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启仲教授从痰瘀论治小儿难治性癫痫经验

2019-01-05郑宏郑启仲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瘀血难治性癫痫

郑宏, 郑启仲

郑启仲教授为知名中医儿科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临床工作40余载,熟谙经典,对儿科、内科多种疑难病证见解独道。现对老师从痰瘀论治小儿难治性癫痫经验介绍如下。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疾患,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小儿癫痫患病率为3‰~6‰[1]。国际抗癫痫联盟将难治性癫痫定义为,经2种耐受性好的抗癫痫药物单药或联合使用后,患者无发作的持续时间未达到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的3倍或者1年[2]。其中20%~30%的患儿将发展成难治性癫痫[3]。难治性癫痫通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甚至采用生酮饮食、迷走神经刺激、外科手术等手段,但多数仍难以控制。长期反复的癫痫发作不仅增加了患儿外伤、窒息、猝死等风险,而且将会对患儿的认知发育、精神心理造成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中医药在癫痫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与优势,对于小儿难治性癫痫,不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作次数、减轻脑电图的异常,而且可起到调理小儿体质、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4-5]。中医药对于难治性癫痫已经确立了本虚标实,从“风、痰、瘀”进行辨治的方向,治疗上在“熄风豁痰、开窍平肝”,“补肾填精、健脾化痰”,“祛瘀生新、化痰通络”等思路上进行了延伸拓展[6-8]。本人有幸跟随郑启仲教授学习,现将其从“痰瘀论治”角度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经验进行阐述。

1 历史沿革

痰的理论源于《内经》,多称为“饮”“积饮”“汁沫”“水”“水湿”等,《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太阳司夭湿气变物,水饮内蓄,中满不食。”《金匮要略》分“痰饮、溢饮、悬饮、支饮”四类,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大法。至元代朱丹溪又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多由于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常,聚而成痰,进而影响脏腑气血的升降运行而产生诸病。“瘀,积血也”,既指血运失常和经脉中的凝血,也指离经之血凝结阻滞。《灵枢·百病始生》云:“湿气不行,凝血蓄里而不散。”瘀血的形成,可由气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运,或由寒邪内侵、血脉涩滞,或由热邪煎灼、血液凝结,或由外伤、恶血内留而致。痰浊、瘀血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和致病因素,痰来自津,瘀本于血,生理上津血同源、相互滋生,病理上因痰致瘀、相互交结,形成痰瘀互结之证[9-10]。

2 “痰瘀致痫”的病机阐释

痰瘀是常见致痫之源,亦是难治性癫痫的主要病理因素。《丹溪心法·痫》云:“痫证有五无非痰痫壅塞,迷蒙孔窍”;《医学纲目·癫痫》指出“痰在膈间则眩晕不扑,痰溢膈上则眩晕扑倒于地而不知”。《普济方·婴孩一切痫门·候痫法》中论述:“大概血滞心窍,邪风在心,积惊成痫。”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亦力主活血化瘀法治疗癫痫。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成痰,或气郁化火,炼津成痰,可致积痰内伏,蒙蔽心窍致痫;津停为痰,血滞为瘀,素有瘀血停滞脑府,阻碍元神气机,或痫证抽搐之机,伤及脉络,瘀血逆生,血瘀致痫。津血相关,痰瘀同生,因痰生瘀者,痰浊阻滞脉道,妨碍血行,久病入络成瘀,或痰随气行,痰凝气阻,气滞血瘀;因瘀生痰者,瘀阻脉络不通,影响津液正常输布,聚而为痰,或离经之血溢于脉外,气化失宣,津液停积为痰。顽痰瘀血互结,致经络气血瘀滞不通,病程缠绵,反复发作迁延不愈[10-11]。

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特点,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脾以运为用,脾虚生痰,郑老师认为,脾常不足包括脾气不足、脾阴不足,气虚运化失司、气血乏源,阴虚精微不布,从而易出现纳呆少食、大便干结、手足心热、自汗盗汗等症状。对于难治性癫痫患儿,病程较长,其发作类型的多样性、频繁的痫性发作导致患儿精血暗耗、气阴两伤。脾气伤为气伤之始,脾阴伤为阴伤之渐,为难治性癫痫之肇端。古人有“久病必瘀”“久病入络”之说,《医林改错·脑髓说》云:“抽风之症,气虚无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叶天士指出,“经年累月,外邪留着,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血络受损,血溢络外,瘀血停积,脑窍不通,以致精明失主,昏乱不知人,筋脉失养,发为癫痫。

