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贵荣针刺治疗多发性疖肿案*

2019-01-05东贵荣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疖肿大椎血海

鲍 迪 东贵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437

东贵荣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从事针灸临床与科研工作四十余载。余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多发性疖肿验案与同道分享。

冯某,女,53岁。主诉:身上多发性疖肿3年,加重2个月。患者三年前背部肩胛处突然出现红肿痛的小硬节,逐渐结节肿大隆起,几天后结节中央变软,并出现黄白色小脓栓,三四天后脓栓破裂,脓液流出,逐渐痊愈。曾在多家医院以疖病治疗,效果不显,遂来我院针灸科就诊。刻下:背部、小腿处部、食指掌指关节部多发性疖肿,肿块隆起较浅,跟盘散漫,疖肿尚未破溃处颜色紫红,破溃处伤口颜色紫黯,体弱无力,畏寒肢凉,夜寐尚可,大便溏,小便调,面黄少华,舌紫黯、苔白,脉细涩无力。查体:背部、小腿处、掌指关节出可见多个甲盖大小结痂,直径约3cm大小结节,表面紫红,部分破溃,伴脓血性渗出,局部肤温正常、触痛明显,无特殊臭味。血、尿和粪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沉,肝胆脾双肾彩超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病原学检查:分泌物涂片见少许革兰氏阳性球菌,培养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均未见真菌。诊断:多发性疖肿。证属气虚血瘀型。治法:以补气益气为主,兼以活血行血。取穴:百会、神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血海、足三里、地机、三阴交、太溪、太冲、大椎、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使用0.25mm×40.00mm规格毫针,取患者坐位,针刺百会、大椎、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然后仰卧位,中脘、血海快速进针,针感分别传至背部和大腿部深层部位后,快速提插捻转1min。其余穴位按照国际标准化方案的针刺角度、深度常规治疗,留针30min。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第2个疗程后,脚踝部手部疖肿已经全面好转,仅剩后背肩胛部尚有未愈合的溃面,且无发出新的疖肿,4个疗程结束,恢复如常。随访6个月,未复发。

按:本病属中医学“多发性疖”的范畴,又称“多发性疖肿”。中医学认为,痈疖之病,大都肿势局限,焮红疼痛,以阳证为主,但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之后易转化成阴证痈疖,隆起较浅,根盘散漫,颜色紫黯。根据本患者的临床表现,证属阴性痈疖之范畴,其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治以益气活血法。东氏认为,脾胃虚弱,气血失衡乃是阴证疖肿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所选中脘为胃经经气汇聚之募穴,性主调和,功在脾胃,故刺之能调理脾胃之功能,并配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天枢、关元、气海用以健脾益气,脱毒生肌;配以百会、太冲使清得升而浊自降。《灵枢·百病始生篇》曰“阴络伤则血内溢”,多发性疖肿疮面反复破溃,气滞血停,形成瘀血。血海为脾血归聚之海,是治疗同血分有关的皮肤病的重要穴位,与膈俞、大椎配伍长于治疗上半身之瘀血,血行则溃口愈合;与神门、地机、太溪、肝俞、肾俞配伍强于补脾虚之不固,肝肾之阴亏,心脾同调,血满则体魄强健。本案穴位远近相配,头体同调,阴阳气血脏腑共治,体现了东贵荣教授阴阳调衡针法的治病思想。

猜你喜欢

疖肿大椎血海
艾灸大椎、百劳、涌泉穴缩短静脉输液反应病程的疗效观察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赵国岑主任中医师治疗疖肿经验*
候为贵 手机 “血海” 突围
血海穴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