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及同期上颌窦内提升的效果分析

2019-01-05胡鹏军

医药前沿 2019年2期
关键词:植体窦内窦底

胡鹏军

(银川市兴庆区石油城燕庆街佳成口腔诊所 宁夏 银川 750006)

上颌后牙区的牙根距离上颌窦相对比较接近,临床中患者的上颌窦底到牙槽嵴顶的高度比较多,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很难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完成常规植入8mm或更高的种植体,后牙在拔除之后普遍存在比较突出的骨缺损问题,植体在植入后也很难确保早期的稳定性[1]。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植体种植效益,本文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及同期上颌窦内提升的效果,具体研究方法与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0例接受上颌后牙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且上颌窦底骨量较少的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案例。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中位数36.7岁。所有患者均无任何系统性疾病或种植禁忌症。手术之前拍摄口腔cbct,所有患者牙槽骨剩余高度为2.6~3.8mm。

1.2 方法

手术之前半小时口服抗生素,并实行常规消毒铺巾,采取局部麻醉后应用微创方式拔牙,尽可能减少对于牙龈和牙槽窝骨壁的损伤,搔刮牙槽窝后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应用多系统配套工具在牙槽间隔备孔,将距离上颌窦底大约2mm作为备孔的深度,备孔到所需要植入的植体直径小一到二钻为止。采用水提升方式提高上颌后牙区窦底,在先锋钻打孔之后采用骨凿挤压扩大,上推上颌窦底,扩大所需植体直径。

采用适当长度与直径的种植植体,拔牙窝和种植体之间的间隙采用自体骨和人工骨粉bio-oss,适当修剪Bin-Gide可吸收胶原膜,在牙槽嵴种植体或骨粉上覆盖Bio-Gide胶原膜,促使完全覆盖骨缺损区并超过2~3mm,严密减张缝合创口。手术之后实行常规抗炎3天,术后10天时拆线。

1.3 观察指标

术后当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分别拍摄X线全景片cbct,记录种植体状态,检查记录周边组织愈合情况以及种植体稳定性,牙龈是否存在退缩或周边炎症问题。

2.结果

50例患者总共植入57枚种植体,术中所有患者均无上颌窦黏膜破裂现象,所有患者术后均存在一定疼痛或轻微肿胀,但无鼻出血案例。术后X线全景片cbct显示上颌窦底的高度提升为3~5mm,57枚种植体在6个月时实行上部修复,成功负载,全景片、根尖片显示种植体与骨结合理想,无任何种植体低密度影像,上颌窦无炎症反应。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认为,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后牙的即刻种植也具备比较高的可行性,同时具备手术次数的优势,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负面感受,即刻种植可以有效的减轻牙槽嵴骨的吸收问题。但是,大多数患者的上颌后牙根与上颌窦底距离并不长,这也是导致牙槽嵴高度问题的主要因素,所以需要采取同期上颌窦底提升手术[2]。当前最为普遍的手术方式主要是以上颌窦前外侧壁径路的上颌窦底开窗提升手术以及内挤压提升、自体骨块移植术等。

有研究显示,上颌窦内提升手术具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时间与治疗成本低等优势,以往认为这一种手术可以更好的应用在上颌窦底骨高度超过8mm的患者,从而规避上颌窦黏膜提升导致穿孔影响种植效果的问题[3]。如果骨高度没有达到8mm则需要采取上颌窦前壁开窗植骨的手术。在本次研究中,上颌窦水提升技术和凹型顶部的Stoma上颌窦提升手术器械在距离窦低2mm时,所采用直径从小到大的Stoma上颌窦提升器轻力的敲击,可以促使窦低骨折,从而达到提升上颌窦底的作用,整体作用突出,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上颌后牙区即刻种植及同期上颌窦内提升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益,治疗时间短且手术操作简单,值得作为临床常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植体窦内窦底
非手术治疗植体周炎牙槽骨再生1 例*
关于上颌窦底提升术骨增量策略的研究进展
从修复体设计谈植体周炎的预防
牙周炎种植位点的软组织垂直厚度对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上颌窦底黏膜在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窦底空间成骨中的作用
植体周炎再生治疗短期疗效观察
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1例报道
内窥镜辅助疑难上颌窦底提升术病例1 例
CAS-KIT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上颌窦内提升术发展与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