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探讨

2019-01-05张云凯刘泽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口蹄疫规模化

张云凯 刘泽

(1,河北省高碑店市农业局074000;2,河北省保定市畜牧工作站071051)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我国奶牛养殖数量逐渐增多,许多地区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但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导致奶牛内科病、外科并病、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当奶牛患有相关的疾病时,不仅影响奶牛生产性能,还造成严重的经济下降,严重可以引起奶牛死亡,同时也影响我国奶牛业的发展。因此,规模化养殖场中奶牛相关疾病的防控成为奶牛养殖过程的重点。因此,奶牛相关疾病防控对我国奶牛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1 规模化养殖场中奶牛发病原因与分析

1.1 饲养模式因素

规模化养殖场中饲养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奶牛生物学特性不了解,饲养管理技术水平落后,饲料配比不合理,营养水平不均衡,导致奶牛体质下降,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外界环境条件改变时会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1.2 管理模式因素

奶牛养殖过程中,为了预防相关疾病,在养殖过程中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牛奶抗病能力下降,破坏奶牛体内相关的物质代谢,破坏机体防御屏障,导致相关细菌和病毒入侵机体,导致相关疾病发生与流行,同时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也使相关细菌等病原菌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影响其治疗效果。

1.3 传染疾病防疫制度因素

饲养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奶牛相关传染性疾病认识不到位,相关传染性疾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不合理,导致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如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

1.4 引种因素

为了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引进外国或外地奶牛品种,在引种过程中,对相关疾病的检测不到位,引过来的奶牛品种携带相关疾病,如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与之混合饲养,导致疾病在规模化奶牛场中传播与流行,引起其他奶牛感染。

2 规模化养殖场中奶牛常见疾病的类型

规模化养殖中由于对相关传染性疾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不合理,导致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如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尤其是饲养密度大的规模奶牛养殖场,一旦发生相关传染性疾病后,给养殖场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奶牛常见传染性疾病类型进行介绍,给该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意义。

2.1 奶牛口蹄疫病

口蹄疫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危害偶蹄动物,对奶牛的危害较严重,主要引起奶牛发热、鼻镜、蹄叉、乳房皮肤等多个部位出现水泡和溃烂,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对幼畜造成严重的心肌炎,死亡率较高。成为危害奶牛业主要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治疗没有有效的药物,主要通过多价疫苗进行相关免疫,规模化奶牛场中应通过检测抗体水平进行淘汰与免疫,减少该病的发生与流行[1]。

2.2 奶牛布鲁氏菌病

奶牛布鲁氏菌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细菌性传染病,为我国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主要引起奶牛死胎、流产、睾丸炎、关节炎等,该病也是主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对该病进行定期免疫,预防该病发生与流行,对奶牛定时检测,淘汰阳性群体,对奶牛群体进行净化。

2.3 奶牛结核病

奶牛结核病我国的二类动物疫病,主要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奶牛一种慢性呼吸道性疾病,该病传播途径广泛,可以感染多种动物,也是重要的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当奶牛感染结核病后,主要出现渐进性消瘦,呼吸困难,临床常见奶牛结核病主要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为主。对奶牛结核病通过结核菌素实验定时检测,淘汰阳性群体,对奶牛群体进行净化[2]。

3 规模化养殖场中奶牛疾病的综合防控

3.1 加强饲养管理

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必须加强平时饲养管理制度,根据奶牛不同的阶段营养需要合理配比饲料,满足其营养需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3.2 加强消毒和检疫

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必须实行封闭管理制度与环境卫生制度,对进出牛场的人员、车辆、饲草、饲料等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制度,对牛舍、运动场及用具进行严格清洗制度和消毒制度,保持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清洁干净。对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进行定期检测,淘汰阳性奶牛,净化奶牛。同时,做好规模化奶牛养殖中奶牛的驱虫、灭鼠、灭蝇工作。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口蹄疫规模化
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