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景茂教授运用止嗽方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2019-01-05李岚陈华俞景茂
李岚, 陈华, 俞景茂
止嗽散出自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咳嗽》,辨证加减运用,可治新久咳嗽,无论外感内伤,皆可用之。该方“温润平和,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又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药极轻微,而取效甚广”[1],确为临床治咳良方。俞景茂教授以止嗽散为基础,加上杏仁、炙冬花、浙贝、川贝等拟成止嗽方在临床辨证加减运用,疗效显著。
1 止嗽方配伍分析
俞景茂教授认为止嗽散用药充分注意到肺为娇脏的生理特性,治疗在于顺应肺之性能并恢复其生理功能,袪邪安肺。本方之配伍,以荆芥辛香解表,桔梗开宣肺气,白前降气化痰,升降相伍,紫菀化痰止咳,温润不燥,百部润肺,化痰止咳,陈皮化痰,甘草调和诸药,甘缓宁嗽。故本方具有宣降肺气、润肺化痰止咳之功,且性味平和,不论施于何证,该方体现的宣、降、润、化之功不变,再结合病证性质,或散风热,或清肺热,或重化痰,或泄郁火,或润肺养阴,以适应不同咳嗽的治疗。
俞景茂教授以止嗽散为基础,加上杏仁、炙冬花、浙贝、川贝而拟止嗽方:桔梗4.5 g,炙紫菀、荆芥、百部、陈皮、杏仁、白前、浙贝各6 g,炙冬花9 g,川贝、炙甘草各3 g。加杏仁以降逆化痰,浙贝以清肺止咳,川贝以润肺止咳,炙冬花以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增强了止嗽散降逆止咳化痰之作用。
2 止嗽方加减应用
2.1 治疗肺热咳嗽 止嗽散并非直接用于肺热咳嗽治疗的主方,但小儿纯阳之体,易致肺热咳嗽。可取本方宣降之功,透解邪热,且润而不伤津液。肺热灼津为痰,肺郁不宣则津液失于敷布而为痰,本方可宣肺化痰。应用时去荆芥、白前,加黄芩等以清肺热,咳重加麻黄、杏仁,痰黄而黏者加瓜蒌、桑白皮清肺化痰散结,咽红而痛者加牛蒡子、蚤休、射干。
2.2 治疗痰湿咳嗽 《医学心悟·咳嗽》指出:“若湿气生痰,痰涎粘稠者,用止嗽散,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枣以祛其湿。”临床症见咳嗽痰多色白,喉间痰鸣,体胖肌松,舌苔白而偏腻,常加二陈汤,以宣畅肺气,燥湿化痰。若痰湿咳嗽日久,脾失健运,出现食少便溏,腹满,倦怠乏力,可遵《医学心悟》之说,合用异功散施治。
2.3 治疗阴虚咳嗽 多见于热性病、肺炎、燥邪伤肺或久咳后,致肺阴耗损,临床见干咳少痰,久咳不止,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象细数等症。常在止嗽方基础上加上北沙参,玉竹、铁皮石斛以养阴润肺,天花粉养阴清热生津,如盗汗恶热者加地骨皮以清肺除蒸,如大便干结者加生地、火麻仁滋阴润肠,如久咳无邪者,加五味子以敛肺止咳。
2.4 治疗风咳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发病明显上升[2],中医当属介于外感与内伤咳嗽之间的一种虚实挟杂型的咳嗽,其特点是反复咳嗽,多因外感或内伤饮食诱发而咳[3]。但临床所见常寒、热不明显,俞景茂教授认为可将其辨为“风咳”,风性善行而数变,患儿除咳嗽外,常有鼻痒、目痒、肤痒等症候。应用本方以清肃肺气,并在治疗时应加用祛风抗过敏之品。常有较好疗效。此类咳嗽往往容易反复,症状缓解后,以补肺固表,疏风养血之法缓图以改善过敏体质。降低血中IgE,过敏体质改善是防止咳嗽反复不愈的根本。此方可使咳嗽好转,但是否能降低血中IgE,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3 验案举例
3.1 支原体肺炎恢复期案 患儿男,5岁,2009年2月3日初诊,患儿因咳嗽2月余就诊。患儿2月余前因患支原体肺炎而住院治疗,胸片示肺炎,查肺炎支原体DNA阳性,曾高热持续不退,经阿奇霉素静脉滴注1周治疗后好转,但咳嗽2个月未已,已服阿奇霉素3个疗程,咳嗽迁延,咽痒痰少。查体:一般可,气平,咽稍红,心肺听诊无殊,脉浮数,舌红,苔花剥。治拟: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处方:北沙参、生山楂、百合各9 g,铁皮石斛、杏仁、制玉竹、麦冬、黄芩、丹参、炙冬花、紫菀各6 g,川贝、炙甘草各3 g,7剂,水煎服。2009年2月10日二诊:咳嗽未已,喉中有痰,咽红,心肺听诊无殊,脉浮数,舌红,苔薄白。治拟清肃肺气,疏风利咽。处方:桔梗、陈皮各4.5 g,紫菀、荆芥、百部、白前、杏仁、炙冬花、黄芩、制半夏各6 g,浙贝9 g,川贝、炙甘草、炙麻黄各3 g,7剂,水煎服。服药后患儿咳嗽明显减轻,三诊后咳嗽痊愈。
