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津润燥”法论治便秘

2019-01-06曹雯张肖敏

中医药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桃仁津液大肠

曹雯,张肖敏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2.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便秘是指大便干结或者排便不畅,便而不爽的一种疾病。现代人由于情志失调、过食肥甘厚腻、环境及社会影响,便秘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虽然西医通过给予乳果糖、镁类泻剂、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但是长期使用仍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中医治疗便秘也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笔者总结整理临床对便秘的辨证治疗思路,现归纳如下。

1 诸脏共同致病,首责于肾

便秘的病位在大肠,大肠虽然为传导之官,主传糟粕而不藏,但是却与肺气的宣降、脾的升清降浊、肝的通调周身气机、肾的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主要是有以下病因:①在肺:肺为娇脏,与大肠互为表里,大肠传导糟粕依赖于肺的肃降,同时肺气的宣发也能助大肠的津液布散,在《医经精义·脏腑之官》当中就提到“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其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这一观点。若表邪侵袭,肺失宣降,内生痰热湿浊,壅滞大肠,轻者则表现为鼻鸣干呕、流清涕、胸闷憋气,重者表现为咳喘频作,时不能安,同时必然兼见腑气失畅,大便秘结的临床症状,常予杏仁、瓜蒌仁等润肺下气;肺阴不足者,可加麦冬、石斛、南北沙参等滋阴润肺;肺热较盛者,可予石膏、生大黄等;若痰浊壅盛,可加半夏、陈皮、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等祛痰通腑。此谓“上窍开泄,下窍自通”之意;②在肝:肝主疏泄,通调周身气机,《医学入门》中云:“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现代人因为情志、心理等影响,肝疏泄气机不畅,从而影响了腑气的正常升降,出现了便秘的症状。这类患者大多为女性,性格多内向不多语或急躁易怒,临床多见三至五日为一行,日久便成慢性便秘。《金匮要略》中有这样的描述:“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舌上白苔者,可予小柴胡汤。”临证之时根据患者气郁程度,常以小柴胡汤、六磨汤、逍遥散等方剂灵活加减,喜用合欢皮、香附、佛手片、枳实、木香、青陈皮、槟榔等,尤其是合欢皮这味药,具有养心安神、滋阴解郁、疗痤疮的作用,特别适用于便秘日久所苦,精神烦躁,睡眠较差,面部痤疮的患者。由于肝脏体阴而用阳,在用药时可给予当归、白芍等养阴柔肝之品,以防肝阴受损。③在脾: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升清降浊,运化水谷精微布散津液的同时,也推送糟粕下达大肠。若脾失健运,一方面,脾气无力推动,传输无权,同时脾主肌肉,周身肌肉无力,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失常,也会出现便秘;另一方面,由于脾布散津液功能失常,肠道干涩,导致糟粕能停。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体弱或病后产后之人,多是以腹胀不适,口淡,胃纳平平,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齿龈、甲床色淡等,治疗之时多以健脾益气为主,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常予黄芪升清阳,补中气,升麻、柴胡升脾阳和肝气,共奏补气之效。同时,治疗时注重五味治五脏,五味于肺,以苦、辛泄之;于脾,以甘缓之,以苦泻之;于心,甘以泻之;于肝,以辛散之,用辛补之;于肾,以苦补之、苦坚之,以辛润之。五味作用于五脏,泻五脏之火,滋五脏之水,水火协调,津液充足通利,大便方能得以顺畅[1]。

肾主五液,司二便,大肠的传导功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理由有三:一、若肾虚无力,则无法气化,失于开阖,作强无力,则大便秘结;二、若肾阳虚衰,大肠属金,顽金须火煅,而火微使得阴幽之气闭塞,大肠无法传化水谷。“如大溪巨壑,霜雪堆积,结成冰冻,坚厚莫开,倘得太阳一照,立即消化,非大肠有火则通,无火则闭之明验”[2];三、肾阴亏虚,阴火作祟,肾为肺之子,肺与大肠互为唇齿,肺处上焦,诸脏腑之火皆相逼,无肾水灌注,肺金立化,大肠必定干涩。 陈士铎认为:“五脏有脏火,七腑有腑火,火到之所,同气相亲,故其势易旺,所异者,水以济之也。而水止肾脏之独有,且水中又有火也。水之不足,安敌火之有余。”[3]所以他认为“肾有补无泻”。在治疗之时,以“补”为主,根据患者自身特点进行裁化,如肾阳不足,予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鹿角胶等;肾阴虚者,予熟地黄、山萸肉等。

2 润燥疏津

在临床中治疗便秘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患者都存在津液敷布失常,但若单纯从“火邪作祟,肠道干燥”的病机角度思考,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结合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伤燥门》中所说“但以润治燥,不求病情,不适病所,犹未免失于粗疏耳”。 中医讲存在两个方面,即“失荣”和“失通”。“失荣”是由于津液不足、阴液亏虚所致;“失通”乃是津液流布失常,并非津液的真正不足。所以疏津之意,不单单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同时也是从温阳、活血、补益气血等方法,来达到使患者津充气足,脉道通利,津液流布,从而使津液能充养于五脏,“燥”也自然得解[4]。

