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在预防治疗血透导管血栓中的研究进展

2019-01-07秦钟媚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泵入血透血流量

秦钟媚

(桂林市人民医院血透室,广西 桂林 541000)

尿激酶是一种抗纤溶酶制剂,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一起构成人体内两种纤溶酶原激活物,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也能降解血液循环中的多种凝血因子,从而发挥溶栓作用。关于尿激酶临床治疗血栓已有相关文献论述其临床效果、或与其他药品比对,研究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法的优势,本文做简要综述。

1 关于尿激酶临床治疗效果

关于血透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方面的研究。吴爱群[1]选择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中心静脉导管溶栓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护理资料及感染、血透血流量、并发症等发生情况。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3~6个月,其中8例发生导管血栓,作者分析,血栓形成原因包括:早期纤维鞘形成2例、导管弯曲3例、导管压迫1例、导管位置不良2例。6例经尿激酶溶栓治疗成功,溶栓成功率为75.00%,2例溶栓治疗失败后拔出中心静脉导管。4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5.00%。

关于尿激酶微泵泵入治疗效果的研究。赵子强等[2]观察微泵泵入尿激酶治疗长期血透导管堵塞再通的疗效,对12例次长期血透导管栓塞的患者进行研究。使用尿激酶1万U加30 mL生理盐水以5 mL/h的速度微泵泵入长期血透导管维持,持续6 h,观察再通效果。结果显示,12例患者在治疗6 h后导管恢复通畅,溶栓复通成功率高,达到100%。而且,治疗结果更令人振奋的是,12例患者,全部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是,外周静脉置入长期血透导管栓塞后,可以采用微泵泵入尿激酶溶栓通管法,治疗后,导管仍可获得再通,对于患者而言,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顾雪莲等[3]探讨应用尿激酶对长期置管并发血栓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选择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长期置管并发血栓的29例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30 min、滴管、封管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9例患者中有26例效果明显,可以保持充足的血流量。结论是,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后,能保持充足的血流量,达到透析效果,延长导管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殷雪平[4]撰文探讨应用不同剂量尿激酶泵入治疗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者40例,随机进入不同剂量尿激酶组,10万组、25万组,使用微量泵泵入治疗导管功能不良。结果显示,尿激酶25万组,20例置管患者使用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溶检,平均1.45次成功,尿激酶10万组20例置管患者使用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溶检,平均2.05次成功。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是,采用尿激酶泵入剂量为25万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者成功率高,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戴杏娟等[5]撰文分析微泵推注速度与溶栓效果的关系。研究者将18例长期血透导管功能不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例,均给予每周3次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4周为1个疗程。在患者透析前一日,予以生理盐水40 mL含尿激酶10万U血透导管内,微泵持续推注溶栓。三组推注速度不同。其中,A组采用快速推注方法,速度为80 mL/h;B组用中速推注,速度为20 mL/h;C组用慢速推注,速度为10 mL/h。结果显示:尿激酶溶栓效果与推注速度密切相关,中、慢速推注组(持续2~4 h)的导管再通率、透析血流量明显优于快速组(持续0.5 h)。因此戴杏娟等认为,如果尿激酶中慢速推注,局部血栓可以受到导管内高浓度药物长时间持续作用,因此,纤维蛋白凝块彻底水解,血栓溶化,导管再通;而快速推注,则会使药物短时间内迅速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对局部管腔内血栓作用时间短,达不到彻底溶栓的目的。研究还发现,在透析间期,采用微泵,中慢速给双腔导管内持续推注尿激酶,持续2~4 h,不良反应少,导管再通率高,溶栓效果明显。

陈益峰等[6]探讨3种不同溶栓方式在带涤纶套的血透长期导管使用中的临床价值,研究选择带涤纶套的血透长期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常规肝素生理盐水(5000 IU/mL)封管,B组定期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C组采用尿激酶5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通过输液泵分别输入导管的动脉及静脉端,连用5 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观察三组血液透析12周、24周导管血流量、通畅率、透析充分性(Kt/v)、抽吸不畅例次、动静脉反接例次、更换导管率以及并发症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平均血流量、Kt/v值均明显增加,抽吸不畅例次明显减少(P<0.05),而C组平均血流量、24周导管通畅率以及Kt/v增加更显著,而抽吸不畅例次、动静脉反接例次以及导管相关感染显著降低(P<0.05),三组患者出血、消化道反应、头痛等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尿激酶输液泵输注溶栓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既可溶解血栓,又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2 尿激酶临床治疗的护理

吴爱群[1]认为,中心静脉导管是血液透析中的一条血管通路,导管位置不良及导管弯曲或压迫、早期纤维鞘形成均可导致血栓形成,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及导管感染,确保血透中血流量。为保证血液透析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其他并发症发生,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关注,监控血栓形成情况,而且刻不容缓地开启溶栓治疗,必须措施科学严谨,及时有效。

赵子强等[2]提示,为防止栓子脱落的危险,在应用微泵泵入尿激酶溶栓治疗时,泵入速度至关重要,速度要慢。泵入速度慢,尿激酶才能充分发挥溶栓作用,否则有栓子脱落等情况发生。除了泵入速度需慢速进行,他还主张,采用微泵泵入尿激酶溶栓通管法,应用尿激酶剂量应少,可以5 mL/h微泵泵入维持,长时间维持着,加上泵入速度慢,栓子脱落可能性很低或无,出血的发生也少之又少。

在临床中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时,护理人员必须时刻注意患者有无并发症出现,有否出血等。顾雪莲等[3]在文章中说明,对病例的选择应较为谨慎。而且,在溶栓治疗的同时,必须对患者全面进行血压、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的监测,防止患者出现异常。

陈益峰等[6-8]认为,导管相关菌血症及败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导管内血栓和纤维鞘形成,为细菌及各类微生物的定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必须积极防治,对患者疗效至关重要。

3 结 语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实践的进步,关于尿激酶相关研究会层出不穷,期待能更好帮助患者解除痛楚,达到治疗目的。

猜你喜欢

泵入血透血流量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与分析
血压正常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微量泵入的疗效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持续泵入奥曲肽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抖腿是健康行为
米力农联用呋塞米和多巴胺静脉泵入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