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元升白汤防治妇科恶性肿瘤TC方案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观察

2019-03-26吕加敏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时间段白细胞粒细胞

吕加敏 周 欢

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 嘉兴 314000

TC化疗方案是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重要辅助治疗之一,但均存在较高的以中性粒减少为主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1],严重影响治疗及预后。临床上治疗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的一线药物是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针(rh G-CSF),但其价格较高,且作用时间短,停药后易反复,同时还可引起皮疹、骨痛等不良反应。本观察主要以自拟养元升白汤加减防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TC方案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TC化疗准入标准:①化疗前白细胞(WBC)均>4.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均>2.0×109/L,血小板(PLT)>100.0×109/L;②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况(ECOG PS)评分<2分;③体力状况卡氏评分(KPS)>60分。中医辨证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诊断学》[2]制定,气血两虚:证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颜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形体消瘦,肢体麻木,舌质淡白,脉细无力。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排除标准:①有活动性感染、出血倾向、肝肾功能异常等不符合化疗准入标准;②手术前接受过放化疗患者;③药物滥用或依从性差患者。

1.3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经初始治疗手术病理确诊的妇科肿瘤患者40例纳入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中,年龄38~66岁,平均53.05±7.28岁;子宫内膜癌6例,卵巢癌6例,输卵管癌4例,子宫颈癌4例;体质量指数(BMI)24.52±3.45;体表面积(BSA)1.65±0.13m2;KPS75.5±5.89分;中医症状评分54.45±9.78分。对照组中,年龄35~71岁,平均56.1±9.50岁;子宫内膜癌7例,卵巢癌7例,输卵管癌4例,子宫颈癌2例;BMI 22.95±3.43;BSA 1.63±0.13m2;KPS 76±6.63分;中医症状评分53.7±6.96分。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采用紫杉醇加卡铂静脉联合化疗方案。具体方案如下:紫杉醇(Hospira Australia Pty Ltd,进口注册证号H20150350,规格:30mg/5ml),175mg/m2,静脉维持3h,随后使用卡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181,规格:100mg/10ml)。曲线下面积(AUC)=5,静脉维持大于1h,第1天。3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养元升白汤加减。基本方:黄芪、灵芝、熟地、鸡血藤各15g,补骨脂、女贞子、墨旱莲、山茱萸、南沙参、北沙参、菟丝子、炒白芍各10g。随症加味:胃纳不振加广木香5g,炒谷芽、炒麦芽各15g,党参10g;便溏加炒扁豆、石榴皮各10g;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大黄、炒枳壳各10g;阴虚内热明显者加石斛、麦冬各10g,芦根15g;失眠者加酸枣仁10g,夜交藤、茯神、青龙齿、紫贝齿各15g;烘热汗出者加代赭石、生地、煅龙骨、煅牡蛎各15g,地骨皮10g;情志不畅,易抑郁者加淮小麦30g,红枣15g,石菖蒲10g。由本院煎药室统一煎制,1剂2袋,每袋200ml,早晚各1袋,餐后30min口服。于化疗当日始每日1剂,14剂为1个疗程。

观察周期为手术后2个化疗周期。观察周期中若血常规中出现白细胞计数<4.0×109/L或中性粒细胞<2.0×109/L,立即予rh G-CSF(瑞白针100μg)皮下注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①外周血象变化:分别记录第1次化疗前(T1)、第1次化疗停药第3日(T2)、停药第20日(T3)、第2次化疗停药第3日(T4)、第2次化疗停药第20日(T5),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加入含ETDA抗凝剂的真空管中混匀,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WBC、NE计数。②中医症状积分评价疗效:评分项目共5项,分别为神疲,乏力,自汗,头晕眼花,面色口唇,临床按无、轻、中、重4级评定,分别记0分,3分,6分,9分。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值下降≥2/3;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值下降≥1/3,但<2/3;无效:未达有效标准。③2个化疗周期中rh G-CSF的总使用剂量。

3.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白细胞计数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白细胞计数比较(±s,×109/L)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白细胞计数比较(±s,×109/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5 4.49±1.95*3.73±0.85例数20 20 T1 6.65±1.65 5.90±1.66 T2 4.95±1.17 4.39±1.01 T3 4.85±1.07 4.28±1.43 T4 4.02±0.73 3.53±0.839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s,×109/L)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s,×109/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5 2.99±0.96*2.41±0.67例数20 20 T1 4.78±1.49 4.17±1.56 T2 3.75±1.20 3.42±0.88 T3 3.22±0.97 2.77±1.06 T4 3.18±0.84*2.58±0.96

3.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见表2。

3.4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3.5 两组患者2个化疗周期中rh G-CSF剂量的比较:2个化疗周期中,观察组平均使用rhG-CSF剂量1350.00±636.57μg,对照组平均使用 1747.50±607.96μ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平均使用的rh G-CSF剂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3.6 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服用中药后出现中度恶心呕吐,多为自限性,继续用药恶心呕吐症状消失,考虑与药物口感不适相关。

4 体会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经历疾病本身及手术带来的多重打击,耗伤气血,正气虚损。而化疗药物属于“热毒之邪”,内侵人体后易伤阴耗气,损精灼液,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严重影响气血生化之源[3]。中医古籍无“白细胞减少症”的称谓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属于“虚劳”“血虚”病证。化疗后白细胞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后l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点[4]。这一规律正有利于中医充分发挥“治未病”的优势,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系本虚标实证,病机以阴阳气血亏虚为本,术后化疗早期以气血俱亏为主,瘀血、热毒为标,病位责之脾肾,治当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5]。本研究自拟养元升白汤,以黄芪、灵芝补气养后天之本,气旺能生血,以裕生血之源,肾藏精,主骨生髓,精髓生血,以补骨脂、女贞子、山茱萸、墨旱莲、菟丝子补肾之阴阳养先天之本;芍药、熟地补血;南、北沙参养阴增强养血之力;鸡血藤活血补血。方中鸡血藤被称为“血分之圣药”,在《饮片新参》记载:“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动物实验[6]发现,鸡血藤醇提物可促进辐射小鼠外周血象的恢复,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改善造血微环境,故用作针对白细胞减少的特效药。女贞子合墨旱莲为二至丸,具有补益肝肾、滋阴补血之功效。研究发现,二至丸中有效组分红景天苷具有良好地提升外周血中的粒系祖细胞数量、提高血清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等作用[7]。全方贯穿“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治则,益气养血,滋阴助阳,温补元气共同促进白细胞的恢复。本研究应用自拟养元升白汤加减防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2个化疗周期后白细胞计数高于单独西药化疗组,且减少了rh G-CSF使用剂量,改善中医证侯评分。综上,中药养元升白汤对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可能较单独的西医常规治疗更具一定优势,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好,临床使用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时间段白细胞粒细胞
白细胞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不同时间段颅骨修补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31例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