难治性癫痫患儿多易反复发作、病程冗长、日久不愈,而痰瘀互结常贯穿疾病的始终,形成“由痰生瘀,由瘀生痰,痰瘀互结,互为因果”的病机特点。

3 痰瘀的临证论治

中医学有“无痰不作痫”“怪病多因痰作祟”之说,痰邪是致痫之源,以“痰”为主者,治疗当以逐痰化浊、涤痰开窍为主法,再根据痰邪性质不同,可细分为燥湿化痰、健脾化痰、清热化痰、豁痰开窍等,同时注意熄风、化瘀、理气、补肾兼顾,方选涤痰汤加减,常选用石菖蒲、胆南星、陈皮、白矾、清半夏、茯苓、旋复花、竹茹、青礞石等药物豁痰化浊开窍,辅以羚羊角粉、天麻、钩藤、全蝎、蜈蚣等熄风止痉,枳壳、沉香、川芎等行气活血。

“久病多瘀”,久病气血失调、或跌扑损伤等,均可致瘀阻脑络,以“瘀”为主者,治疗应当以活血通络、化瘀止痫为主法,同时兼顾化痰、清热、调畅气机,常选用水蛭、虻虫、鳖甲、地龙、全蝎、蜈蚣、僵蚕、乌梢蛇等虫蚁灵动之品荡涤痼结之凝痰败瘀。痰瘀常互为因果,胶结难解,临证痰瘀共同致病者多见,常配以石菖蒲、天麻、旋复花、竹茹等化痰,桃仁、红花、川芎、乳香等祛瘀之品。

4 典型病例

患儿男,11岁6个月,于2018年11月11日初次就诊。反复抽搐2年为主诉,患儿2年前患病毒性脑炎,病愈半年后出现卒然昏倒、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抽搐等,在某大学附属医院行脑电图检测示:异常儿童脑电图,诊断为“癫痫”。曾服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泼尼松等药物治疗,目前服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近半年发作更加频繁,求诊于郑师,诊见:约每周2次,发作时突然昏仆,牙关紧闭,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发作时有胸闷、眩晕等先兆,醒后尚有头晕,头部刺痛,痛有定处,脾气急躁,面色晦暗,舌苔黄腻,有瘀点,脉弦滑。诊断为痫证,痰热与瘀血互结,阻塞脑窍脉络,治拟清热化痰,活血祛瘀,处方升降散合癫狂梦醒汤加减。处方:炒僵蚕、蝉蜕、桃仁、醋柴胡、香附、赤芍、桑白皮、石菖蒲、川芎、当归各10 g,姜黄、生大黄、姜半夏、青皮、胆南星各6 g,7剂,日1剂,水煎服。继续服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2018年11月18日二诊:服上方后,发作1次,加黄芩12 g,天竺黄6 g,以助化解痰热。14剂,日1剂,水煎服。2018年12月2日三诊,2周无抽搐发作,调治近3个月,继服抗癫痫西药,病情基本控制,已可正常学习,情绪亦较前好转。

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然目前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发作规律尚缺少全面的认识,对于难治性癫痫,其突发性、反复的发作使患儿的身心健康、认知能力受到很大伤害,影响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对癫痫有着独特的认识,并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难治性癫痫是西医学概念,具有病程较长、发作频繁、形式复杂、多伴随认知发育迟缓等特点,属于中医学“痫证”的范畴,但又有区别于普通“痫证”之处。“无痰不作痫”“百病皆由痰作祟”“久病多瘀”,由此可见,痰瘀互结为致痫的重要因素,贯穿于难治性癫痫病程始终,病机特点为“由痰生瘀,由瘀生痰,痰瘀互结,互为因果”,治疗当以化痰、逐瘀为基础,熄风、健脾、补肾并举,随证加减。

猜你喜欢

瘀血难治性癫痫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