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9-01-05于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6期
关键词:光凝康柏西黄斑

于攀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为老年常见病, 主要症状为视物变形, 视力严重下降[1]。临床上采用的最基本治疗方法为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但不少研究已经对该方法进行报道, 显示单独使用激光光凝治疗水肿难以消退, 且患者视力恢复情况不够乐观。为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 作者将单独使用激光治疗, 联合单抗类治疗药物雷珠单抗及联合使用新药康柏西普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 月~2017 年7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取1 只患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A 组、B 组、C 组, 每组30 例(30 眼)。A 组:男16 例, 女14 例;年龄52~71 岁, 平均年龄(59.4±3.9)岁;发病时间1~4 周。B 组:男15 例, 女15 例;年龄51~72 岁, 平均年龄(58.9± 4.4)岁;发病时间1~4 周。C 组:男13 例, 女17 例;年龄50~71 岁, 平均年龄(60.4±4.3)岁;发病时间1~4 周。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主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通过本院专业检查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黄斑区拱环结构破坏, 并有荧光素渗漏。

1.2.2 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糖尿病病史、青光眼和视神经疾病患者;排除本次使用两种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本次使用激光机设备来自于德国进口, 功率为80~100 mW, 曝光时间为0.2 s。A 组单独采用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通过黄斑镜, 在距黄斑中心凹500 μm 处行栅样光凝;B 组采用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 在激光光凝治疗前给予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射治疗, 患者患处麻醉, 给予碘伏溶液冲洗, 于眼角膜缘后侧3 mm 处进针, 插入玻璃体腔, 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 激光光凝治疗同A 组;C 组采用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 方法同B 组, 于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 0.05 ml, 完成后迅速拔除针头, 用无菌棉签压迫注射点以防止药液反流。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周、1 个月、2 个月、4 个月BCVA 及治疗效果, 比较B 组、C 组患者注射次数。治疗效果以临床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标准进行判定,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 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1 周、1 个月、2 个月、4 个月, A 组BCVA 分别为(0.2±0.2)、(0.4± 0.1)、(0.4±0.2)、(0.4±0.2)、(0.4±0.1);B 组BCVA 分别为(0.2±0.1)、(0.5±0.2)、(0.6±0.2)、(0.6±0.3)、(0.6±0.3);C 组 BCVA 分别为(0.2±0.2)、(0.5±0.1)、(0.5±0.1)、(0.5±0.1)、(0.5±0.2)。治疗前, 三组BCV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周、1 个月、2 个月、4 个月, B 组、C 组BCVA 高于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C 组BCV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A 组治疗显效8 例, 有效8 例, 无效14 例, 总有效率为53.3%;B 组治疗显效14 例, 有效11 例, 无效5 例, 总有效率为83.3%;C 组治疗显效13 例, 有效11 例, 无效6 例, 总有效率为80.0%;B 组、C 组总有效率均高于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C 组 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B 组、C 组患者注射次数比较 B 组患者30 眼均注射1 次, 无重复注射。C 组患者17 眼注射1 次, 5 眼2 次, 8 眼3 次, 注射间隔为1 个月。B 组患者注射次数明显少于C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 其发病机理与血流动力异常、眼部血管炎症或压迫有直接关系[2]。主要临床症状为眼部黄斑水肿, 眼部检查可见视力下降, 且通常<0.3。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一直以来是作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主要治疗方法, 能够提高患者视力水平, 缓解胀痛感[3]。但临床数据表明,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对于黄斑的消除效果不佳, 并且会带来一定的创伤。随着医学治疗水平的提高, 药物联合激光治疗成为临床主要手段之一, 其中单抗类药物在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类药物采用一次或多次用药的方式, 缓解水肿[4]。本次研究中的雷珠单抗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 但此类药物也具有费用高, 使用频率高等问题。而国产康柏西普作为一种新晋药物, 通过重组融合蛋白, 具有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功效, 作用时间长, 无需二次注射[5]。但是也有研究表明, 该类药物的起始效果不如单抗类药物, 且存在复发风险, 需要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6-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 三组BCV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周、1 个月、2 个月、4 个月, B 组、C 组BCVA 高于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C 组BCV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C 组总有效率均高于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C 组 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30 眼均注射1 次, 无重复注射。C 组患者17 眼注射1 次, 5 眼2 次, 8 眼3 次, 注射间隔为1 个月。B 组患者注射次数明显少于C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疾病治疗中, 单独激光光凝治疗效果不佳, 在治疗前联合注射使用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BCVA, 同时联合使用康柏西普可以减少药物注射次数, 因此近年来受到临床治疗的关注, 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并通过研究进一步明确药物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光凝康柏西黄斑
康柏西普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采用雷珠单抗和光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规范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