按:支原体、腺病毒等感染近年来在儿童中发病呈上升趋势[4],经抗生素等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但部分患儿可出现慢性的咳嗽[5],再服抗生素治疗往往疗效欠佳。研究证实支原体、腺病毒等感染除可引起黏膜损伤外,激活的B淋巴细胞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增加气道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趋化性,部分可发展为哮喘[6-8]。因此,感染后咳嗽患儿常出现气道高反应性症状如咳嗽、喘息,而且持续时间长,甚至可发展为哮喘。该患儿支原体肺炎高热1周始退,热盛则伤津,咳嗽迁延2个月未愈,咳久则耗伤肺气,亦伤肺津,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故咳嗽迁延。经治疗后,肺热虽减但未清。痰少,舌红,苔花剥均为肺阴亏耗之象。故初起以沙参麦冬汤养肺阴。继以止嗽方加上炙麻黄等药止咳祛风,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俞师认为此类患儿虽无喘鸣,但其气道仍处于高反应状态,应用炙麻黄所含的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降低气道高反应[9],使咳嗽渐愈。俞师认为此类感染后咳嗽一定要早治,否则易发展成为哮喘。
3.2 咳嗽变异性哮喘案 患儿男,6岁,2008年12月24日初诊,患儿因反复咳嗽3月余就诊。患儿咳嗽3月余迁延不愈,晨起及夜间易咳,阵发性咳嗽,痰少,咳剧时常有呕吐,无气促,无喘息,无发热,伴鼻塞有涕,曾服用头孢类、阿奇霉素、开瑞坦、顺尔宁、美普清等药,仍反复咳嗽,时有目痒,鼻痒等,胃纳尚可。查体:呼吸平,咽稍红,两肺听诊无殊,舌红,苔薄白,脉浮数。胸片:双肺纹理增多,血IgE升高。患儿既往体质较差,易感冒、咳嗽,有婴儿湿疹史。喜食冷饮和饮料。治拟:清肃肺气,袪风抗敏。拟止嗽方加减治疗。处方:桔梗、炙紫菀、荆芥、百部、白前、杏仁、浙贝、姜半夏、黄芩各6 g,陈皮4.5 g,川贝、炙甘草各3 g,炙麻黄2 g,7剂,水煎服。2008年12月31日二诊:咳嗽仍多,咽红,扁桃体红肿,胃纳较差,汗出较多,听诊阴性,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治拟原方加减。因患儿汗出较多,去麻黄以防开泄过度。加炙冬花以止咳化痰,因咽红,乳蛾红肿,故加三叶青以清热解毒。加生山楂以开胃活血服7剂。2009年1月7日三诊:咳嗽稍缓,咽红已平,胃纳较差,汗出减少,舌红,苔薄白,脉浮数。原方去三叶青继进7剂。2009年1月14日四诊:咳嗽明显减少,略咳,扁桃体肿大好转,听诊阴性,舌红,苔薄白,脉浮数。处方:桔梗、炙紫菀、荆芥、百部、陈皮、白前、黄芩、丹参、杏仁、姜半夏各6 g,炙甘草、蝉衣各3 g,浙贝、炙冬花各9 g,川贝4.5 g,7剂,水煎服。巩固服药2个月后咳嗽未作而停药。
按:《素问·咳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内经》认为:外邪伤肺为咳嗽主因,而就脏腑病机而言,则突出肺和胃的重要性。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小儿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小儿常表现为介于外感与内伤咳嗽之间的一种虚实挟杂型的咳嗽,风邪犯肺,肺失清肃所致,又常因感受风寒、饮食不当后,咳嗽可加剧。
患儿咳嗽迁延3月余,咳甚时呕吐,有婴儿湿疹史,血IgE升高,系过敏体质,当属西医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又喜饮冷,饮冷则伤肺败胃,故患儿极易外感,引发咳嗽加剧,咳剧时呈呕吐,属“风咳”“胃咳”之候。故以止嗽方加减,紫菀止咳、百部润肺止咳,二者性温而不热,润而不寒;桔梗善开宣肺气、白前降气化痰,荆芥疏风解表,亦有抗过敏作用[10];陈皮理气化痰,杏仁降逆止咳,浙贝清肺止咳,川贝润肺止咳,炙冬花润肺下气,甘草缓急和中,调和诸药。起到止咳化痰,疏表宣肺的作用。因患儿咳久,咳甚,加用少量麻黄宣肺,加黄芩清肺,加姜半夏以化痰。风性善行而数变,患儿除咳嗽外,常有鼻痒、目痒、肤痒等证候。治疗时加蝉衣、丹参等祛风活血之品以抗过敏。为防咳嗽反复,症状缓解后,以补肺固表,疏风养血之法缓图以改善过敏体质,疗程不宜过短。
综上所述,俞老师运用本方,灵活加减,治疗咳嗽得心应手。本方之组成均为轻剂清灵之品,因质轻能入肺,气灵善透邪,老师历来强调小儿用药务求轻灵,此方一则治上焦之邪,非轻不举,二则轻可去实,不使伤正。老师认为治咳务使邪去,故即使咳已数月而邪未尽者,不轻用补敛之品,亦以宣肃疏化为主。运用止嗽散看似平淡,但仍从老师临床灵活运用中,见其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