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围手术期食管癌用药规律
2019-03-26陈海滔姚庆华
王 燕 陈海滔 姚庆华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3 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22
食管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14年我国新发食管癌病例25.8万例,死亡病例达19.3万,5年生存率低[1]。食管癌可归属中医学“噎膈”范畴[2],中医药在食管癌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围手术期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恢复[3]。基于现有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全面搜集与整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提炼出中医药治疗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疗效提供依据和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检索: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维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自2006至2015年关于中医药治疗围手术期食管癌相关文献资料。
1.2 检索方式:高级检索,选用主题词“食管癌”“食道癌”“噎膈”并且分别并含主题词“中医药”“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根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手工排检。
1.3 纳入资料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有关中医药治疗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②随机对照或半随机对照研究;③采用中药、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均可。排除标准:①资料来源不清,与临床实际情况明显不符者;②动物实验、药理研究、个案报道、医案、综述、会议论文及经验介绍者;③中医治疗单纯采用针灸、气功等非药物治疗的文献。④研究内容相似的文献。
1.4 数据规范化处理:方剂统计规范:①方剂名相同,但加减药物不同,按数方统计。②一个证型使用一个及以上方剂,按1方统计。药物统计规范:中药名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进行统一规范。
1.5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的频数分析对中药进行统计;采用Clementine12.0中的Carma算法对药物间的相关性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后,共31篇文献入选,涉及方剂31首,药物共100种,总用药频次为263次,分属16大类中药。
2.2 药物频次分析: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并计算其使用频率,根据药物的频次大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最常使用的前6味中药为甘草、厚朴、白术、茯苓、黄芪、木香。常用20味中药的具体使用频次及频率,详见表1。
表1 常用20味中药的使用频次及频率统计
2.3 药物类别分析:对100味中药进行类别分类,得出16大类药,并计算其使用频次和频率。从药物功效所占比例分析,补虚药所占比例最大(28.5%),其次为理气药、清热药、化湿药、消食药。详见表2。
表2 常用10类药物频次及频率统计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对及药组分析:运用Carma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药对及药组间的配伍关系。筛选支持度≥20%,置信度≥60%,提升度>1的药对关联规则,结果共得到关联规则14组,其中甘草-白术和甘草-茯苓为置信度最高的药对,其次为厚朴-枳实。甘草和白术-茯苓为置信度最高的药组,其次为茯苓-甘草和白术、白术-甘草和茯苓。见表3。
表3 药对关联规则分析
3 讨论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是临床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属于消化道重建,术后对患者消化道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功能障碍[5]。中医药在食管癌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不同医家对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的证候分型各有见解,目前难以形成标准化共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的核心药物、常用药对及用药规律进行探析,可为规范围手术期食管癌的中医治疗及临床用药提供帮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主要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理气药、清热药、化湿药和消食药等。其中,补虚药主要以补气药和补阴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血药。根据常用药对及药组分析显示,甘草-白术-茯苓是最常用的药组,该药物的组成是四君子汤主要成分。四君子汤出自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组成,主要起到益气健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食管癌术后患者,由于无法正常进食,导致脾胃功能受损,临床可表现为胃食管反流、胃排空障碍[6],甚至出现胃瘫综合征。中医学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脾胃互为表里,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失健运,则气血不生,进一步导致机体气血亏虚的表现。由此可见,健脾益气,滋阴养血是治疗围手术期食管癌的第一大法。同时,基于用药频次及药组分析,大黄、芒硝和厚朴-枳实药对正是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承气汤类方最早记载于《伤寒论》的阳明篇,具有通腑行气之功效。此外,消食药的应用,有助于增加患者消化能力。因此,在健脾益气的同时,辅以理气通腑、消食化积,起到补而不滞的作用。基于数据分析处理还发现清热药、化湿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在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亦较多。在临床上,食管癌术后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因此以清热解毒、化痰祛湿、止咳平喘等药治其标,有助于祛邪治疗。
综上,围手术期食管癌为本虚标实证,其病机以气血两虚为本,气滞、痰浊、湿热为标,病位主要责之脾胃,治则当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健脾益气、滋阴养血、理气通腑为其基本治法,甘草、白术和茯苓是核心药物。同时经方如四君子汤、承气汤、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等也是临床常用方药。该研究为临床用药规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但对于围手术期食管癌的证候规律、药证对应规律等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