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夹角对穿支筋膜蒂皮瓣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9-09-06袁巍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6期
关键词:白鼠夹角筋膜

袁巍巍

软组织缺损作为临床外科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 主要通过皮瓣技术对其深层软组织缺损部位进行有效修复, 一般来说, 常规下实施的传统轴型皮瓣多需切除一条动脉, 对手术患者的损伤相对较大, 手术风险亦更高[1], 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穿支筋膜蒂皮瓣多是通过穿支血管与筋膜蒂的方式对血管的损伤和刺激相对较小, 确保血液得以供给和回流, 利于术后创面的修复[2]。但是, 由于人体穿支的变异性相对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进行适当旋转和移位才能实现最佳效果, 本次研究将白鼠作为实验对象, 探讨不同夹角下对穿支筋膜蒂皮瓣存活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选取60 只白鼠作为研究对象, 白鼠体重最小209 g, 最大272 g, 平均体重(253.48±19.41)g。所有白鼠均健康, 确保饲养单独性和条件常规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1 组、A2 组、B1 组、B2 组、C1 组、C2 组, 每组10 只。

1.2 方法 A1 组、A2 组夹角为30°, B1 组、B2 组夹角为45°, C1 组、C2 组夹角为60°。A1 组、B1 组、C1 组白鼠行皮瓣无张力推移, A2 组、B2 组、C2 组白鼠行皮瓣有张力推移, 使用日本Olympus 公司生产生的显微镜和摄像系统进行观察并标记穿支位置和方向。左侧推移后缝合设为实验侧, 右侧原位缝合设为对照侧。实验侧对白鼠进行腹腔麻醉, 保持仰卧位的体位后固定白鼠四肢, 将白鼠手术部位毛发彻底去除后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 使用无菌笔根据标记位置和方向进行画线, 随后铺设无菌巾并充分暴露术野。使用德国LEICA 公司生产的机器进行切片, 随后根据画线走向将白鼠皮肤、皮下、肉膜等部位逐次切开, 沿着白鼠的腹肌表面进行有效分离, 将皮瓣掀开并充分保护穿支部位, 对其行皮瓣无张力推进和有张力推进, 待结束后使用6-0 号尼龙丝线缝合白鼠的皮肤。提供皮瓣趋于覆盖中厚皮片后缝合, 同时加压包扎。对照侧对皮瓣进行原位缝合即可。所有白鼠的伤口表面均涂抹红霉素眼膏, 使用粘性绷带固定外层后避免皮瓣被破坏或变形, 相关工作人员对白鼠进行每日喂食和换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详细记录六组穿支筋膜蒂皮瓣可水平推进距离以及皮瓣存活率[3], 并比较。于第7 日使用摄像机对其进行拍摄并分析, 皮瓣存活率=存活面积/皮瓣总面积, 如皮瓣呈粉红色且温度正常则为存活, 如皮瓣颜色发黑且质地较硬无弹性时则为坏死[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六组白鼠皮瓣存活率比较 A1 组、B1 组、C1 组白鼠实验侧和对照侧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 组、B2 组、C2 组白鼠实验侧和对照侧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组白鼠实验侧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组白鼠对照侧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六组白鼠穿筋膜蒂皮瓣可水平推进距离比较 A1 组、B1 组、C1 组白鼠穿支筋膜蒂皮瓣水平推进距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2 组、B2 组、C2 组白鼠穿支筋膜蒂皮瓣水平推进距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白鼠穿支筋膜蒂皮瓣水平推进距离长于A1 组, B2 组长于B1 组, C2 组长于C1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六组白鼠皮瓣存活率比较

表1 六组白鼠皮瓣存活率比较

注:同组对照侧、实验侧比较, P>0.05;六组对照侧比较, P>0.05;六组实验侧比较, P>0.05

项目 B2 组 C1 组 C2 组对照侧 实验侧 对照侧 实验侧 对照侧 实验侧只数 10 10 10 10 10 10皮瓣存活率 81.66±6.89 85.71±4.26 82.29±3.64 81.13±6.21 81.00±7.12 78.56±8.42项目 A1 组 A2 组 B1 组对照侧 实验侧 对照侧 实验侧 对照侧 实验侧只数 10 10 10 10 10 10皮瓣存活率 88.62±3.12 88.03±2.69 79.05±5.42 81.95±5.41 86.79±3.65 89.11±4.15

表2 六组白鼠穿支筋膜蒂皮瓣可水平推进距离比较

表2 六组白鼠穿支筋膜蒂皮瓣可水平推进距离比较

注:同夹角两组比较, P<0.05;A1 组、B1 组、C1 组比较, P<0.05;A2 组、B2 组、C2 组比较, P<0.05

项目 30° 45° 60°A1 组 A2 组 B1 组 B2 组 C1 组 C2 组只数 10 10 10 10 10 10距离 1.69±0.14 1.99±0.25 1.39±0.17 1.65±0.28 1.02±0.24 1.31±0.39

3 讨论

当前穿支筋膜蒂皮瓣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 基本已经取代传统轴型皮瓣术, 传统轴型皮瓣具有手术复杂、费用高、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特点[5], 而穿支筋膜蒂皮瓣技术下患者缺损软组织的修复效果较好, 皮瓣转移范围更大, 通过穿过深筋膜的方式为皮肤和皮下组织进行充分供血, 但由于穿支在一定程度上变异性相对较大, 因此, 在皮瓣长轴方向方面不一致, 不同夹角下可影响穿支筋膜蒂皮瓣可水平推进距离;另外, 对有神经、肌肉、血管等具有滑动、收缩功能的深部结构暴露创面来说, 穿支筋膜蒂皮瓣技术能够提供更加良好的覆盖效果, 有效避免术后粘连发生, 更有利于功能的恢复[6]。研究结果显示, A1 组、B1 组、C1组白鼠实验侧和对照侧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 组、B2 组、C2 组白鼠实验侧和对照侧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组白鼠实验侧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组白鼠对照侧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 组、B1 组、C1 组白鼠穿支筋膜蒂皮瓣水平推进距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2 组、B2 组、C2 组白鼠穿支筋膜蒂皮瓣水平推进距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2 组白鼠穿支筋膜蒂皮瓣水平推进距离(1.99±0.25)cm 长于A1 组的(1.69±0.14)cm, B2 组(1.65±0.28)cm 长于B1 组的(1.39± 0.17)cm, C2 组(1.31±0.39)cm 长 于C1 组 的(1.02±0.24)cm,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穿支筋膜蒂皮瓣推进距离受夹角影响, 随夹角变小而逐渐延长, 一般来说, 在实践经验中可知夹角在30~60°内安全性得以确保, 实际手术操作中需根据供区和受区的实际条件进行夹角的确定, 最好保留患者供区美观性。

综上所述, 夹角30~60°内皮瓣存活率均较高且穿支筋膜蒂皮瓣灵活性更高, 皮瓣推进距离随角度减小而增加, 临床实际操作中可应用和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白鼠夹角筋膜
探究钟表上的夹角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鼠国要上天之火药烤白鼠
如何求向量的夹角
平面向量夹角问题的易错剖析
小白鼠会排队