2.1 清热润燥

患者素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脾虚生湿,日久郁热,下移大肠或者由于阳明火热,胃热下移,或引动诸经相火,导致大肠传导失司。热结阳明者,根据痞、满、燥、实的临床特点,选择承气类方剂加减;而火邪日久损耗真阴,多表现为粪便干燥如羊屎状,口干,舌红,脉细等,治疗上以“增液行舟”为大法,多选用麦冬、玄参、生地黄等,同时选用桃仁、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等,此类药物含有丰富的植物油脂,有润滑软化大便的作用,柏子仁同时也是补心之药,能交通心肾。而临床上还有一类患者为阴虚夹湿型,虚实夹杂,在治疗时同时要于清热利湿之剂,如车前子、茵陈、泽泻之类,“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使邪有出路,从小便尽去。

2.2 活血化瘀

临床常见患者脾胃受损,湿热内生,日久炼液为痰,湿热痰等病理因素相互胶着,蕴滞大肠,导致肠络受损,瘀血内停,又或者是因为气血失常,留于胃肠,团结成块,阻断大肠,隔断糟粕,大肠因此不通,即“颇类蓄血症”。前者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药有地榆、莪术、桃仁、红花、赤芍、大小蓟等。后者主要以抵当汤、抵挡丸类为主治疗。

2.3 温阳通便

气虚之人,常表现为阳气不足的症状,即畏寒、面色恍白、神疲乏力、脉沉、苔白腻等。中医认为阳虚则气化不利,无法温煦全身,大肠津液凝滞,可比喻为寒风凛冽,天地冻裂。一得阳光,冰雪融化,春暖花开。在补气的同时,常常予肉苁蓉、菟丝子、淫羊藿、肉桂等补阳以促进津液的流通。

2.4 补益气血

气虚则津液推动无力,五脏六腑皆失于濡养,津血同源,若失血过多,则津液也会变少,肠道濡养不够,引起肠道失司,特别是老年患者素体亏虚,尤以气虚两亏最为多见。治以益气养血,恢复大肠的传导功能是关键,代表以补中益气汤、四物汤等。

3 典型病例

案一、患者某,女,25岁。2017年9月2日首诊,诉大便艰涩一年余。患者北方人,来宁一年,大便3~4天一行,便时艰涩,粪质干燥,如羊屎大小,平素心烦易怒,常有胸闷口苦,常觉咽部有痰,咯吐不畅,晨起尤甚,纳食一般,舌质红中有裂纹苔薄白,脉细弦。临证认为此乃少阳枢机不利,肝郁化火,蕴积于肠,耗伤肠道津液,出现便秘。治法应以疏肝泻热为主,兼以养阴。方以小柴胡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药物:柴胡12 g,黄芩10 g,法半夏12 g,赤芍12g,白芍12 g,当归12 g,合欢皮10 g,广郁金10 g,茯苓12 g,炒白术12 g,旋覆花(包煎)10 g,代赭石10 g,炙甘草6 g。共14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7年10月14日二诊:服药后便秘明显改善,大便日行一次,艰涩不再,晨起咽部有痰,较黏稠,难咯,睡眠欠佳。上法继之,加半夏12 g,厚朴12 g,紫苏叶9 g,天门冬9 g,麦门冬9 g,酸枣仁30 g,去旋覆花、代赭石。服药7剂后,诸症皆除。

案二、患者某,女,37岁。2017年8月12日首诊,自诉便秘6年余,口干,常有皮肤长痘,脘腹时胀硬,矢气则舒,舌红,舌体偏瘦,苔根薄腻,脉弦细。治法:六腑以通为用,方药:当归20 g,羌活6 g,防风6 g,生大黄(后下)3 g,皂角刺3 g,桃仁6 g,郁李仁10 g。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7年9月2日二诊:患者带药赴西藏,服药后每天大便1次,腹部胀尚适。回宁后,大便又少,口干晨苦,舌尖红,苔薄黄味腻,脉细弦。治法同前,以泻火通便为主。方药:金银花10 g,全当归20 g,黄芩10 g,生苡仁30 g,赤小豆30 g,生大黄(后下)6 g,郁李仁10 g,桃仁6 g,徐长卿20 g。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7年9月9日三诊:患者服药后口苦已平,仍觉口干,每日大便1~2次,大便成形,舌尖偏红,舌苔薄黄,脉细弦。治法同前,9月2日方去皂角刺,加知母、黄柏各10g。共14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7年9月30日四诊:患者诉大便日行1~3次,便溏,口干口苦,腹胀时有,舌尖红,苔薄,脉细弦。拟方健脾泻热为主。方药:潞党参20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猪苓30 g,黄连10 g,陈皮10 g,大腹皮15 g,泽泻15 g,焦山楂30 g,火麻仁10 g,郁李仁10 g,桃仁10 g,焦山栀12 g,枳壳12 g,大黄(后下)3 g,生甘草10 g。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7年10月21日五诊:服药后口苦已除,坚持每天3 g大黄,大便日行一次,近觉口干,腹胀较前明显减轻,舌质偏红,苔根薄微黄,脉弦。前法继之巩固,9月30日方去猪苓、大腹皮、泽泻、郁李仁、桃仁、焦山栀,改黄连6 g,炒枳壳12 g,加炒黄芩10 g,神曲15 g,玄参15 g,麦冬15 g,杏仁12 g,车前子(包煎)12 g。2017年11月4日六诊诉便秘之苦已除,后随访3月无复发。

猜你喜欢

桃仁津液大肠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桃仁和酒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嘴唇干裂用桃仁
嘴唇干裂用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