体划分出三层太极八卦,辅以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从多角度行针。在太极六合针法中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太极八卦模式中,内八卦是该针法治疗的关键,而中八卦主要作用是在该治疗中发挥引导的功能,而外八卦则是起一个“通应”的作用[5]。使用太极六合针法治疗该病可以让患者的脏腑经络气血调和,使阴阳平衡[6],所以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并且疗效尚可,患者可以迅速康复。太极六合针法是相对比较温和的一种针法,它的操作手法比较柔和,不需要强烈针感就可以达到较好疗效,而且患者的痛苦较小,病患的接受度较高。本实验根据最后两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太极六合针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六合针法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两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说明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46%。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二者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这说明对患有颈性眩晕的患者实施太极六合针法的治疗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本研究由于其疗效确定、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无不良反应、易于被患者接受,可重复性及实用性强的特点,不受诊疗条件限制,具有骨科及针灸知识的医师均可操作,故可推广到社区、乡镇、个体诊所等各级基层卫生单位,使用范围相当广阔。此技大范围的推广,不但可以为患者减少负担,更可为社会节约医疗开支,对整体医疗水平提高有一定意义。本实验体现出中医“天人合一”整体观念,提出了“太极六合针法”结合手针崭新的治疗理念,并且操作简便,易学、容易推广。

猜你喜欢

颈性针法八卦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伏羲创八卦
针灸推拿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QOL评分的影响研究
什么是颈性眩晕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世相八卦
世相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